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百家爭鳴,同為大宗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與墨家的墨子有何不同

諸子百家的百家爭鳴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思想極其繁榮的時代,它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智慧,也代表著我們曾經的輝煌,是我們華夏人引以為榮的黃金時代,也是我們開啟國門、放眼天下之時,不會因為精彩紛呈而眼花繚亂,不會因為變化萬千而張皇失措的原因。

百家爭鳴,同為大宗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與墨家的墨子有何不同

這個時代裡,不可代替而又源遠流長的文化,成為了華夏兒女的精神支柱。可以說,諸子百家就是我們智慧的結晶,他們所處的時代,也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華彩樂章,同時,這也是一場歷時三百多年之久的大辯論,他們之間的故事,透過思想的交鋒展現得淋漓盡致,給中國歷史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

讓我們凝聚民族精神時有了依靠,讓我們在探索人生時有了標杆,因此,諸子百家的百家爭鳴時代,是我們無法忘記的,也是我們不能忘記的。

如果說起諸子百家,那我們必定要談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孔子,可以說,孔子是諸子百家的第一人,他所代表的儒家,也是古代思想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學派。

甚至,我們可以說,百家爭鳴因為孔子而起,同時也因為其所代表的儒家而終,他以及他的學派和主張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因此,要談論諸子百家孔子,其必定是一個沒有辦法繞過去的人物,他的學生也是必定不能夠忽略的話題。

其實,在開始的時候,孔子以及他代表的儒家學派是沒有對手的,這一點我們透過儒家技術的《論語》就能夠看得出來,在《論語》或者其他的先秦儒家典籍中,他們的記述十分的豐富,有成功的,有失敗的,記錄了別人的嘲諷,記錄了孔子的狼狽,甚至還有許多地方表現了其他學派比儒家更加先進和精闢的地方。

百家爭鳴,同為大宗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與墨家的墨子有何不同

可是,其他學派比如墨家等的書籍就沒有這麼全面客觀了,在他們的記錄當中,基本都是成功的案例,而這也就說明,他們需要這樣的成功去證明這個學派的價值,而在孔子時代的儒家則不需要,因為沒有敵手,在與其他家族的辯論中是對是錯、是勝是敗也都沒有意義,畢竟無論對錯,它都是翹出的那一位。

後來儒家的地位漸漸地受到了影響,而最先質疑儒家學說,挑戰儒家學派地位的就是墨家,從古至今,有不少的歷史學者們一直都在探尋儒家和墨家各自的思想內涵,以及他們的不同,這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問題,或許我們終其一生也只能尋到冰山一角,畢竟聖人的思想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去評判一二的。

那麼,我們又要如何去了解儒家和墨家的不同呢?大概要先從墨子和孔子兩個人的不同說起。

要說墨子與孔子有什麼不同,我們首先要從時代說起。墨子原名墨翟,字不詳,是被人們尊稱為墨子的,同時他的生平也不是很清楚,根據清朝末年所寫的《墨子簡詁》,我們大體可以推斷,墨子是出生於約公元前468年,死於公元前376年。

百家爭鳴,同為大宗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與墨家的墨子有何不同

而根據這個時間,墨子比孔子小了八十多歲,也就是說,孔子去世之後,墨子才出生的。

同時,根據《春秋》的記載,戰國時代開始於公元前403年,如果這兩個時間記錄都沒有錯誤的話,那一年的墨子65歲,大致上可以認為,孔子去世,春秋時代就結束了,而墨子大放光彩的時候,戰國時代就開始了。

也正因如此,張蔭麟先生才會在他的《中國史綱》當中說到:孔子給春秋時代以光彩的結束,墨子給戰國時代以光彩的開端。

所以說,我們可以認為,孔子代表的是春秋時代,而墨子代表的則是戰國時代,而兩個時代又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雖然,兩個時代都沒有真正的公平和正義,但相比之下,戰國時代的社會是動盪黑暗的,春秋時代再怎麼禮崩樂壞,也還沒有到極端混亂的地步,人們的爭論也都是客客氣氣,遮遮掩掩,諸侯國之間的爭端還是暗地裡的較量,那些諸侯王想要逐鹿中原也得打出周天子的旗號。

百家爭鳴,同為大宗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與墨家的墨子有何不同

比如說,齊桓公的尊王攘夷,比如說,宋襄公的仁義霸主,大家還都需要一塊遮羞布。但是在戰國時代就不需要了,戰國時代是殺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頭的,大家肆無忌憚,明爭明白。

