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朱元璋的桃花源之夢——明朝海禁令

朱元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草根君王。從貧民翻身做了開國皇帝的,除了劉邦,也就只有他了。朱元璋身世淒涼,父母兄弟皆死於饑荒,迫於生計,他不得不參加了紅巾軍反抗元朝的暴政。朱元璋的稱王之路曲折坎坷,在一手打下的江山面前,他當之無愧,卻始終心有餘悸。因為少年經歷的影響,朱元璋夢想之中的國家,就應該是“雞犬聲相應,老死不相往來”的簡樸的小農社會。於是,當沿海倭寇已經朝著不可控制的方向開始發展時,便給了朱元璋頒佈海禁令的先決條件。

朱元璋設立海禁令的原因

建國伊始,最重要就是清除反抗勢力,收攏人心。當時,元遺留的殘餘勢力大多盤踞在沿海的島嶼之上,隨時準備勾結外國勢力推翻初生的明朝。這些元朝遺留不僅僅以財富吸引人力,勾結沿海的浪人、商人或者武士形成小集團,在我國的沿海地區肆無忌憚地走私,擄掠、騷擾百姓的日常生活。

朱元璋出身農村,有比較嚴重的自卑心理。在他心中,封閉式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就是他的理想境界,如果真的可以實行,他甚至考慮過廢除貨幣制度和商品交易。朱元璋的這種心理,其實體現在他執政的方方面面。明初的軍隊實行“衛所制”,官兵們在自己的駐地上面耕地種糧,自給自足;朱元璋下令修建南京城牆之時,所用的磚瓦都是從全國各地燒製好運送到南京的,朝廷所用的紙張,也是如此,由各地製造再千里迢迢送到皇帝和官員的手上。

因為靠著起義建立國家,他生怕自己的子民受到外國人的挑撥,或是聯合外國勢力反抗他。所以,他認為只有不斷收縮對外聯絡,才能鞏固明朝的統治。隨著君主專制統治的不斷強化,海禁令是必然出現的結果。另外海禁令也對沿海商人的行為做出規範,朝貢貿易有了保障。

海禁政策的頒佈和實施

《明史》之中的一句話完全概括了當時海禁政策的嚴苛——“寸板不許下海”。明朝剛剛建立,朱元璋就已經開始緊急部署他的“桃花源”。在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罷太倉黃渡市舶司”。四年後,福建、浙江和廣東沿海的重要港口正式封禁,禁止船舶出行。

朱元璋的桃花源之夢——明朝海禁令

因為皇室和朝廷官員們對於海外商品的需求,朱元璋並沒有完全截斷中國和國外的通商往來,僅僅有少部分的朝貢貿易還在進行,為皇親高官購買稀有珠寶、香料等等國內所沒有的商品。後來隨著沿海地區海盜的猖獗,朱元璋再度下令不允許國內沿海的百姓與外國人往來。這條禁令不僅僅針對和明朝矛盾日漸深刻的日本,也使得東南亞各國的商人們斷絕了和中國的上午往來。

洪武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十年,朱元璋幾度重申不允許國內百姓和國外進行貿易,民間禁止使用國外進口的香料以及各種貨物。朱元璋對於海禁的執念,讓他一再頒佈政策。到了永樂帝時期,朱棣完全繼承了朱元璋的海景政策,並且更加嚴苛,沿海百姓甚至不敢靠近海邊,集體搬遷,談“海”而色變。

而倭寇的泛濫並沒有因為朱元璋的海禁令而有所收斂,到了十六世紀初期,倭寇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嘉靖年間,倭寇的行動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明朝百姓的生活。

朱元璋的桃花源之夢——明朝海禁令

朝嚴苛的海禁制度也在此時被迫放鬆,而不久之後,因為明朝和日本因為爭貢出現了糾紛,嘉靖帝終於還是下令重申海禁制度。一直到嘉靖後期,在官民的努力之下,倭寇的問題逐漸得到了解決,但海禁制度依然森嚴。因為當時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級對海外貿易的需求,社會各階層開始要求開禁。一直到了隆慶元年,福建巡撫上書請求中央下令解除海禁制度,推動貿易發展。明朝海禁才終於打開了一個豁口,在東西海允許民間的海外貿易。

