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清平樂》中韓琦,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死後神宗痛哭停朝會三天

電視劇《清平樂》第一集中,宋仁宗趙楨微服出宮,與赴考進士的韓琦不期而遇,兩人因梁家受惡霸欺負一事展開辯論,韓琦在本劇中的戲份就此展開。此後韓琦一直伴隨著趙楨的成長,他的戲份貫穿於整部劇中,是本劇中的重要人物。

《清平樂》中韓琦,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死後神宗痛哭停朝會三天

與劇中呈現的情形相似,在歷史上,韓琦也是一位舉足輕重,具有經天緯地特殊才能,支撐著大宋王朝屹立不倒的擎天之柱。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運籌帷幄,功在社稷,執政期間為大宋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了基礎。

他去世後,宋神宗趙頊痛哭失聲,停止朝會三天,親自在禁苑設定靈堂舉行隆重的祭禮,賜給他家人大量的白銀、絹帛。神宗還徵發役夫為他修築陵墓,並親自為他題寫了“兩朝顧命定策元勳”的碑文,備極哀榮。後來又追贈尚書令,致諡號“忠獻”,給予他極高評價和美譽。但是,這麼一個功高蓋世,褎然舉首的元勳巨擘,也曾遭遇過挫敗,有過人生的低谷和失意。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一切還要從大宋和西夏的戰爭說起!

《清平樂》中韓琦,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死後神宗痛哭停朝會三天

01 臨危受命,抵禦西夏侵擾

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西夏國主李元昊不肯臣服於大宋,公然建國稱帝,並遣使到汴梁,要求宋仁宗正式承認他的皇帝身份。

大宋朝庭將此舉視為叛逆,當然不會同意,非但沒有答應他的要求,還下詔令停止與西夏的邊境互市,褫奪了給他的賜姓與官職,並按對待叛逆的方法張榜懸賞捉拿元昊,宋與西夏關係至此徹底決裂。

《清平樂》中韓琦,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死後神宗痛哭停朝會三天

此時的韓琦,已經辦成幾件大事,在諫官任上,他不畏權貴連上七十餘疏,指斥時弊,匡正得失,最為出名的是他彈劾執政大臣的奏議《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奏議中,他直斥當時的宰相與參知政事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等四人“在中書罕所建明”,昏庸無能,導致災禍頻發,饑民遍野。仁宗採納了他的建議,同時罷免了四人的官職。

在被任命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前,他剛從四州賑災回來,因為處置得宜,“活饑民百九十萬”,一時之間韓琦名動天下,深受人民愛戴,年紀輕輕就已經被人稱為“韓公”了。

康定元年(公元1040後),李元昊主動挑起對宋的戰爭。他大舉進攻延州(今陝西延安),宋軍在三川口被李元昊擊敗,守將劉平被俘,不屈而死。陝西作為大宋與西夏的邊陲,形勢一下緊張起來。因為韓琦曾多次上書討論邊境戰事,觀點也頗具建地,宋仁宗就緊急任命韓琦和他舉薦的因“薦引朋黨”而獲罪遠謫的范仲淹出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

當時的正使是夏竦,韓琦和范仲淹作為他的副手,分別負責涇原路和鄜延路的軍事工作。因為事態緊急,韓琦和范仲淹此次的任職,堪稱臨危受命,肩負著天下重託,責任重大。

《清平樂》中韓琦,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死後神宗痛哭停朝會三天

02 血氣方剛,力主攻勢

韓琦到任陝西后,力主對西夏採取攻勢戰略,而這一主張恰好與同為副使的范仲淹相左。范仲淹主張採取守勢,加強邊防守備的同時,不斷招降李元昊手下各部勢力,慢慢削弱李元昊的實力,不贊成輕舉冒進。

