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吳王闔閭如何以少勝多大敗楚軍

吳王闔閭以3萬大軍擊敗楚國20萬大軍,被人稱為東周時期第一個大戰爭。

闔閭沒當吳王時候是叫公子光的,其字面意義是關門的意思。那是因為他女兒勝玉公主為了一條魚而賭氣用他的磐郢劍自殺,吳王闔閭在葬禮上令人一路舞著白鶴,吸引成千上萬的市民跟隨觀看,到了墓地,他突然將所有人都趕進地宮,然後關上墓門,讓這些觀鶴的百姓成了他女兒的殉葬品。有了國君這個更為廣闊的舞臺後,吳王闔閭還是體現了他作為奸雄的能力,吳國經過他的整頓,連著上了幾個臺階,成了春秋末期實力最強勁的國家之一。尤其是收羅了軍事天才齊人孫武后,吳王闔閭文有伍子胥,武有孫武,一下子信心爆棚,開始挑戰巨無霸鄰居楚國了。柏舉之戰他以小博大,居然一下子就攻進了楚國首都郢。吳王闔閭一下震驚中原,霸業就此奠定基礎。當然,他攻楚用的還是老戰術偷襲。

吳王闔閭如何以少勝多大敗楚軍

公元前506年,楚國於同年秋髮兵圍攻蔡國。吳國君臣認為傾全力攻楚的良機已至,決定以救蔡為名,對楚國出兵。吳王闔閭親自掛帥,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將,率領三萬大軍,乘戰船,直逼蔡國。楚國軍隊見吳國來勢兇猛不得不先行撤退,吳國軍隊與蔡國軍隊匯合,再加上後來加入的唐國軍隊,三國聯軍浩浩蕩蕩,繼續西進,途中孫武以兵貴神速,逆水行舟,速度遲緩為由,舍舟登陸,由向西改為向南,挑選三千五百名士兵,作為前鋒,迅速深入楚腹地,挺進到漢水東岸,達成對楚的戰略奇襲。

當吳軍突然出現在漢水東岸時,楚昭王慌了,急忙召集全國之兵,趕至漢水西岸,與吳軍對峙。楚軍打算兵分兩路一路與吳軍對峙,一路迂迴包抄,前後夾擊,但是令尹子常聽信小人之言,為了爭功,不待另一路楚軍到達指定位置,擅自率軍渡過漢水攻擊吳軍。

之後吳軍連續多次打敗楚軍,楚國王不顧大臣們反對毅然帶著輕信逃離,當吳軍進城後到處燒殺搶掠,引起楚人的仇恨,伍子胥找到楚平王的暮將其挖出開棺並鞭屍三百。關於這一點史書記載不一。在《呂氏春秋·首時》中說:“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墳三百。”《淮南子·泰族訓》和《越絕書·荊平王內傳》也都說伍子胥鞭墳。到了《史記》則變成了“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吳王闔閭如何以少勝多大敗楚軍

第一,吳國上下一心,而楚國內政混亂。吳王闔閭雖然是篡位為王,但能夠迅速清除王僚勢力,牢牢將權力握在手中,任用季札、伍子胥、孫武等一批名臣。相反,楚國雖然也集權,但是楚昭王年齡幼小,權力落在令尹囊瓦的手上。子囊此人貪得無厭,國人非常不滿。在柏舉之戰前,左司馬沈尹戌建議自己帶兵包抄吳軍,但主帥囊瓦反而害怕沈尹戌搶功,自己貿然行動以致失敗。

第二,吳國外交、戰術的優勢。吳楚交戰一直是在今天大別山一線,往往在六、舒幾個地方拉鋸。因為子囊對唐、蔡兩國壓榨,以致兩國投靠吳國,併為吳軍破楚提供便利。得到唐、蔡的支援後,吳國則改變了以往的作戰路線,從淮河上溯,舍舟步行,攻破楚國防禦薄弱的三關,進入楚國腹地。囊瓦倉促應戰,又被吳軍引誘到丘陵地帶柏舉,吳國的步兵對楚國的車兵體現了優勢。

滅楚之後,吳王闔閭的霸業便開始了下坡路。他沒有堅定地追擊逃亡的楚昭王,也沒有徹底平定楚地,讓楚昭王恢復了元氣,向秦國借兵又殺了回來。而南方的越國也逐步開始興起,成了吳國的一個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