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此人是湘軍之父,更是湘軍第一苦人,可惜世人只識曾國藩

提起湘軍,大部分朋友第一反應就是曾國藩。然而在這背後,還有一位傳奇的存在,他一生只活了49歲,前46年困頓不堪,可最後3年卻創造了不朽的傳奇。

他便是有著“湘軍之父”、“湘軍第一苦人”之稱的羅澤南。

此人是湘軍之父,更是湘軍第一苦人,可惜世人只識曾國藩

羅澤南,湖南省雙峰縣人,自幼家業零落,四壁蕭然,一家人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在這種情況下,他依舊沒有放棄讀書。不過這種縮衣節食讀書對他來說還不算是苦難,更苦和更悲慘的是他19-29歲之間,因為家境貧窮,缺衣少食,無錢求醫問藥,他先後失去了包括祖父、母親、兄嫂、妹妹、侄子以及三個兒子在內的9位親人。

妻子因為接連喪子,悲傷過度,兩隻眼睛也全都失明,耳朵也重聽,疾病纏身。羅澤南自己也多有疾病,腰背痠痛不休,由於家貧,又不能買藥給自己治病。

對於親人的相繼離世,他感到十分悲痛,於是在《殤侄殤子哀辭》一文中寫下:“恍恍惚惚,迷迷離離,是血是淚,終莫能辨。嗚呼痛哉,嗚呼痛哉!”這樣的文字至今讀來,依舊可以感受到當時他那無限悽愴和悲酸的心情。

此人是湘軍之父,更是湘軍第一苦人,可惜世人只識曾國藩

可羅澤南並沒有因為這些悲慘的遭遇而一蹶不振。他堅持一邊教書謀生,一邊夜以繼日地苦讀。儘管當時有很多人勸他“為工為商”,可他始終勉強支援家庭,不為世俗所動,還經常以“何妨年少歷艱辛”自勵。

羅澤南這種清苦自勵的品格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其祖父的影響。祖父羅拱詩自幼家貧,靠替別人打理生意為生。他雖說沒讀過什麼書,卻深以沒有讀書學習為憾事,因此他千方百計供後人讀書,不管日子再如何的艱難,他都不肯讓孫子輟學去學習其他的謀生手藝。而羅澤南對於祖父的教誨也是十分的感激。

在長達28年的教書生涯中,羅澤南一刻也沒有放鬆自己,不斷地夜以繼日苦讀,著書立說,不斷地在學問和道義上完善自己,很快便成了當地有影響力的大儒,並且培養出了一大批如王錱、李續賓、李續宜、李杏春、曾國荃 、曾國葆等高徒。

後來這些學生大多成了湘軍名將,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書生領兵”的一大景觀。

此人是湘軍之父,更是湘軍第一苦人,可惜世人只識曾國藩

有道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定數,羅澤南在久經苦寒之後,老天爺也開始為他的閃亮登場提供舞臺和機遇。

公元1852年,太平軍進犯長沙,湖南地區計程車紳對此深感不安,紛紛組織團練自保。在此形勢下,一直有澄清天下之志的羅澤南應湘鄉應知縣朱孫詒的調遣,率領一班弟子投筆從戎,請纓出征,“歷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積功累擢官授浙江寧紹臺道,加按察使銜、布政使銜。所部將領,皆其鄉黨信從者,故所向有功。前後克城二十,大小二百餘戰”,一展他生平報效國家之志。

但可惜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卻是羅澤南的最終宿命。

此人是湘軍之父,更是湘軍第一苦人,可惜世人只識曾國藩

公元1856年3月,羅澤南率所部跟隨湖北巡撫胡林翼,猛攻武昌洪山的太平軍,一路進擊,直抵城下。不料此時太平軍援軍卻接連而至,在混戰中,飛炮擊中了羅澤南的左額,瞬間血流而下佈滿了臉上,當返回軍營時,身上的創傷愈發劇烈,可他卻依舊端坐在營外指揮作戰。

此時的羅澤南明白,自己死期已至,便索來紙筆給其弟子們留下了最後的遺言:“亂極時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學。”隨後便散手西去了,留下了全體湘軍將士的痛哭聲。

想來,他的學生們是讀懂了這句話的,因為這正是羅澤南一生經歷和心血的總結,他讓他的學生們在亂世中站穩腳跟,秉承他的遺志,捍衛儒家正統之道學,實現保國安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