兩人爭論不下,夏竦也無法決定,就派韓琦和深知范仲淹守策精髓的尹洙攜攻守兩種策論到汴梁稟告朝庭,請仁宗決斷。

到達汴梁後,韓琦對仁宗說:“李元昊雖然舉全國之力入侵,他的軍隊不過區區四五萬人,我們逐路派重兵防守,實力分散,遇到敵人總是失敗。不如合兵一處,乘著敵兵剛剛得勝驕傲自大,一鼓作氣,奮力向前,一定會擊敗敵人”。

《清平樂》中韓琦,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死後神宗痛哭停朝會三天

其實當時朝中也是有很多反對聲音的,比如樞密副使杜衍就認為這並非是萬全之計,在朝會上爭論多次。另外,經略判官田京也分析道:“讓未經訓練計程車兵,深入敵境,去爭一時之勝,這是兵家大忌,出師必定會遭遇失敗。”不過,這些正確的意見並沒被仁宗採納。出於對韓琦的信任,仁宗還是聽從了他的建議,最終以進攻為原則,制定了作戰方略,下詔要求涇原和鄜延兩路同時出戰。

韓琦此時年僅三十二歲,年輕氣盛,血氣方剛,考慮問題只憑一腔熱血,對困難估計不足,遠不如范仲淹老成持重。他制定的充滿理想化的攻勢戰略,未考慮到當時的士兵系新招募而來未經訓練;孤軍深入敵境,地形不熟等不利條件,也未針對這些情況設定應對預案,為以後作戰埋下了禍根。

《清平樂》中韓琦,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死後神宗痛哭停朝會三天

03 貿然出兵,用人不當

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春,李元昊為試探宋軍虛實,派人向韓琦請和。韓琦看破了其中的破綻,沒有上當,並對部下說:“沒有提前約定就來和談,其中一定有詐!”。要求部下嚴加戒備,後來李元昊果然前來進攻,因為韓琦提前防範,沒能佔到便宜,無功而返。

二月,李元昊領兵十萬大舉進攻渭州(今甘肅平涼),韓琦得知後,急派部下任福為主將,桑懌為先鋒,帶領自己所部全部兵馬,加上新招募的義勇之士共一萬八千人,前往迎敵。另外將軍硃觀、武英,王珪以及文官參軍事耿傅等也隨軍一同出擊。

韓琦當面對任福等人交待:“當地的各個城寨相距僅僅四十里,離得比較近道路也好走,後勤糧草供應方便,如果沒有找到攻擊的良機,就應馬上進入寨中據險自守,待敵兵退兵後再出兵追擊”。到了任福等人臨上路前,韓琦還親自前往城外送行,並再一次告戒他們:“如果不聽節制私自進兵,破壞大局,就算是立功,我也會以斬首之刑處罰違令之人!”。

雖然這樣,韓琦在新召募計程車兵未經訓練好,糧草供應沒有完善準備,對前線發生意外沒有充分的預案的前提下,貿然安排任福出兵,仍然是非常草率的行為。

《清平樂》中韓琦,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死後神宗痛哭停朝會三天

04 貪功中計,兵敗好水川

第二天,任福領軍出擊,在張家堡南與李元昊派出誘敵的西夏軍相遇,兩軍交戰,任福軍殺敵數百,取得小勝。西夏軍佯敗,沿路丟棄下不少牛羊馬匹,糧食輜重等來欺騙宋軍。任福上當,以為西夏兵少勢弱,正可乘勝追擊,建立功勳。便與眾將輕裝全力追擊,因為路途遙遠,糧草都落在身後,等到達好水川時部隊已經缺糧三天了。

任福分兵兩部,派硃觀、武英引一部人馬駐紮在龍落川,自己率主力屯兵好水川,兩軍隔山相望,相距不足五里。任福派出去偵察人被李元昊佈置的假象矇蔽,回來報告說,西夏軍隊人數很少。任福得報,心中更加輕視,一心只想次日殺敵立功,未再佈置防禦措施。

