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沂蒙“乾巴村”變形記:山青水美依舊 人貧村空不再

中新網濟南4月17電題:(小康中國)沂蒙“乾巴村”變形記:山青水美依舊 人貧村空不再

作者 孫宏瑗 梁犇

山東臨沂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曾經也是山東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如今,眾多“乾巴村”“空心村”脫貧煥新顏,譜寫小康新篇章。

“閒時吃稀,忙時吃幹,井底刮水,井裡冒煙。”“就是嫁個半老頭,也不嫁到兔子不拉屎的後峪子!”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水源匱乏、貧窮落後……臨沂市沂南縣依汶鎮後峪子社群曾經是出了名的“乾巴村”“光棍村”。

“要拔掉窮根,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梁兆利自1976年起擔任村黨支部書記,至今已有40餘年。當年,他下定決心,吃多少苦也得把鄉親們從“窮窩”裡拽出來。

整山治水、修路架橋。提著保險燈在山上打石料、引進汶河水、建起蓄水池、硬化路面、建設橋涵……梁兆利與村民靠雙手一點點改造鄉村。

“過去的後峪子祖祖輩輩在幾畝薄地裡‘刨食吃’,連基本溫飽都解決不了。”梁兆利告訴記者,為改變這種狀況,後峪子創辦兆利合作社和帥李協會,註冊“陽都帥李”商標,生產的陽都帥李、板栗通過了有機品牌認證,村子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現在,整齊美觀的居民樓、農資商場、便民超市等陸續建起,村子薄弱的基礎設施得以改善。後峪子還引進服裝廠、玩具廠,帶動當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這其中就包括在當地工廠上班的魏光霞,她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家中的老人、孩子。

後峪子社群帥李豐收場景。 後峪子社群供圖 攝

嫁到該村20餘年,魏光霞也目睹了村子的變化:“剛嫁過來時,村裡還都是泥巴路、石頭路,我丈夫騎摩托車上班,一個月輪胎都要扎壞好幾個。”現在,不僅路修好了,從2009年開始,村民們還根據自身意願陸續搬入二層樓、中年房、老年房,“村裡蓋的房子,水、電、太陽能等都齊全,搬進去就能住。”魏光霞說,她家還種了李子樹,一畝地收入能達到約七八千元(人民幣,下同)。

村子大變樣,後峪子所有的山頭澆上了水,綠樹如茵,變成了花果山,民富村強,全村集體資產達到660萬元,年人均純收入12028元。村子被評為“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

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產業使“乾巴村”不再幹巴,新理念的運用、綜合體的建設使“空心村”增了人氣。

後峪子社群居住新區。 後峪子社群供圖 攝

深處沂蒙山區的臨沂市沂南縣岸堤鎮朱家林村,三面環山,曾經的閉塞和貧困讓多數年輕人選擇外出闖蕩,朱家林村成了“空心村”。朱家林田園綜合體專案的建設,改變了這裡“山青水美卻人貧村空”的狀況。

如今,走進朱家林,是鄉土氛圍濃郁的幹插牆、茅草屋、老屋改建而成的精緻民宿、茶館。近觀,是青石板路與正在作畫的藝術家;遠望,是青翠的山巒、盛放的花海……

在橋上漫步,聽聲聲鳥叫,和當地的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到朱家林旅遊的劉麗感嘆當地生活之愜意:“村子的環境很好,也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在這裡還可以學習扎染、養蠶繅絲等技藝,在村裡散散步,和納鞋墊的老人聊聊天,感覺生活節奏都放慢了。”

臨沂市提出,到2035年,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優勢,讓農民過上美好生活,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廣大鄉村“沂蒙高地”全面展現,全部村莊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從頂層設計到科學謀劃,從夯基壘臺到立柱架樑,臨沂市打造了諸多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鄉村。村強民富、鄉村振興、共奔小康……沂蒙精神的傳承不斷,沂蒙老區的小康之歌越唱越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