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代那些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有一個詭異之處,專家爭論了數千年

翻開《二十四史》我們會發現,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比如說牧野之戰、昆陽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釣魚城之戰、鄱陽湖之戰、薩爾滸之戰等。而這些戰役的背後,都有一個詭異之處,那就是,戰勝的一方,並非全然如我們猜想的一般,是靠著所謂的謀略取勝的。事實上,有專家做過統計,從商周開始,直到明末,近數百起以少勝多的戰役中,拼智力的,不足五分之一。

古代那些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有一個詭異之處,專家爭論了數千年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古人打仗時不靠謀略取勝,也不靠人數取勝,那靠什麼?專家們為此爭論了數千年,最終發現了以下一些有趣的事實:首先,古人打仗時喜歡造勢,所以很多時候,所謂的人數優勢,那完全是吹出來的。舉個例子,據《史記》記載,長平之戰,秦國“帶甲百萬”。但在另一份文獻中,提到秦滅楚時調動了國中幾乎全部的兵員儲備,人數也不過60萬。所以,長平之戰,秦國定期沒有百萬大軍!

古代那些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有一個詭異之處,專家爭論了數千年

各位,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赤壁之戰中曹操的80萬大軍,淝水之戰中前秦的87萬大軍,土木之變中明軍的50萬大軍等,其數字幾乎都是不真實的。可問題是,這些戰爭中,人數優勢也許是假的,但戰爭的結果總是真的吧?那古人憑啥取勝?南京師範大學的朱教授認為,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決定勝負的關鍵在於將軍的領導力,以及這個國家的後勤保障能力。

古代那些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有一個詭異之處,專家爭論了數千年

至於人數,有時候少點反而容易贏。咱以雍熙北伐為例,當時的宋軍共分三路:中路、西路和東路。其中,曹彬統領的東路軍被打垮了。另外兩路聽到此信後,居然不重新組織進攻,而是選擇潰退,而且是慌不擇路那種,結果連本已到手的三州十七縣也丟了。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病死在五丈原,蜀軍撤退時,就是特別有計劃,有秩序的。

古代那些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有一個詭異之處,專家爭論了數千年

像魏延等老將,其領導力十分出色,所以才使得蜀軍能在劣勢的情況下,安然退回蜀國。至於後勤保障在古代戰役中的重要性,那就無須贅述了。最後,咱再說說人數少的優勢。舉個反面例子,在淝水之戰中,前秦出動了87萬大軍。但據史料記載,苻堅將這87萬士兵分散開來,分佈在了從咸陽到彭城,東西相距上萬裡的戰線上。結果敵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淝水之戰從此成了以少勝多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