《清平樂》中韓琦,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死後神宗痛哭停朝會三天

到了次日,任福率軍而進,與埋伏在好水川河道已結好陣的西夏大軍主力相遇。西夏軍人數數倍於任福,他們利用地勢發起騎兵衝鋒。任福倉卒之間,未及列陣,隊伍被衝散,慌忙之間想衝到附近山上,利用有利地形組織防禦。不料山上西夏伏兵四起,任福軍被攻擊,兵卒掉下山崖者,相互覆壓,數不勝數。加上糧草已盡,士兵們飢餓難耐,心無鬥志,軍心大亂。

任福軍被圍,又不能佔據有利地勢防禦,隊伍被西夏騎兵縱橫衝擊,形勢極為不利,任福持四刃鐵簡與敵軍激戰,臉頰中槍橫穿喉嚨而死。主將身死,全軍潰散,沒多長時間,任福軍就被全殲。西夏軍消滅任福軍後,又去圍攻硃觀、武英所部,到天黑時,包括硃觀、武英、桑懌、王珪、耿傅以及前去增援的渭州都監趙津在內十數員大將全部陣亡,這一戰宋軍共陣亡六千餘人,全軍覆沒,堪稱慘敗。

《清平樂》中韓琦,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死後神宗痛哭停朝會三天

05 吸取教訓,全力守邊,威服西陲

事後夏竦竦使人收攏散兵,發現了任福的屍體,從他的衣帶中,找到了韓琦告誡任福的檄文,並上奏仁宗。此時韓琦也上疏引咎自責,仁宗知道敗軍之罪不全怪他,便對他善加安撫。到四月,諫官孫沔等人上奏,要求追究兵敗的責任,仁宗下詔貶韓琦之官為右司諫,任秦州知州。

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李元昊再次捲土重來,涇原路經略安撫招討使王沿未吸收韓琦兵敗的教訓,又貿然下令副使葛懷敏出擊,不出所料地又在定川寨遭遇大敗,陣亡九千餘人,邊境告急。在這種情況下,仁宗又重新起用了韓琦,任命他為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領兵駐防涇州,讓他繼續守邊。

復職後的韓琦,總結失敗的經驗,這才發現范仲淹的以守為本的戰略其實才是最正確的作法。他積極向范仲淹請教,齊心協力,共同進退,互相支援,把邊境經營得固若金湯。韓琦與范仲淹帶兵時間長,人心歸附,朝廷上非常倚重他們,當時人都把他們並稱為“韓範”,威名遠揚。韓琦後來又建立了德勝軍,遏守蕭關、鳴沙的關鍵通道,阻斷西夏的糧道,讓李元昊補給困難,再無力發起大的進攻,西部邊境就這樣慢慢安定下來。

《清平樂》中韓琦,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死後神宗痛哭停朝會三天

06 結語

好水川之敗,直接原因雖是任福的貪功冒進,但詳細分析下,韓琦其實也要負很大的責任。他制定的作戰方略時,顯得過於理想化,只看到勝利的可能,卻未能考慮到新召募計程車兵未訓練精熟,糧草的供應能力不足、戰場上發生意外的處置預案以及統兵將領的個人能力等等一系列的細節問題,倉促出戰,最終造成了兵敗好水川,六千多人陣亡的慘烈後果。

其中雖有任福不聽節制,貪功冒進的影響因素,但韓琦作為直接上司,貿然出兵,任用非人的決策責任仍然無可推卸,這次失敗讓韓琦跌到了人生的低谷。

《清平樂》中韓琦,他歷經三朝扶立二帝,死後神宗痛哭停朝會三天

當然,事後韓琦能總結經驗,勇於承認錯誤,不固執不拘泥,改變自己的思路,以公正無私的心態,積極向范仲淹學習。兩人以大局為重,齊心協力,互相支援,讓李元昊無力再向大宋發起新的進攻,確保西部邊陲穩定與平安,也是功不可沒。這也是韓琦作為歷史偉人與普通人不一樣的地方。

在《清平樂》電視劇中,展示的是大宋內部的繁華富庶與風起雲湧政治鬥爭,其實我們將眼光放遠,循著劇情的脈絡,去追尋《清平樂》背後所隱藏著的另一面時會發現,電視劇背後歷史真相比劇情更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