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什麼“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鬼谷先生告訴您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是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俗語。它出自一個故事,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沒當皇帝的時候,為躲避追兵,只好藏到一個樹洞之中。眼看就要被人發現了,卻從天上降下五條金龍,頓時有一團“龍氣‘’罩住趙匡胤,追兵搜到樹洞裡什麼也沒找到。原來趙匡胤不是凡人,他乃是上界霹靂大仙下凡,英雄勇猛,智量寬宏,是大宋四百年天下的開基國主。因此“聖天子自有百靈相護”。這便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的來歷。

為什麼“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鬼谷先生告訴您

對於“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很多人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鬼谷先生研究命理多年,今天就從從易經命理的角度為大家講解這句話的哲理。

為什麼“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鬼谷先生告訴您

一、此說符合易經命理中“否極泰來”理論。

“否極泰來”取自於《易經》中的泰卦和丕卦。“泰”就是順利;“否”就是失利。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會發生變化,轉化到這個事物的對立面。命運就像一條曲線,有低谷,也有高潮。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說一個人走到了面臨生死的時刻,那麼完全可以說他的運勢已到人生低谷,物極必反,此刻正是向好的方向轉化的時候,就如同黑暗過後迎來黎明。這正是易經命理中的“否極泰來”理論。

為什麼“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鬼谷先生告訴您

二、此說符合易經命理中吉凶產生理論。

從陰陽學說來講,吉凶產生的是陰和陽的克生關係形成的,陰陽平衡則吉,陰陽失衡則兇。陰陽之間沒有永遠的平衡,也沒有永遠的失衡。陰陽之間是相剋的,但也相互依賴而相生。相剋和相生同時存在,是相剋還是相生狀態,就要結合陰陽雙方彼此消長的力量對比。在一定範圍以內的陰陽消長,彼此仍然能夠維繫整個事物的基本發展,但若超出一定的範圍,那麼會因為陰陽消長的嚴重失衡而打破太極體,導致事物的毀滅,而形成新的太極。

為什麼“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鬼谷先生告訴您

因此,當一個人面臨生死大災大難之陰陽失衡的狀態的時候,往往也是形成新的陰陽平衡的太極之時。大災大難可以看成一種負能量的集中的釋放,然後就是破而後立的新生。

為什麼“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鬼谷先生告訴您

三、此說符合易經命理中“知命以趨吉避凶”理論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只有知命,瞭解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趨吉避凶。很多時候只有經歷了生死,才會對生命大徹大悟。人的每個思想的昇華,都是建立在一段不平凡的經歷上的。人生每個大的感悟,都是經歷一段坎坷才得到的。別人的經歷,苦口婆心地教導,未必會撼動你執拗的內心,而只有當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真正地去反思自己的人生。當經歷了生死大災大難後,便會更加懂得生命的真諦。頓悟了生命的規律,福澤自然隨後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