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身為李克用麾下大將,李存孝為何會選擇謀反?

李存孝是李克用帳下頭號悍將,而且戰功累累。在民間野史和演義故事中,李存孝更是戰神一樣的存在。

存孝,飛狐人。少於俘囚中得隸紀綱,給事帳中。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身為李克用麾下大將,李存孝為何會選擇謀反?

殘唐五代演義故事中的李存孝,大約就相當於隋唐演義故事中的李元霸,單挑能力之強,已到了駭人聽聞的境界。

大梁王彥章已是高手中的高手了,在《水滸傳》中宋江曾說:“我聞五代時,大梁王彥章,日不移營,連打唐將三十六員。”但是王彥章遇到李存孝時,幾乎也是被秒殺的,就如隋唐英雄傳中,排名第二、第三的高手,遇到李元霸也只有被秒殺的命運。

在民間演義中,李存孝是忠義無雙的化身,所以他一直忠於李克用,後來是被奸臣害死的。但是在歷史書中,李存孝顯然背叛了李克用,並且是被李克用殺掉的。

在殘唐五代的演義故事中,李存孝絕對是早期的一號男主;但是在歷史書中,李存孝只是一個不重要的配角,雖然在這有限的戲份中,李存孝也是光彩照人的,但不論怎麼說,他也只是一個不重要的配角。

在殘唐五代的演義故事中,早期的一號主角永遠是李存孝。

記得小時候聽這段評書時,突然聽到李存孝被五牛分屍時,那種失落感真是無與倫比的,因為我實在無法想象,失去李存孝的故事,還怎麼繼續聽下去。

幸好,後半部的男主很快就出場了,他的名字叫趙匡胤。

以上是一些閒談,簡單跟大家聊聊演義故事中的李存孝。

身為李克用麾下大將,李存孝為何會選擇謀反?

李存孝之死和朱珍之死性質差不多,只是李存孝走得更遠。

朱珍是朱溫手下頭號悍將,在朱溫事業發展到中期時,朱溫為了制約他,就讓李唐賓出面牽制,結果朱珍擅自殺死了李唐賓,朱溫因此殺了他。

李存孝是李克用手下頭號悍將,這是大家公認的,但是李克用的養子李存信一直不服李存孝,所以兩人的關係勢如水火。

時存孝驍勇冠絕,軍中皆下之,惟存信與爭功,由是相惡,有同水火。

在許多時候,李克用就是明顯偏向李存信。李克用這樣對李存信,其實明顯帶有讓李存信牽制李存孝的意思。

在潞州大戰時,李存孝表現得太優秀了,所以李存孝難免會覺得,他身為李克用一系的二號人物,從此沒有爭議了。可事實卻是,李克用讓梟雄康君立坐在了他的前面,李存孝非常生氣。

存孝出騎橫擊之,擒揆與歸範及俘囚五百,獻於太原;存孝乃急攻潞州。九月,葛從周棄城夜遁,存孝收城,武皇乃表康君立為潞帥。存孝怒,不食者累日。

後來,李克用又處處偏向李存孝的死對頭李存信,這更是讓李存孝氣得要死要活,於是乾脆就造反了。

李存信與存孝不協,因構於武皇,言存孝望風退衄,無心擊賊,恐有私盟也。存孝知之,自恃戰功,鬱鬱不平,因致書通王鎔,又歸款於汴。

身為李克用麾下大將,李存孝為何會選擇謀反?

到此為止,李存孝已走得太遠了。因為面對此情此景,誰也得承認他就是造反作亂了。

更主要的是,李存孝顯然走得比這還遠,因為他造反之後,把李克用罵得一無所知,大有和李克用不共戴天之勢。

李存孝造反時,先是痛罵李克用是亂臣賊子,表示自己要改邪歸正了,然後帶著邢洺磁三州歸順中央政府,於是皇帝親自封他為邢磁節度使。

存孝聞之,自以有功於克用,而信任顧不及存信,憤怨,且懼及禍,乃潛結王熔及朱全忠,上表以三州自歸於朝廷,乞賜旌節及會諸道兵討李克用;以存孝為邢、、磁節度使,不許會兵。

