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兩千多年前,一位漢代女子的臨終遺言……

兩千多年前,一位漢代女子的臨終遺言……

1985年前後,揚州博物館清理了江蘇省揚州市儀徵胥浦鄉的古墓群,其中101號西漢墓出土了一份書面遺囑《先令券書》,計272字,為我們生動呈現了2000多年前西漢一個有故事的女人,以及她所維繫的複雜的家庭生活。就是在今天,她的做法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01

漢代女子的改嫁婚姻

墓主人是一位朱姓男子的妻子,我們暫且稱呼她為朱夫人吧。

她家住會稽郡新安裡。原配丈夫叫朱孫,他們過著平凡的生活,誕育了四個子女,分別是長女以君、長子子真、次子子方和四女仙君。男耕女織,兒女繞膝,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他們會相互陪伴著慢慢到老。

兩千多年前,一位漢代女子的臨終遺言……

《先令券書》竹簡

原本“歲月靜好”的生活,隨著丈夫朱孫的亡故被打破了。朱夫人不得不面臨著一次重大的人生選擇。

在西漢中期,社會上就已經出現了提倡婦女守節的情況,班昭還寫出《女誡》倡導女人“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那時候,官方雖然會對守節婦女予以物質獎勵,但是國家並不強制女子必須為亡夫守節。只不過,有些家庭,父母或兄長會貪圖彩禮等,而強迫女子再婚。不過,無論如何,漢代的女性在婚戀方面還是比較自由的。

兩千多年前,一位漢代女子的臨終遺言……

班昭《女誡》

僅從婚戀方面來說,漢代真是一個文明的時代。女子可以甩了丈夫,也可以多次改嫁。男人們也不會嫌棄改嫁女子。在家庭生活中改嫁女子仍然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根本不用擔心會“掉價”。

在漢代,別說是普通人家,就連皇帝和貴族,也照樣八抬大轎迎娶他人之妻(當然,前提是人家已經結束夫妻關係)。如赫赫有名的大將軍衛青的妻子平陽公主,曾經是曹壽妻。再比如漢武大帝的母親王娡,在當皇室媳婦之前,就結過一次婚,還生了一個女兒。

兩千多年前,一位漢代女子的臨終遺言……

《大漢天子》平陽公主

言歸正傳。朱夫人可以選擇再嫁,也可以選擇守節,她完全是自由的。可能是生活重壓之下出於實際考慮,也可能是出於她內心對繾綣愛情的嚮往,她選擇了前者。

據《先令券書》記載,她的第二任丈夫是衰近君,第三任是病長賓,她分別給兩任丈夫生下一子公文、一女弱君。後兩任丈夫是入贅之夫,也就是說,朱夫人再嫁不離家。

這兩任丈夫分別是吳縣人和定陶人。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吳縣和曲阿縣在西漢隸屬會稽郡。可見,朱夫人為了招入贅丈夫,擇偶的範圍選定在會稽郡,距離上不會離原配家太遠。

很遺憾,第二、三任丈夫,也都相繼亡故了。三任丈夫,都沒能與她共度張敞畫眉的美好歲月,更沒有實現當初承諾她的白首之約,只留下她一個人和6個同母異父的孩子,艱難而堅強地生活著。

02

同母異父的孩子如何相處

朱夫人家的情況,無論放在古今,都是相當複雜的。朱夫人如何平衡孩子們的生活?同母異父的孩子們又是如何和諧相處的呢?

6個孩子,有3個父親。以君、子真、子方、仙君同父同母;而弱君和公文各有各的父親,他們在家庭生活中有點兒形單影隻,畢竟他們沒有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可以依靠。

兩千多年前,一位漢代女子的臨終遺言……

漢代出土陶屋

首先,為了團結相處,孩子們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識地弱化彼此同母異父的血緣現實。

6個孩子中,子真是大哥。在公元五年九月初十那天,他病地很厲害,自知不起。於是叫來兄弟姐妹,告訴他們各自的生父是誰。他說:“有三父,子男女六人,皆不同父。欲令子各知其父家次:子女以君、子真、子方、仙君,父為朱孫;弟公文,父吳衰近君;女弟弱君,父曲阿病長賓。”

從他的話中可知,在此之前,他和弟弟妹妹們並不會刻意區分彼此異父的現實,免得兄弟姐妹之間心裡有疏離感。可見,他們對同母異父的現實也沒有多大反感,所以能夠和平相處。這在漢代典籍中還可以找到其他例證。

再者,兄弟姐妹各自成家以後,他們能夠互相幫助。過得差的,都能夠從這個複雜的家庭關係中得到一點援助。這在財產有限的普通人家,是很難得的。

朱夫人打算把家產留給長子子真和次子子方。她在遺囑裡沒有特別安排大女兒以君的生活,想必她過得並不太差,所以老夫人不用格外掛念她。

兩千多年前,一位漢代女子的臨終遺言……

漢畫像石《牛耕圖》:一農夫扶犁耕地,後面一兒童緊跟其後播種 ,另一人為家人送飯送水

三女兒仙君、四女兒弱君嫁人後,家裡過得緊巴巴的,沒什麼產業,所以朱夫人就在公元五年的四月份,拿出部分田地來租給她們耕種,租種期8個月,經營所得能稍微能夠補貼她們的家用。

小兒子公文,犯了事,因為傷人被判處徒刑,家裡當然也過得很不好。朱夫人就讓三女兒、四女兒把租地到期後讓給公文,但是她勸告公文,這地不能轉賣、借貸給他人。當然,這有關漢代遺產繼承法的問題,但細細體察,我們也能感受到老太太的良苦用心,或許她是希望公文能守住這最後一點田產,踏踏實實種地過日子。

//////////

朱夫人就像一面鏡子,可以映照今天的現實生活。從其一生來看,她是一個有溫度又理性的女人。她三度出嫁,心中仍保留著對溫情生活的嚮往。她藉助漢代遺產繼承法,釐定子女的遺產份額,在閃著冷峻光芒的法律之外,她又教會子女和諧相處,互幫互愛。在遺產爭端常見諸新聞媒體的今天,朱夫人的持家之道,是否能給我們一些啟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