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拖垮隋朝的高句麗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唐朝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由於受到唐軍滅百濟、又在白江口大敗倭軍等一系列事件的刺激,乾封元年(666年)五月高句麗的實權人物,一代梟雄淵蓋蘇文急火攻心,病重身亡,年六十三。

淵蓋蘇文死後,大兒子淵蓋男生與他的兩個弟弟淵蓋男建和淵蓋男產受人挑撥後關係急劇惡化,高句麗的內戰由此開始。

拖垮隋朝的高句麗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唐朝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自兵戎相見以來,淵蓋男生一直都是被追著跑的那一方,雖說他的軍隊中不乏生來能打的契丹人和靺鞨人(女真人的祖先),但面對控制國王,掌握全國武裝的二弟淵蓋男建,淵蓋男生很明白自己基本無力翻盤。

打不過就只有走了,就這樣,耀武揚威的巡遊不過數日已變成了狼狽不堪的逃命。淵蓋男生在孤獨的路上似乎沒有盡頭,直到他跑到國內城。

國內城,今天叫做集安市,位於吉林東南部,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鴨綠江相望。此地曾是高句麗王國的故都,淵蓋男生逃到這裡這才不跑了,倒不是因為故地重遊,心情激盪,於是打算同二弟死磕什麼的,他停下腳步的原因很簡單,再走就是唐朝軍隊打游擊的範圍了,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有被宿敵唐軍抓住的危險。

此時此刻,對於淵蓋男生來講,真是向前一步是天堂,退後一步是死亡,因此在幾經思慮後,淵蓋男生做出了決定:投降。

拖垮隋朝的高句麗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唐朝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促使唐軍儘快成行來救,淵蓋男生特意派出了自己剛滿十六歲的兒子淵蓋獻誠充當信使。這表面上是做特使,其實際作用卻是送去做人質,對此舉的內涵,李治同淵蓋男生雙方心照不宣。於是乾封元年(666年)六月,唐朝向國內城派出了第一支援軍。

奉命接應淵蓋男生的是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在淵蓋獻誠的嚮導幫助下,契苾何力的進軍速度更是得到了超常發揮,唐軍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同困守國內城的淵蓋男生的會師,並大破圍城的高句麗軍隊。

對於契苾何力在前線的表現,李治適時地給予了肯定與嘉獎,可與此同時他也告訴契苾何力即日起你將不再擔任遼東道安撫大使,有個人將取代你的位置,成為大軍的新主帥,當然了,希望你繼續堅守崗位,幹好本職工作,作為副手積極配合新領導完成討平高句麗的歷史使命。

俗語有云:臨陣易帥,不死才怪。在任何一場戰爭中,這一行徑都被視作兵家之大忌,可這一回,包括契苾何力在內的東征軍上下全體對此舉卻保持了一致的安靜反應以及零異議。因為代替契苾何力出任大帥的這位是個連契苾何力本人都甘拜下風的超級猛人。他就是已經成為傳說的“奇蹟世代”中唯一碩果僅存的那個人,因避先帝李世民名諱,暫時隱去世字的李勣,李懋功。

拖垮隋朝的高句麗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唐朝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受命擔任東征軍統帥,一舉蕩平高句麗後,李勣很清楚,這很可能是滅掉高句麗的最後良機,且很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指揮的最後一場大戰。所以,李勣想帶自己的女婿杜懷恭建點功業,為他將來的仕途鋪好路,但杜懷恭卻果斷的拒絕了,他對老丈人有陰影,還跟人說李勣要帶上他走是為了在必要的時候幹掉自己,樹立軍威。

李勣聽說後哭笑不得,只好抹抹老淚長嘆一聲:杜郎行事粗放,或許真有這種可能吧。

李勣沒能如願帶上女婿杜懷恭前往遼東建功立業,但他在遼東前線卻驚喜地遇見了一位故人。這個人並非一個能夠運籌帷幄的將領,但卻是唐軍中最適合充當軍鋒,最能直接予以敵人重創的猛士。他就是曾因遼東之役而迅速崛起的將星、太宗皇帝東征的最大成果——薛仁貴。