後來丁會和朱友謙背叛朱梁時,大約都也是這種套路:先大罵朱溫是亂臣賊子,表示自己要改邪歸正了,然後帶著一塊戰略要地投降了敵人。

從某種意義上,這只是軍閥的慣用套路。

表面上是因為他們突然悔悟,不願意再為亂臣賊子效力了,實際上是因為他與自己從前的老大,矛盾無法調和了。

在那種年代,忠臣多少錢一斤,朱溫和李克用自己恐怕都不知道,他手下那些小弟估計也不知道。他們動不動打出忠君的招牌,只是為了方便背叛自己的老大罷了。

僅僅是因為李克用控制著話語權,所以他的小弟和他這樣玩,人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這只是大哥小弟矛盾激化的產物。

而朱溫最終喪失了話語權,所以朱溫的小弟和他這樣玩的時候,人們難免會覺得,這就是因為朱溫不忠不義,他的小弟也看不下眼了,所以選擇了與他決裂。其實,這也是大哥和小弟矛盾不可調和的結果。

身為李克用麾下大將,李存孝為何會選擇謀反?

李存孝背叛李克用後,也知道皇帝的招牌保護不了他,所以就和鎮州王熔、汴州朱溫聯合。

但是很不幸,李克用攻打李存孝時,朱溫正忙著和徐州時溥打仗,所以根本無法騰出手來幫助李存孝,而鎮州王熔實力太弱,在關鍵時候,也救不了李存孝。

在這種背景下,朱溫就大言不慚地恐嚇李克用,我在河北一線有十萬大軍,隨時可以出發,你想打李存孝,考慮好後果。李克用告訴他,你有種,就率你那十萬大軍過來打一架,如果沒種,就少說這些廢話。

李克用進下井陘,李存孝將兵救王熔,遂入鎮州,與熔計事。熔又乞師於朱全忠,全忠方與時溥相攻,不能救,但遺克用書,言“鄴下有十萬精兵,抑而未進。”克用復書:“儻實屯軍鄴下,望降臨;必欲真決雌雄,願角逐於常山之尾。”

此時的朱溫,正一心平定中原,所以只能眼睜睜看著李克用集團出現這樣巨大的矛盾,卻無法好好利用。

於是,經過一番大火併,李克用終於把李存孝俘虜了。

李存孝在叛亂前,大概覺得自己神功無敵。但是被李克用打得走投無路時,終於發現,自己之前之所以可以表現得非常牛,只是因為站在李克用的巨大平臺上。

離開了那個平臺,他李存孝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於是,他又希望回到李克用的隊伍中,但他走得實在太遠了,所以李克用並沒有給他這種機會。

李克用要殺李存孝時,李存孝說,我是被李存信逼得忠心無處表白,所以才背叛的。李克用就說了,你在背叛我時,把我罵得豬狗不如,也是李存信逼你的?於是李存孝被殺了。

存孝泥首請罪曰:“兒立微勞,本無顯過,但被人中傷,申明無路,迷昧至此!”武皇叱之曰:“爾與王鎔書狀,罪我萬端,亦存信教耶!”縶歸太原,車裂於市。

身為李克用麾下大將,李存孝為何會選擇謀反?

不管怎麼說,逼反了自己手下頭號悍將,又親自下令殺了他,李克用還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悲傷和無奈。

李克用擊殺李存孝,與朱溫擊殺朱珍的性質,其實是一模一樣的。

總而言之,都是想辦法控制自己手下的悍將,結果控制與反控制之間,矛盾越來越激化,最後只能把他們除掉了。

歷史書在說到李克用打擊諸將時,常常都說他昏庸、殘暴,卻很少說他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

比如,李克用逼死李克修,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李克用進入李克修的地盤,李克修給李克用供奉的東西太少,所以惹得李克用很生氣,於是就鞭打侮辱李克修,李克修又氣又恨,隨後就死了。

李克用巡潞州,以供具不厚,怒昭義節度使李克,詬而笞之;克慚憤成疾,三月,薨。

比如,有關李存孝造反的內容,史書上也有意無意地認為,這是李克用對李存孝不公所致;所以李克用說起李存孝的死時,也是充滿了無限的遺憾。

至於李克用殺掉康君立的原因,就更離奇了,因為康君立說的話,讓李克用非常生氣,於是李克用就把他殺了。

昭義節度使康君立詣晉陽謁李克用。已未,克用會諸將飲博,酒酣,克用語及李存孝,流涕不已。君立素與李存信善,一言忤者,克用拔劍斫之,囚於馬步司。九月,庚申朔,出之,君立已死。

李克修、康君立之死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顯然是因為他們勢力太大,而且有著和李克用分庭抗禮之勢,所以被李克用清理出局了。

從某種意義上,李克用削藩的策略,是一種非常高明的策略。用這種理由擊殺大佬,更容易避免利益相同者實現聯合。

身為李克用麾下大將,李存孝為何會選擇謀反?