因此,對於社會動盪這一點,墨子的感覺比孔子要更加強烈,因此,他對社會的批判就更加的深刻,情緒也就更加的激奮。

所以,因為所處環境的不同,孔子對於現實的不滿是透過委婉的批評和積極的建議來表達的,他希望統治者有所改良,而墨子則具有強烈的戰鬥性,他沒有任何掩飾地表明自己的態度,赤裸裸地告訴眾人“我反對”,而這兩個時代的不一樣,是造就兩種不同的思想主張的現實原因。

第二個方面則是立場不同。其實這是大多歷史研究者和愛好者們的共識,那就是孔子的立場是貴族的,是統治化的,他站在偏統治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為他們出謀劃策,希望能夠站在領導階層上,透過改善統治方式而達到所說的社會境界。

百家爭鳴,同為大宗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與墨家的墨子有何不同

本質上,孔子是一個領導者,因此,他所設計的天下太平的藍圖是針對領導階級而言的,他的建議謀劃也是針對統治者來講的,更是需要施加在統治階層身上的,平民百姓只是孔子藍圖當中的受益者,而不是真正的實施者。

簡單來講,孔子並沒有想過透過改變平民大眾來改變這個社會,而是希望透過改變統治階層來間接地改變平民百姓,進而改變這個社會,所以,我們用八個字大概就能夠概括孔子的政治理念,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而墨子的立場則十分草根。他代表的也是廣大的勞動人民,所以,相比於孔子的政治觀念,墨子的政治觀念更加的複雜,因為所代表的群體更加廣大,利益更加的錯綜複雜,因此,要分析墨子的政治主張就要從多個方面來進行。

首先是兼愛,這是墨子對於倫理綱常的要求,也是在墨子的思想環境下,建立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的主要標杆。

百家爭鳴,同為大宗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與墨家的墨子有何不同

第二是政治思想,在其中包含多個方面,比較主要的大概就是“尚賢”,“非攻”,也就是人們要向聖明的人學習、要反對戰爭之類的,其他的還有經濟、宗教等多個方面。

而他們站在這些立場上所提出來的思想,基本上也就是兩個學派爭論的焦點,因為當孔子站在領導階層的位子上去考慮問題時,他必定是崇尚階層的,所以,他也主張透過禮樂制度來管理天下管理社會,主張要講尊卑。

而墨子則反對這樣的觀念,畢竟墨子講“兼愛”是站在平民的角度上的,自然就反對階級化的社會管理,要求人人平等,並且是絕對意義上的平等,因此,也就導致了兩個學派在根本的政治觀念上,出現了相違背的地方,如此一來,爭論也就隨之而來了。

在這裡我們要講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兩個人所代表的人群的問題。這一點比較難以理解。

我們著重來解釋一下,我們上面說的墨子代表的是勞動人民,思想是比較平民化的,而孔子代表的都是領導階層,這就會讓大部分人認為孔子代表的是統治者,而墨子代表的則是普通的庶民。

百家爭鳴,同為大宗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與墨家的墨子有何不同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他們所代表的其實都是“士”,所謂的階層不同是在士當中進行劃分的,這裡我們就要搞清楚“士”的概念,在秦漢之前“士”是貴族之下的等級,而秦漢之後“士”則是平民的最高等級。

比如說,周朝的時候貴族分四個檔次:天子、諸侯、大夫、士,而秦漢的時候,平民也分為四個檔次:士、農、工、商。

也就是說,春秋戰國時代的“四”家在平民和貴族之間,他們沒有固定的工作,也沒有相對應的資產,像是當時的貴族,基本上都擁有著自己的封地,有著自己的資產,而平民百姓也基本都有著固定的工作。

但是“士”就不一樣了,他既不像貴族那樣能夠在封地當中享受俸祿,也沒有辦法真的像庶人平民那樣在田地裡做工,因此,這個階層是最需要看人臉色的階層。

他們的生存依附於在其之上的貴族階層,混得好的人可以稱為大夫,上升為領導階層,而混的差的人就只能打打零工,過著比較平民化的生活。

百家爭鳴,同為大宗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與墨家的墨子有何不同

而孔子代表的則就是過得好的那群人,墨子代表的自然就是過的差的那群人,所以,這裡也就是墨子和孔子的第三個不同的地方,所代表的人群不同。

而對於上述這一點,我們從韓非在《五蠹》當中所說的“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就可以看得出來。無論是亂法者還是犯禁者,他們必然不是真正的領導階層和平民階層,真正兢兢業業的平民階級,從來都不是觸犯法律最龐大的人群。