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那麼二十餘年後的這次正式重逢絕對可以讓李勣去做幾組眼保健操。在寒暄了幾句並簡單交流了下戰況後,李勣驚訝地發現,自己或許是錯誤的,眼前的這個薛仁貴已經不僅僅是昔日那個左衝右突、威猛無儔的白袍小將,他已然成長為一個有勇有謀的合格將軍。因此他當即交給了薛仁貴一個重要任務:馳援。

拖垮隋朝的高句麗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唐朝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當時的戰局是這樣的:李勣來到遼東先出兵拿下了高句麗西邊的要害之地新城(今遼寧省撫順市北),然後領軍深入進擊,接連攻克周邊的十六座城池。然而就在李勣率領大軍圍攻第十七座敵城時,狡猾的高句麗人卻憑藉對地形的熟悉,抄小路突然偷襲唐軍設在新城的大本營。

由於主力部隊被主帥帶去拆牆,新城的兵力比較空虛,僅有副大總管龐同善和營州都督高侃所部。而一旦新城有失,身在前方的唐軍軍心將受動搖不說,還很有可能面臨被敵人包抄合圍的危險。所以,馳援新城的人不但要能打,還要能跑。在李勣看來,麾下眾將之中,唯有薛仁貴堪當此任。

薛仁貴沒有讓老領導失望,他率軍馬不停蹄奔襲數百里,到了城下連口水都沒喝就直接殺進了敵陣,一頓亂打。不過一炷香的工夫,高句麗軍就丟下數百具屍體,敗退回平壤去也。

薛猛人的第一次發威就此結束,接下來的,是第二次。

行軍總管高侃率部推進至金山一帶時,與大股高句麗軍相遇,雙方隨即開打。估計是之前跑得快了,士兵們體力還沒完全恢復,戰場上的唐軍漸漸落於下風,開始動搖後撤,高句麗軍則乘勢進逼,意圖殲滅此路唐軍。

就在高侃軍即將敗退被殲之際,薛仁貴到了。

趕到戰場的薛仁貴觀察了下形勢,明白了,帶著部隊從高句麗軍的側面直衝了過去。這一招是極其要命的,因為但凡打仗,軍隊的側翼都是最為薄弱的,一旦被敵人突襲得手,部隊會迅速陷入混亂,繼而同時喪失指揮與作戰的能力。

毫無防備的高句麗軍幾乎在一瞬間便被攔腰截斷,然後大亂。意識到援兵到來,主將高侃帶頭完成了難度極大的高速中一百八十度撥馬迴轉動作,身先士卒殺入敵陣。

戰場形勢就此逆轉,在唐軍的前後夾擊下,高句麗軍大敗,一次性損失五萬餘人。唐軍乘勝擴大戰果,接連攻拔南蘇(今遼寧省西豐縣)、木底(今遼寧省新賓縣)、蒼巖(今遼寧省恆仁縣)三座城池,同駐紮在國內城的淵蓋男生軍勝利會師。

薛仁貴的出色表現不遜當年,這讓李勣很是欣慰,與此同時,李勣也發現自己手下的另外兩位將領——郝處俊和郭待封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唯一讓他失望的是博學精細的參謀元萬頃。

拖垮隋朝的高句麗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唐朝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說來,都是一篇文章惹的禍。

古時候兩邊要打仗,一般都有寫篇檄文的習慣。這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宣戰,但卻比宣戰要更高階,因為檄文不僅是說老子要打你,還會詳細說老子為啥要打你。特別是一篇優秀的檄文,往往具有打擊敵人士氣,引導國內國際輿論的功效,可稱得上是心理戰的利器。想當年,陳琳的大作《為袁紹檄豫州文》就曾讓曹操讀完驚出一身冷汗,居然治好了頭風。

作為行軍管記,檄文罵敵是元萬頃的分內之事,我不知道元萬頃在創作前是不是有飲酒的習慣,但就他的《檄高麗文》中字句來看確實疑似喝高了,因為在檄文上竟出現了這樣一句:“不知守鴨綠之險。”

據說淵蓋男建讀罷連聲感嘆:這年頭還是好人多啊!

