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他少時有才,晚年兩任唐朝宰相,願為兄長脫罪辭去官職

蘇軾因“烏臺詩案”下獄後,他的弟弟蘇轍願意免去一身官職只求為哥哥贖罪,這樣感人的事在唐朝時也發生過,同樣是弟弟為了讓哥哥無罪而願以官職相抵,這個弟弟是王縉,他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維。

他少時有才,晚年兩任唐朝宰相,願為兄長脫罪辭去官職

王維早年有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每個在異鄉的中國人都會背誦的句子。寫下這首詩時王維十七歲,他已經漂泊在異鄉長安兩年了,因為對親人的思念,他寫下如此觸動異鄉人心思的句子。詩中“遙知兄弟登高處”,更是表達了對兄弟的情感。王維是長子,共有兄妹六人,王縉是老二,下面還有三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手足之間感情很好。寫完這首詩後沒幾年,弟弟王縉也來到了長安。

他少時有才,晚年兩任唐朝宰相,願為兄長脫罪辭去官職

現在後人多知王維,其實他的弟弟那時也頗具才名,與王維不相上下。崔顥曾評價“論筆則稱王縉”,覺得李邕、祖詠、張說都比不上他。王縉善草隸書,《述書賦》收錄他寫的隸書,認為勝過當時的書畫名家薛稷。因為王縉字寫得好,所以很多人求字作碑誌,王之渙夫人李氏的墓誌就是王縉所撰。關於兄弟倆還有則小笑話:來求王縉作碑誌的人多了,常有人把潤筆費送錯地方,送到王維那裡,王維只好每每對這些人無奈地說:“大作家在那邊!”

他少時有才,晚年兩任唐朝宰相,願為兄長脫罪辭去官職

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河東、范陽、平盧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叛亂,後來佔領長安,唐玄宗出逃到四川避難,正在御史臺任職的王維還來不及出城,就被叛軍俘虜了。王維被俘後,作為囚犯關在城南的普施寺中,在獄中他寫了一首《聞逆賊凝碧池作樂》,後來他被安祿山強行任給偽官。此時外任的弟弟王縉被選為太原少尹,輔佐將領李光弼鎮守太原,他整肅紀律,從嚴治軍,對不守法規的將領以軍法處斬,使全軍將校再不敢翫忽職守,並且為守城提供謀略,立下了功勞。

他少時有才,晚年兩任唐朝宰相,願為兄長脫罪辭去官職

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後還都長安,開始懲治那些叛國投敵的官員。王維雖然被解救出來,但是在偽朝大燕擔任官職的黑歷史讓他不僅有了“變節者”的汙名,而且因此被彈劾投效叛軍,後以六等定罪並流放遠州。這時弟弟王縉冒死上書皇帝,願意以免除自己的官位來為王維贖罪。因為王縉留守太原有功,加上王維曾寫過《聞逆賊凝碧池作樂》證明他並未變節,所以唐肅宗認為王維是“被脅從賊”,因而最後還是赦免了他,但是弟弟官職被降了一階。

他少時有才,晚年兩任唐朝宰相,願為兄長脫罪辭去官職

王縉為兄求情並願辭官代罪的行為,可見兄弟倆感情之深。王縉被外放為蜀州刺史後,此時年近七十任尚書右丞的王維上書《責躬薦弟表》,稱自己忠不如弟,政不如弟,義不如弟,才不如弟,德不如弟,認為弟弟王縉德才兼備,請求削自己官職換取王縉在朝廷就職。可見王維對自己的弟弟也一樣愛護,願以自己的官職換得皇帝的賞識。他自敘和弟弟的感情深厚“弟之與臣,更相為命,兩人又俱白首,一別恐隔黃泉。儻得同居,相視而沒,泯滅之際,魂魄有依。”情深意切,讀來令人感動。

他少時有才,晚年兩任唐朝宰相,願為兄長脫罪辭去官職

寫完《責躬薦弟表》沒過半年王維病重,自知不久人世的他索要毛筆寫了作別王縉書,臨終時可惜還是未見到弟弟一面。去世後第二年,太子李豫在長安登基為唐代宗,代宗即皇帝位未久,下詔命王縉編輯其兄王維的詩文集。王維寄託厚望的弟弟後來任了兩任唐朝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