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朱元璋以“淮右布衣”自居的背後,真是由於自信心強大?真相併非如此

一、草根天子朱元璋

朱元璋以“淮右布衣”自居的背後,真是由於自信心強大?真相併非如此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君王,創造了個人成就方面的奇蹟,其中,這麼幾位是最典型的:

1、後趙開國皇帝石勒。石勒和前趙開國皇帝劉淵不同,劉淵出身於匈奴貴族,而石勒,出身於羯族奴隸——從奴隸出身,做到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例;

2、宋武帝劉裕。南朝劉宋開國皇帝,一生戰功顯赫,在東晉時期,劉裕先後擊敗桓楚、盧循的勢力,並且還滅亡了南燕、姚秦等割據國家,距離統一中國,幾乎只有一步之遙。

而劉裕出身呢,是個賣草鞋的;

3、朱元璋。從一個叫花子、小和尚,混到開國皇帝。

而且朱元璋的明朝,比起前文說的後趙、劉宋不同,後趙和劉宋都不是大一統王朝,而明朝是。

朱元璋登基以後,曾有人建議他認南宋大儒朱熹為祖先,但被朱元璋拒絕,朱元璋堅持以原本的祖先為祖先,而沒有認朱熹為祖先。

後世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明朝“得國最正”,朱元璋有自信的體現。

但是實際上則不然。

二、時代變了

朱元璋以“淮右布衣”自居的背後,真是由於自信心強大?真相併非如此

1、九品中正制的來源

朱元璋生於元朝時期,時代的發展,決定了朱元璋做出何等決定。

在我國先秦時代,實行世卿世祿制度,也就是說,祖先做什麼,後代就做什麼,代代傳承,用現在的話說,叫階級固化。

當然先秦的階級固化和後世的固化還是不同的,那就是先秦的階級固化,意味著你才能再大,想出人頭地的機會微乎其微。

到了東漢,官僚世家開始形成,而曹丕建立曹魏以後,把這個情況制度化,形成了“九品中正制”。

2、君王不得不向這一制度妥協

九品中正制可以用生命力頑強來形容。

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到東晉,算是發展到了巔峰,幾乎大多數東晉皇帝,都要看世家臉色。

而北方,不論是前趙、後趙,還是前秦、北魏,他們對於北方的世家,也是十分的依賴,畢竟在當時,想當皇帝,想長期執政,離開這些漢人精英是寸步難行的。

世家講究出身,並由此產生了世家文化。

而北魏皇帝為了給自己找個好祖宗,不至於在世家面前丟人現眼,於是,北魏皇帝自稱自己是漢朝李陵的後人,而李陵出身於隴西李家。

而隴西李家,也算個好出身:甚至後世的唐朝皇室,也是以出身隴西李家自居(然而江湖傳說他們是鮮卑人)。

此後,隋文帝以出身弘農楊氏自居,總之,想要混的好,有個好出身很重要。

當然,隋文帝為了瓦解九品中正制,也做了努力:比如推行科舉制度,瓦解九品中正制的勢力,到武則天執政時期,武則天也大舉提拔寒門子弟做官,算是在制度上,對九品中正製做出了徹底的顛覆。

此後,黃巢之亂,五代十國的戰亂,都對世家門閥產生了巨大的甚至堪稱毀滅性的打擊。

但是,門第觀念,依舊深入人心。

甚至五代十國時期,沙陀族出身的後漢皇帝劉知遠,為了給自己找個好出身,而自稱自己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後人。

畢竟,九品中正制存在幾百年,雖然制度完了,但是想要從文化影響上消除,還是需要時間的。

這一觀念,經過宋朝、元朝四百年左右的衝擊,才逐漸消亡。

三、不講門第的元代

朱元璋以“淮右布衣”自居的背後,真是由於自信心強大?真相併非如此

到了朱元璋的時代,社會上對於門閥、世家的概念,以及九品中正制的殘餘,已經十分陌生,甚至這些都已經成為傳說中的遙遠記憶了。

既然元末明初的社會,已經不在乎君王、貴族的出身,那麼,朱元璋又何必給自己找個名儒當祖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