於是急忙派出重兵前往駐守原本設防一般的鴨綠江一線,使得唐軍渡江難度瞬間由簡單提升為地獄的級別。

在元萬頃的幫助下,高句麗有幸多熬過了一年,迎來了新年。而唐軍方面也迎來了一個極其關鍵的人物。

總章元年(668年)正月,李治任命已擔任右相的劉仁軌為遼東道行軍副大總管兼浿江道總管,輔佐司空李勣討平高句麗。

這一任命意味著,經過多年的經營,劉仁軌終於完成了東征的第二基地百濟的戰爭準備工作,高句麗即將被拖入兩線作戰的境地,直至被徹底拖垮。

至此,高句麗之役真正進入到了最後的階段,決勝的階段。

拖垮隋朝的高句麗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唐朝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新年新氣象,唐軍的新春第一戰自然要確保告捷,博個好彩頭,於是這個光榮的任務被交給了軍中表現最為搶眼的將領薛仁貴。而上級交代下來的目標,是高句麗人的又一軍事重鎮扶余城(今吉林農安縣,另有說法為今遼寧省四平市)。

薛仁貴接到任務回來了,但他手下的將領們卻並不很激動,因為,薛仁貴的兵力是兩千人。

不用揉眼,你沒有看錯,這就是薛仁貴所有且僅有的兵力。

很明顯,兵力是微薄的,任務是艱鉅的。

於是,諸將紛紛前來勸阻薛仁貴,希望能暫緩進攻,等來幾路友軍一塊上。

薛仁貴笑了:兵不在多,關鍵只在主將是否善於用兵。

拖垮隋朝的高句麗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唐朝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就這樣,薛仁貴軍同高句麗軍在扶余城外相遇。高句麗人的兵力到底是薛仁貴的幾倍,說實話我也並不是很清楚。不過我可以確定地告訴大家的是,至少在五倍以上。因為史書上出現了這樣的記載,“遂先鋒而行,賊眾來拒,逆擊大破之,殺獲萬餘人”。

薛仁貴實在是太猛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憑藉區區兩千的兵力拿下了扶余城。戰報傳來,扶余川中的高句麗人都驚呆了,於是剩下的四十餘城軍民很快達成共識:開城投降。

在薛仁貴的帶領下,唐軍兵不血刃、一路凱歌與主帥李勣的大軍相會於高句麗都城平壤之下。

薛仁貴領著所部在扶余砍人的時候,李勣正在靜靜地等候著獵物的上鉤。李勣的獵物是高句麗軍的主力。說得透徹點,這其實是兵法裡常用的一招,圍點打援。讓薛仁貴統領小部隊攻敵重鎮,目的就是誘使高句麗人派出主力大軍來援,以便集中兵力同敵決戰,最大限度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徹底摧毀高句麗賴以抗衡的軍事基礎。

淵蓋男建的智商果然沒有讓李勣失望,大軍不僅來了,而且還是淵蓋男建本人親自帶隊。

淵蓋男建帶來的是高句麗國內最為精銳的五萬大軍,而他們與李勣相遇的地方叫做薛賀水。

當軍事新人淵蓋男建遭遇百戰老將李勣,戰鬥的結局基本毫無懸念。高句麗被“大破之”,唐軍斬獲三萬餘人,進擊大行城,克之。

至此,唐軍各路部隊已經基本上掃清了高句麗在遼東的主要軍事據點,可以直接飲馬鴨綠江。

拖垮隋朝的高句麗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唐朝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從古至今中國用兵朝鮮半島,只要主帥靠譜,國內沒事,一旦軍隊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兵臨平壤也就只是個時間問題。對於這一點,淵蓋男建心知肚明,因此他慌忙派出弟弟淵蓋男產坐鎮江防部隊督戰。客觀地講,找淵蓋男產這樣的國家要人鎮守最前線部隊,穩定軍心、民心,是一個還算正確的決定。可是,僅僅正確是不夠的。要知道,從李勣到下面的契苾何力、薛仁貴,唐軍的幾個主要將領大都曾在鴨綠江走過個來回。如果淵蓋蘇文字人還活著,估計還能擋一陣子,以淵蓋男產的能力,是萬萬抗不住的。

