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你真的知道“春秋戰國”名稱的來歷和兩者的分界線嗎

周平王東遷以後,西周滅亡,東周開始,後來史學家又把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是一段激盪人心的歷史時期: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為後人所熟知;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那麼問題來了,東周為什麼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他們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兩者之間如何劃分呢(廣泛的說法有五種之多)?

你真的知道“春秋戰國”名稱的來歷和兩者的分界線嗎

要解決這些疑問,首先要知道這兩部史書的名字:

1、《春秋》,本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經孔子修訂編輯後命名,其記載得時間跨度為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因為書中的語言極為精練,甚至有點晦澀難懂,後來又出現了很多對《春秋》進行闡述、補充、解釋的書,被稱為“傳”,具有代表性的有:《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這三本後來被稱為“春秋三傳”。

2、《戰國策》,一部國別體史書,由西漢的劉向根據各國史料編輯整理,它記載了周朝和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等國發生的事情,其時間跨度為戰國初年——秦始皇滅亡六國(公元前221年)。

你真的知道“春秋戰國”名稱的來歷和兩者的分界線嗎

春秋戰國中的“春秋”名稱的由來基本沒有什麼爭議,就是由《春秋》一書的名稱而來。因為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到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這段時間裡,周王室所分封的諸侯力量逐漸強大而輪流稱霸,王室徒有虛名,只能依賴諸侯霸主發號施令,這段時間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歷史時期,它恰好與《春秋》所記載的歷史時期(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大致吻合,所以歷史上稱之為“春秋”。“春秋”結束後,各諸侯已經不滿足於稱霸而是要兼併他國稱雄,諸侯之間混戰不休,直到秦始皇統一全中國,這段時間也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歷史時期,歷史上稱之為“戰國”。其名稱的由來存在兩種說法:一是由《戰國策》一書所得名,其記載的歷史時期與這段時期相吻合;二是因為春秋結束後,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極為頻繁,所以被稱為“戰國”。

你真的知道“春秋戰國”名稱的來歷和兩者的分界線嗎

對於“春秋戰國”的開始和結束時間一般都沒有爭議,其開始時間是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結束時間為秦始皇統一中國當年(公元前221年)。但是對於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歷史上一直存在很多爭議,常見的有五種說法:

1、分界線為公元前481年,這一年剛好是《春秋》這本書的絕筆之年。

2、分界線為公元前479年,這一年孔子逝世,宋代有詩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天帶走仲尼,諸侯紛紛滅!”,孔子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你真的知道“春秋戰國”名稱的來歷和兩者的分界線嗎

3、春秋的結束時間為公元前476(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的開始的時間為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因為郭沫若等歷史學家根據歷史的斷代認為,公元前476之前為奴隸社會,從公元前475年開始進入封建社會,這也就是“春秋戰國”的分界線。他們的依據還有司馬遷的《史記》,其開始來記敘“六國時事”的時間也是周元王元年(前475年),所以後來的歷史書籍包括教科書都這麼劃分。

4、分界線為公元前453年,這一年發生的大事為三家滅智,春秋時期的霸主“晉國”由此名存實亡,春秋時期僅存的“禮義”由此徹底崩塌。

5、分界線為公元前403年,這一年發生的大事為三家分晉,周威烈王正式分封趙魏韓三家為諸侯,“戰國七雄”由此全部產生,另外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認為戰國由此開始。

你真的知道“春秋戰國”名稱的來歷和兩者的分界線嗎

除以上五種說法之外,其實還存在其它的說法,而且各種說法都有其依據,但是又各有其優缺點。比如說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勾踐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任霸主。按照後兩種說法,這一年屬於春秋時期,但是按照前兩種說法,這一年已經屬於戰國時期,類似存在爭議的地方還有很多。

總的來說,不管春秋戰國如何劃分,絲毫不影響這段歷史的精彩。中國歷史博大精深,有爭議就意味著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研究,後續還有很多精彩話題,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轉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