觸犯法律的大部分都是那些無業遊民,是那些想要依附上層社會而又依附不了的人;真正會亂法的,也不是正統的領導階層,因為亂法對於真正的領導階層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所以,真正會亂法的人大都是那些自視甚高,可追本溯源又不是真正領導階層的人。

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儒家只是相對於墨家比較領導化,墨家也只是相對儒家比較平民化,僅此而已。

對墨家來講,他們的工作大概就是幫人們排憂解難、看家護院,因此,很多人在談墨家的時候會用一個“俠”作為代表。

所謂俠者,他們有部分人保持著獨立自由的身份,成為遊士,並不固定地依附某個高階的階層,得失隨性、來去自由。所以,墨家這個組織內部的人也是比較複雜的,有保鏢,有刺客,大多數都是一些自由職業者。

百家爭鳴,同為大宗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與墨家的墨子有何不同

而墨家的大部分弟子也都十分愛好行俠仗義,而這一點也就能說明,他們代表的絕對不是普通的庶人階層,因為無論是什麼樣的歷史時代,平民階層幾乎所有人的整個人生都是投入到勞作當中的,我們幾乎看不到有哪些農民能夠白天在田間鋤草,晚上背上刀劍遊走四方,因此墨家代表的,就是那些沒有固定職業而又偏向於俠客的底層計程車。

與墨家不同,儒家人做的都是一些相對比較文藝的工作,他們為人傳授詩書,教授禮儀,這些人相對於那些遊俠來講,身份上顯得更加的高貴,工作也相對的固定,但他們又不具備著真正統治一方的功能和地位,因此,雖然身份上相對貴重,其實也只是士的上層而已。

所以說,孔子和墨子或者是儒家和墨家,它們其實是同一個階層的兩個代表,孔子代表著那群最有可能接觸到真正領導階層的“預備領導階層”。

儒家學者們為他們出謀劃策,成為他們的引路人,希望他們能夠讀書做官,並且能夠在讀書和做官當中遊刃有餘,所謂士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成為那些文人墨客的代表者,為他們指明一條積極入仕的道路,並且為他們規劃了成為真正領導階層之後的領導藍圖。

百家爭鳴,同為大宗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與墨家的墨子有何不同

而墨家則是那些俠客的引導者,讓他們不要不講原則,只憑借一己好惡就去行俠仗義,讓他們在平時能夠自食其力,而在危難的關頭則挺身而出,而這也是這兩個學派衝突不斷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為儒家和墨家,代表的實際上是同一個階層,卻代表了這個階層當中兩種不同的階級,孔子自然希望這個階層中的所有人,都像他所言的那樣積極入世,接觸禮儀詩書之類的東西。

而墨子自然更希望他們能夠挺身而出行俠仗義,這就好比兩個人對於一件事情有著不同的觀點,自然會出現諸多的爭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墨家與儒家之間的衝突並非是意料之外的,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讓他們對於整個社會的認知不同,自然想要去影響社會的方式也就不同。

墨子所處的時代要比孔子所處的時代惡劣得多,所以,墨子的憤恨也就更多,對孔子那種比較溫和的方式自然不以為意,而與此同時,孔子的思想又相對比較領導化,墨子的思想又相對比較平民化,可是領導和平民自然是走的兩種不同的道路,所以,他們的主流觀點必定會不同,有爭論是在所難免的。

百家爭鳴,同為大宗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與墨家的墨子有何不同

再加上他們的相對領導和相對平民,都是針對同一個階層來講的,大概可以理解成對於一群人的兩種要求,所以,兩個學派幾乎是從早吵到晚。

但是事實證明,墨子的路是走不通的,因為他所代表的俠士沒有固定的工作,同時又以行俠仗義為己任,可是,行俠正義與後來官方的作為又不相融合,哪怕是一個再窮兇極惡的人,他需要受到的也是法律的審判,而不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去私自奪取他的生命。

所以,儒家與墨家之間的爭論,最終以儒家代表了未來而結束。

但是,哪怕如此,儒家和墨家也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同時也都是有底線、有原則的,孔子要求人要做君子儒而不做小人儒,墨家的俠也要求只防御不進攻,兩家都有可取的地方,也都有我們後來人需要繼承和發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