在李勣、契苾何力等熟悉情況的指揮官的帶領下,唐軍各部避實擊虛,英勇奮戰,強行渡江成功並拿下了位於平壤西北的辱夷城,站穩了腳跟。

高句麗人的江上防線被突破後,隨著被唐軍窮追猛打趕出二百里開外的高句麗兵越來越多,對唐軍英勇表現的描述越來越生動豐富,沿途眾多城池的守將紛紛坐不住了,不是腳底抹油溜之大吉,就是遞交降書順表宣佈歸唐。高句麗國都平壤,就此暴露在了唐軍的面前。

拖垮隋朝的高句麗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唐朝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最先到達平壤城下的是契苾何力和他的騎兵部隊。

圍城轉了一週後,契苾何力下令停下腳步,就地紮營。

對契苾何力的反常舉動,高句麗人表示納悶,兵貴神速,你第一個來了,怎麼不動手呢?鑑於當年契苾何力在鴨綠江的機智與勇猛,高句麗人雖然一頭霧水卻遲遲不敢輕舉妄動,主動出擊,而是選擇了以不變應萬變,等著看契苾何力會耍什麼花招。

說來實在是冤枉了契苾何力了啊。契苾何力當時轉了一圈不過是感覺平壤城真的很大,意識到僅憑自己帶來的這點人不足以攻城或圍城,所以索性讓部屬放鬆下,等待後續的主力跟上,併力合圍而已。而高句麗人的多疑恰好讓契苾何力得償所願。

總章元年(668年)八月,李勣統領的大部隊趕到平壤,隨即完成了對城池的包圍。

此時城內的高句麗人方才如夢初醒,簡直悔青了腸子。然而一切已經太晚,平壤軍民就此開始了長達一個月的被圍觀(偶爾也有圍攻)生活。

李勣率領大軍在平壤城下住了下來,每天除了上前線檢視壕溝(防止敵人騎兵衝擊)的挖掘情況並檢查拒馬等裝置的破損狀況外,就是在營帳裡讀讀兵書,寫寫字,日子過得好不悠閒。

可在城內的高句麗人就慘極了,由於平壤被圍了個水洩不通,且之前大家對此毫無準備,城中的糧食和水源很快就出現了供應困難,平壤軍民的憤怒開始慢慢積攢起來,但誰也沒想到的是,最先爆發出來的竟是一向被認為草包的高句麗國王高藏。

高藏很火,他的確有大發雷霆的理由。自登位以來,這位國王就被當做傀儡一樣擺佈,且老子玩完兒子玩,哥哥用完弟弟用,一點話語權也沒有。沒有尊嚴感那也算了,但如今祖宗好不容易攢出來的江山卻給你們老淵家折騰成了這般田地,連自己本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嚴重影響,這就不能忍了。

於是在未經過淵蓋男建同意的情況下,高藏以高句麗國王的名義派出以淵蓋男產為首的九十八名朝臣,手舉白旗,出城投降。唐軍主帥李勣親切地接待了請降團的全體成員,並耐心地為大家宣講了大唐的相關政策,總而言之一句話,歸順從寬,抗拒從嚴。

淵蓋男產很高興,原來唐朝並不記恨自己的家族,沒有趕盡殺絕的打算。

李勣同樣很高興,歷時多年的東征大業成功在即,沒有頑抗到底的麻煩。

唯一不高興的是淵蓋男建。在發現高藏居然敢撇開自己單獨同唐軍談投降,淵蓋男生感到自己的存在受到了挑釁,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同李勣死磕到底。

