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兜售“容貌焦慮”!醫美何以成為“美麗陷阱”

兜售“容貌焦慮”!醫美何以成為“美麗陷阱”

10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佈了2021年度醫美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典型案例。由於虛構名醫、製造焦慮、編造軟文等,多家知名度頗高的醫美機構上了黑榜。據介紹,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醫美市場虛假宣傳、仿冒混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前9個月共查辦醫美領域虛假宣傳案件71件,罰沒金額355萬元,彰顯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整治醫美市場亂象的決心。

根據官方通報,據不完全統計,

全國醫美機構超過3萬家,而拿到美容外科主任醫生證書的醫生不超過5000人。看到這個懸殊巨大的數字,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心驚肉跳,同時這也解釋了醫美事故為什麼多年以來層出不窮。

那麼多懷揣著變美夢想躺在手術檯上、注射室裡的人,輕的慘遭毀容,重的殞命當場。他們中很多都是年輕人,生活的畫卷尚未展開,就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而另一方面,諸多無良醫美機構還在用各種話術透過各種渠道傳播容貌焦慮:“顧客只做鼻子,就用‘印堂發黑影響財運’之類的迷信話術”;“告訴他們誰誰誰在我們這兒做了手術很漂亮,嫁了大款,升職加薪……”市場監管總局的通報中也特別提到:在網際網路時代,不少醫美機構將虛假宣傳搬到網上,一些消費者因在網上看到醫美案例而“種草”。

特別是一些網紅博主出於引流、帶貨的目的,在粉絲群體中兜售諸如“高顱頂”、“精靈耳”、“頭包臉”等莫名其妙的美貌標準,引發消費者跟風,特別是其中不少是缺乏獨立判斷力且發育尚未完成的青少年。

就以“精靈耳”風潮為例,一度席捲小紅書等各大平臺,但其實與早年間人人避之不及的“招風耳”幾無二致,有些人一時跟風,做完後悔不迭。還有小姑娘為了墊高顱頂追求“頭包臉”效果,在頭皮下植入骨水泥後一直不封口導致嚴重醫療事故的案例,社交平臺上傳播的慘烈畫面令人痛心。

市場監管部門一直在不停地公佈各種案例,既是為了規範市場,也是為了警醒消費者。但由於醫美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巨大差異,導致亂象屢禁不絕。

這就特別要求消費者要對自己的生命健康負責,在變美之前,先保證自己身體的健康。

當然也希望正規機構能夠加大投入,擠掉草臺班子的生存空間。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激濁揚清、正本清源,讓醫美真正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