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秦國三朝老臣,武能開疆拓土文能雄辯張儀,戰功顯赫的低調名將

秦國眾多名將中,有一位低調的名將在秦國統一天下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司馬錯的歷史威望遠遠低於商鞅和白起,如果沒有司馬錯三定巴蜀,秦國成功實施了商鞅變法,缺乏戰略後方的秦國統一天下時間也會延長;如果沒有司馬錯偏師攻楚,白起也會因為軍力不濟而很難成就戰神之名。

秦國三朝老臣,武能開疆拓土文能雄辯張儀,戰功顯赫的低調名將

司馬錯,漢朝史學家司馬遷的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一代名將,經歷了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位國君,秦國的三朝元老。這位善於戰略奔襲的名將,他十九歲投軍,從秦軍騎士做到統領千騎的千夫長。司馬錯的戰術特點是穩、準、狠,他擅長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一生戰功無數,無一敗績。

秦國三朝老臣,武能開疆拓土文能雄辯張儀,戰功顯赫的低調名將

秦國收復河西的大戰中,年輕的司馬錯率領千名騎兵夜襲魏軍黃河東岸的離石要塞,一戰成名,攻佔魏國的最大糧草輜重營地。他長途奔襲函谷關,奪回了秦國最重要的隘口要塞,切斷了魏國大軍的後退路線。商鞅對這位青年將領的才能大為驚歎,司馬錯被破格提拔為函谷關守將。秦國鎮守函谷關守將都是由秦王最信任的將領擔任。這一重任交付給三十歲不到的司馬錯,足見秦王和商鞅對司馬錯的器重。

秦國三朝老臣,武能開疆拓土文能雄辯張儀,戰功顯赫的低調名將

在商鞅變法後的秦國,面臨著東出還是西進的戰略選擇問題。當時巴蜀兩國相攻,秦惠文王欲趁機滅巴蜀,擴張秦國疆土,卻因韓國侵秦而猶豫不決,於是秦王召叢集臣商議。這是秦國史上最著名的一場辯論,相邦張儀作為連橫派的意見領袖,這次卻敗給了雄辯有力、戰功卓著的名將司馬錯口下。張儀提出打擊韓國,結盟楚魏,控制戰略核心地區;而司馬錯強力反對東出,他提出西進巴蜀的戰略意見。

秦國三朝老臣,武能開疆拓土文能雄辯張儀,戰功顯赫的低調名將

他用完美的理由來解釋西進的重要性。秦國要想富強必須擴張領土;秦軍想兵鋒強大必須國富民強;秦王想統一天下必須要廣施仁政。如果秦軍西進攻打蜀國,不但可以威脅楚國還能獲得道義支援。司馬錯最後力駁張儀,他先後三次率軍徹底征服巴蜀,秦國擁有了穩定的戰略大後方,太守李冰修築都江堰,巴蜀地區成為秦國的大糧倉。平定蜀亂實現了司馬錯得蜀即得楚的戰略目標。

秦國三朝老臣,武能開疆拓土文能雄辯張儀,戰功顯赫的低調名將

巴蜀被納入秦國版圖,秦王不僅獲得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糧食和兵源,還是秦國進攻長江下游楚國的絕佳跳板。司馬錯率秦軍十萬,一萬艘樓船,六百萬斛糧草,順流攻取楚國商於之地,秦國設定黔中郡。公元前280年,司馬錯自隴西出發,親率數萬秦軍經蜀郡,沿江進攻楚國腹地黔中,楚王被迫割地求和。

秦國三朝老臣,武能開疆拓土文能雄辯張儀,戰功顯赫的低調名將

秦國從此不斷髮兵東出,秦王頻繁使用武力蹂躪魏國,司馬錯率軍奪取魏國六十一座城城池,魏國失去了賴以起家的河東豐腴地區。強大的秦軍屢次東出函谷關,以一國之力同時挑戰六國合縱聯盟。這位戰功顯赫的名將,歷經三位秦王,司馬錯愛秦國勝過自己,論戰績,不亞於戰神白起,論戰略,不亞於商鞅變法。

資料來源於《戰國策》

感謝您的關注和評論,您的支援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歡迎您留下您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