選單

此皇帝篡位後在一地建皇陵,內埋13位皇帝,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根據史料上的記載,明朝正式遷都北京,發生在永樂十九年。然而在永樂五年,明成祖的徐皇后去世後,朱棣就派了一些風水術士去北京地區選擇風水寶地,準備修建陵寢。那麼,明成祖為何在那個時候就決定在北京修建陵墓了呢?

此皇帝篡位後在一地建皇陵,內埋13位皇帝,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明成祖朱棣十分重視建陵。在經過眾人嚴密的勘探後,他決定在今天的北京市昌平區康家莊樓子營附近建陵。這裡青山環抱,綠水長流,植被茂盛,土深地厚。北面有“龍脈”奔騰而來,還有三峰並峙;山前一馬平川,明堂開闊;左邊有蟒山圍繞,右邊盤踞著虎峪。長陵被包圍在層層的疊嶂中,呈“風水理論”中的“山川大聚”之勢。

此皇帝篡位後在一地建皇陵,內埋13位皇帝,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永樂八年九月,朱棣親自到天壽山視察山陵工程的進度和質量,以後又多次駕臨。永樂十一年(1413年),玄宮竣工,從南京迎皇后徐氏的棺木北上,擇吉入葬,併為陵墓命名為“長陵”。永樂十四年,長陵祾恩殿建成。直至宣德德二年,朱棣死後三年,長陵工程才大體完工,歷時18年之久。朱棣在北京建造皇陵主要有兩個原因。

此皇帝篡位後在一地建皇陵,內埋13位皇帝,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首先是政治方面的原因。

朱棣發動政變一一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搶了侄子的皇位。建文帝在宮內的大火中不知所蹤,這讓朱棣心裡很不放心。他登基後一直派人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同時製造“王午殉難”,大殺支援朱允炆的朝臣。這種殺戮不得人心,對朱棣的統治造成威脅。

北京是朱棣經營了很多年的根據地,也是龍興之地,而且朱棣自登基之初便計劃遷都北京。因此,朱棣將皇陵建在北京是順理成章的事。

此皇帝篡位後在一地建皇陵,內埋13位皇帝,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其次是出於戰略方面的考慮。

明朝初年,蒙古的殘餘勢力逃到北漠,成為明朝北方的一個長期威脅,而南京鞭長莫及,難以控制北方的局勢。北方不穩必震動中原,搞不好還會重蹈宋朝覆轍。所以朱棣遷都北京和在北京選陵址,是極具戰略意圖的舉措。

此皇帝篡位後在一地建皇陵,內埋13位皇帝,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事實上,定陵北京這一措施對明朝疆域的鞏固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正統十四年,發生了“土木堡之變”。當日時的皇帝英宗被俘,國本動搖,人心渙散。有人建議遷都南京,反對者以老祖宗定陵寢於北京的目的是“示子孫以不拔之計也”“若去,陵寢將誰與守?”的言論進行反駁,這才暫時保住了大明的江山。明末皇帝朱由檢本可以南遷,做半壁江山的帝王,但是他誓死守護北京城。由此可知北京作為京城的概念已深入人心,朱棣的決策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此皇帝篡位後在一地建皇陵,內埋13位皇帝,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明長陵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境內,處在天壽山主峰南麓,距北京故宮50公里。它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後來相繼即位的12個皇帝在其左右建陵。於是,這裡被稱為十三陵,佔地面積40平方公里。

明成祖朱棣決定在北京修建陵寢後,立刻開始選址動工。長陵歷時長久,用料考究,施工精細,工程浩浩繁,不僅成為了十三陵中規模最宏偉的陵寢,而且歷經了六百年的滄桑後仍金碧輝煌。它是原建築保護最完整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區。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