不過現實同理想往往是有些差距的,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淵蓋男建頻頻派兵出城,但出去的人要麼沒回來,要麼被抬回來,效果始終不甚理想。儘管如此,淵蓋男建仍舊沒有放棄希望,他的希望著落在一個叫做信誠的人的身上。

信誠這個稱呼乍一聽很像是一個和尚的法號,而事實上,這位信誠還真是個和尚,且是淵蓋男建非常信任和倚重的人。淵蓋男建將平壤防務與軍中事務全權交給了信誠處理,他希望這個僧人能以他的大智慧給自己一個想不到的驚喜。

事後的發展表明,信誠的確有大智慧,也的確做到了,以一種淵蓋男建未曾預料到的方式。

信誠是個和尚,一個務實的和尚,具體表現在,他正確地意識到,淵蓋男建是在作死。

頑抗是不妙的,逃避是沒用的,唯一保住性命與榮譽的方式是儘快投降。

於是接手兵權不久,信誠便秘密派人出城同唐軍聯絡,表示願意充當內應,並約定好五日後暗中開啟城門,放唐軍入城。

九月十二日,信誠如約誠信了一把,打開了平壤城的大門。早在門口守候的唐軍戰士一擁而入,衝進城內,率先控制城門,然後一邊鼓譟吶喊,一邊燒燬城角的碉樓暗堡。

一時間城頭變換大唐旗,城內的重要衙署也被唐軍先後拿下,大勢已去,真的大勢已去。

淵蓋男建徹底絕望了,他沒有想到事情會如此發展,懊悔不已之下,淵蓋男建認定已然無路可走,遂拔劍自殺。

可能是對自己下手不夠狠,準頭沒把握好,舉劍自刺後居然沒死成,經過唐軍隨軍醫生的全力搶救居然緩了過來,就這樣,不可一世的淵蓋男建最終還是成為李勣的俘虜。

平壤告破後,高句麗四境傳檄而定,高句麗由此正式成為一段歷史的記憶。

拖垮隋朝的高句麗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唐朝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高句麗悉平。

當李治看到戰報上的這五個字時,皇帝陛下實在難以掩飾住內心的喜悅,雖然他早就預料到了這樣的結局。

總章元年(668年)十二月,這一天終於到了。

得知李勣的大軍將要到來的訊息,皇帝李治下令先將高句麗王高藏等人拉到老爹的墓前(昭陵)獻俘,以告慰太宗皇帝。然後正式啟動早已準備好的凱旋儀式,讓東征英雄們在凱歌鮮花與歡呼聲中進入長安!

就這樣,李勣一行在夾道歡迎的群眾的掌聲中策馬步入了張燈結綵的城門,而後又在太廟參加了莊嚴肅穆的獻俘大典。

眼前的一幕幕場景讓李勣不禁回想起往事。那是四十七年前,那一年,唐軍苦戰虎牢關平竇建德,降王世充,隨即班師回朝。那一次,長安城內也是如此,彩旗飄飄,人山人海,幾乎全城的人都來爭先一睹大軍的風采。那一天,身為副帥的自己身著黃金甲,而走在前面的主帥正是李世民。

時過境遷,昔人已逝,徒留回憶,有誰堪言。

李勣憑欄遠望,月光正涼。

拖垮隋朝的高句麗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唐朝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不容易啊,實在是不容易。從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發起第一次東征到李勣攻克平壤歸來,前後歷時長達二十五年之久。而如果從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出兵高句麗算起,中原王朝竟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去應對高句麗這個潛在的威脅,甚至還付出了一個帝國覆滅的沉重代價。

所以,李治對於李勣的貢獻十分看重,之後大大小小的各種祭祀、獻祭儀式中,皇帝都力邀李勣出面主持參與,以此給予這位老臣以最大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