在我看來,透過削藩加強中央集權時,最失敗的方法就是高呼著削亦反不削亦反的口號進行。因為,你喊著這樣的口號,等於逼著利害關係相同的人聯合起來。

而各種看似荒唐、昏庸無道的行為,卻可以很好地把這種動機掩藏起來。至於讓人對他們的動機,充滿了驚疑不定的感覺。

當然了,李克用一系的權力集中,並沒有就此結束。所以李存勖上位後,又開始了一輪清洗。

雖然說,李存勖雖然是李克用的合法繼承人,但是因為李克用一系大佬林立,所以李李存勖上位後,多少難以控制這種局面;以至於,李存勖一度都不敢繼承李克用的位置。

在這種背景下,李存勖火併了李克寧一系,總算鞏固住了自己的地位。

當然了,這只是唐莊宗第一輪削藩。

隨後的削藩有多殘酷,我們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唐莊宗給三個人發過丹書鐵券。結果呢,在這三個人當中,有兩個被唐莊宗滅了滿門,一個差點被殺。

丙申,上問趙鳳:“帝王賜人鐵券,何也?”對曰:“與之立誓,令其子孫長享爵祿耳。”上曰:“先朝受此賜者止三人,崇韜、繼麟尋皆族滅,朕得脫如毫釐耳。”

關鍵是,李克用莫名其妙的出局,就是因為手下某個大佬人心所向,所以這個大佬在人們的擁戴下,半推半就地就把李存勖踢出局了。

當然了,後來郭威和趙匡胤皇袍加身時,也是用類似的過程來實現的。

總的來說,帝國有著可以和皇帝分庭抗禮的大哥,皇帝的位置就是不牢固的。就算皇帝能坐在這個位置上,他的孤兒寡母可就難說了。

趙匡胤死後,他的孤兒寡母也只有任由趙光義欺負,關鍵是,趙匡胤也是在斧光燭影的重重迷霧中,離開了人世。

唐莊宗殺手持丹書鐵券的大佬朱友謙時,朱友謙的老婆拿著丹書鐵券問執行官。皇帝當年給我們家發過一塊鐵片,上面的字我不認得,你能念給我聽聽嗎?執行的官員能說什麼呢?

張氏又取鐵券以示紹奇曰:“此皇帝去年所賜也,我婦人,不識書,不知其何等語也。”紹奇亦為之慚。

丹書鐵券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可問題是,得到丹書鐵券的人,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所以在晚唐時代,當唐德宗準備給李懷光發丹書鐵券時,李懷光就說了,我沒有犯死罪,你為什麼要給我這種東西,得到這種榮耀的人,翻開歷史書,有幾個有好下場。

懷光對使者投鐵券於地曰:“聖人疑懷光邪!人臣反,賜鐵券;懷光不反,今賜鐵券,是使之反也!”辭氣甚悖。

身為李克用麾下大將,李存孝為何會選擇謀反?

實際上,何止是得到丹書鐵券的人,就是得到異姓王爵的人,又有幾個得以善終呢?問題是,希望得到這種東西的人,那更是多的去了。

當然了,何止是丹書鐵券、異姓王爵,就是造反作亂的人,有幾個善終的呢?問題是,前仆後繼造反的人,同樣多的去了。

總的來說,在權力面前,是沒有溫情可言的,而又有太多人都對此心懷的著樂觀、僥倖,他們只是看到極少數的成功者,所以相信自己會成為那個幸運者。

如果皇帝高在上,而他的小弟,或是手裡拿著丹書鐵券,或是擁兵割據一方,皇帝自然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危機。

身為李克用麾下大將,李存孝為何會選擇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