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國遠慮,雖死何妨?古弼,一個被譽為國之珍寶的大臣

北魏的時候,太武帝拓跋燾在外面打獵,讓他的尚書令古弼留守京城,拓跋燾對尚書令古弼是很信任的,能把留守京城的這種責任交給他。

太武帝,在外面打獵的時候,成績不是很好,就想是不是馬不夠好,就跟古弼傳令說讓古弼運一些比較肥壯的馬,供他打獵。

為國遠慮,雖死何妨?古弼,一個被譽為國之珍寶的大臣

古弼辦事很利索,馬很快就運過來了,太武帝非常高興,就去挑馬,結果一看見馬,臉色立馬變了。

哪有肥壯的馬?全是瘦弱的馬,還不如現在的馬呢。

再一打聽,古弼故意把這種比較瘦弱的馬送過來。

太武帝大怒,手下計程車兵都知道要換馬的事,結果卻是這般,太武帝這臉上就掛不住了,這個古弼太不給我面子了,讓我在部下面前丟這麼大的臉。

為國遠慮,雖死何妨?古弼,一個被譽為國之珍寶的大臣

太武帝大聲罵到:筆頭奴,竟敢決斷我的大事,我回到上書檯的時候,首先斬殺這個奴才。

因為古弼的腦袋比較尖,像毛筆的那個筆尖一樣,所以太武帝平時就把古弼叫做筆頭奴,你看太武帝說話多刻薄。

不過太武帝,這話也真敢說,他現在可是帶著人在外面打獵,京城可不在他手裡,假如古弼如果有二心的話,很可能就會在京城造反,太武帝現在手下肯定沒幾個人,打獵能帶幾個人?最多幾千人唄。

古弼隨便調一支軍隊,就可以把太武帝幹掉。

為國遠慮,雖死何妨?古弼,一個被譽為國之珍寶的大臣

即使古弼不敢殺太武帝,他如果害怕太武帝回來算賬,舉城投降外敵呢?這也夠太武帝喝一壺的。

所以你看,人一衝動就容易說錯話。

當然,古弼還是很忠誠的。可是古弼的屬下聽說了這個太武帝的話,很害怕,就跟古弼說:要不咱跑吧,再留這,等皇帝回來,肯定會殺了我們的。

為國遠慮,雖死何妨?古弼,一個被譽為國之珍寶的大臣

古弼還是很瞭解太武帝的,古弼說:我作為人臣,不讓皇上迷戀打獵,這個罪不大,但是不防備不測,萬一別的國家打過來,我們這邊的軍隊缺少了戰馬,那這個罪就大了,現在北邊的柔然人非常的強盛,南方的敵寇還沒有消滅,我把強壯的馬供給軍隊,瘦馬派去打獵,這是替國家深謀遠慮,即使為此死了,又有何妨,再說這是我個人做的事情,你們不用擔心,皇上即使回來也是殺我,不會牽連你們的。

為國遠慮,雖死何妨?古弼,一個被譽為國之珍寶的大臣

古弼說的這些話,自然就有人傳給了太武帝,可見太武帝也不是傻子,留古弼守城,也不是完全放心,在古弼身邊留的有耳目,這也是他敢在京城之外說殺古弼而不用擔心的原因。

事實上,太武帝還是非常信任古弼的,留守京城,這是多大的責任,不是心腹之人,哪敢交付,他只是看到瘦馬的時候,一開始面子上掛不住,但是冷靜下來,他就清醒過來了。

然後就說:像古弼這樣的大臣,實在是我魏國的珍寶。

為國遠慮,雖死何妨?古弼,一個被譽為國之珍寶的大臣

在封建時代,臣下對君主必須是十分忠誠的,但是忠誠也分為:偽忠,愚忠,和真忠三種情況。

明知道皇帝行為不對,而且還一味奉迎,以保全自己的利益,這就是偽忠。

不分青紅皂白,是非曲直,只要是皇帝的旨意,堅決照辦不誤,那這就是愚忠。

能夠把國家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放在第1位,符合的堅決執行,損害的不惜冒殺身之禍,進行勸誡或者堅決頂住,這才是真忠。

古弼對國家對皇帝,自然是真忠誠,為國遠慮,雖死何妨?!

這是非常理智的思考,也是博大情懷的自然流露,置個人生命與不顧,全心全意維護國家利益,古弼是一個非常忠誠,而且有大局觀的人,古弼的話深深的感動了太武帝,所以他才會由衷的感嘆古弼為國之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