桃花源終成牢籠

朱元璋大概永遠都不會想到,自己只是希望一個自給自足的“安穩”國家,最終卻換來無數惡果。當朱元璋想著如何將各地的城牆磚瓦一片片千里迢迢送到南京之時,他從未想過可以就近製造一個造磚的工廠;在他計程車兵們一邊操練一邊種地,半兵半農看似什麼都不用朝廷操心的時候,他沒想到這些戰士到了明朝後期就和民兵沒有什麼兩樣,戰鬥力太弱,不堪一擊。

朱元璋立下的海禁令,他的兒子朱棣曾經公然“反抗”過一次,這就是著名的鄭和下西洋。在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之下,鄭和下西洋如同一場政治作秀。世人皆知朱棣是為了對外宣揚大國威名,他既沒有想過殖民,也沒有想過透過這難得的機會進行海外貿易。於是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成為了一場勞民傷財的大遊行。

朱元璋的桃花源之夢——明朝海禁令

鄭和西洋沒有讓明朝政府得到巨大的經濟利益,即便朱棣如此熱衷於此事,明朝官員們也已經是暗自叫苦。後因為紫禁城三大殿在剛剛落成之後遭遇了雷擊,大臣們藉此大肆渲染,說成是提醒朱棣的天譴,逼得朱棣停止了下西洋的行動。

海禁,雖然不是明朝經濟困窘的根本原因,但也讓明朝斷了一條基本的財路。雖然明朝的耕地面積相比於宋朝要多出許多,糧食產量也得到了提升。但就國家收入來說,明朝根本比不上宋朝。明代的財政收入最多的一年為白銀兩千萬兩,可以購買當時大約三千萬石大米。而就南宋而言,中央財政收入大約在一億石大米左右。朱元璋想要以農業興國,自給自足,但他沒有想過,宋朝中央的財政收入,只有小部分來自於農業。宋熙寧十年,中央財政收入之中的七成來自於工商業,而進出口貿易的關稅佔到了15%。

朱元璋的桃花源之夢——明朝海禁令

明朝後是真的窮,皇帝越窮,越想著怎麼從農民手中收取稅收。奈何農民也是緊巴巴得過日子。到了明朝末年,“三餉”制度成為了農民的噩夢,終於搗碎了農民對國家的最後一點依賴和留戀。但即便如此,明朝也不過從農民身上搜颳了二千萬餘兩白銀。

如此看來,朱元璋的桃花源夢想不僅僅沒有給自己的百姓和子孫留下一個安穩的基礎,卻埋下了無數隱患,成為了後代皇帝思想的牢籠。

海禁令的影響

海禁令頒佈之後,推動了明朝的朝貢貿易的繁榮。朝貢貿易在中央的支援下,幾乎是海外貿易的壟斷,順風順水地發展。也因為對海外商品的限制,國內手工業發展達到了高峰,手工業從業者的分工更加細化,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朱元璋的桃花源之夢——明朝海禁令

朱元璋治理倭寇為藉口,但單單靠海禁令,始終沒有真正起到防止倭寇的作用。從側面來說,海禁令反而加速了倭寇的滋生。因為限制沿海百姓的捕魚和對外商業行為,強迫他們種地還增加了賦稅,他們沒有了維持生計的出路,窮困潦倒之下才靠搶劫養活自己。

海禁終究只是朱元璋的一廂情願,從長遠來看,它讓中國的社會陷入了死板而停滯的狀態,無法獲取到國外的資源,也終究讓老朱家越來越窮,養不起官兵,丟了天下。

參考資料

安韋娟——《明太祖朱元璋的法律思想》,蘭臺世界

侯楊方——《明朝為何實行海禁的真相》

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

王華鋒——《“開海”抑或“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