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最能體現王安石歷史觀一首詩,尤其頸聯二句,值得深思,堪稱經典

人這一生,無論經歷到了哪一階段,有一件事情都是永遠也不能停止的,那就是去學習,而對於學習來說,最佳的捷徑其實就是讀書。每當徜徉在書海之時,我們總是能夠從中吸取無數的知識,用來豐富自己的內涵,只不過讀書固然好,讀什麼書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一些虛假的書,讀起來還莫不如不讀。

最能體現王安石歷史觀一首詩,尤其頸聯二句,值得深思,堪稱經典

都說‘’讀史使人明智‘’,雖然歷史是不會重複的,但是我們卻可以在歷史的程序中瞭解萬事萬物的發展趨勢,只可惜有一切史書所記載的卻未必真是,畢竟歷史都是由勝利的一方所書寫的,所以在讀史書的時候應該先學會辨別。而關於這點,王安石就曾寫下了一首詩,在詩中,他就闡述了自己對於讀史的觀點,尤其頸聯二句,更是值得深思。

讀史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

當時黮闇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最能體現王安石歷史觀一首詩,尤其頸聯二句,值得深思,堪稱經典

這是王安石的一首七言律詩,而這首詩寫於元豐8年,在那年3月份的時候,宋神宗去世而舊黨得勢,這讓王安石心中感到十分痛苦,而這首詩就是在他這樣的心情下所寫。而詩文所講述的主要內容就是他針對當時的俗儒扭曲歷史真相,將糟粕當寶貝,因為當時他本身正在推行新法,可是卻遭到非議,而後世的人將會如何評價他,他也根本無從決定。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說,從古至今一個人如果想要功成名就,都要經歷千辛萬苦,可是能夠真正如實記載他們世紀的又要靠哪個人?實際上現實往往都是由於當時的情況不清,結果眾人以訛傳訛的誤傳,再加上後世的俗人攪亂,更是把假的當做了真的。可是這種錯誤的東西,就算再怎麼樣流傳也難以談得上美,而繪畫最難畫出的就是一個人的神韻,史書上的那些點點記錄,又怎麼能夠將古代聖賢的品格一一記錄?這寫俗儒只會死守著史書上的那些糟粕實在是可笑。

最能體現王安石歷史觀一首詩,尤其頸聯二句,值得深思,堪稱經典

看到這裡之後,大家也發現了這首詩的意思其實真的不難理解,主要還是他非常直接的表達了自己對於歷史的觀點,並且對於當時的那種歪曲歷史事實的現象做出了抨擊。在首聯中,詩人就直接的點出了自己的觀點,做出無數貢獻的人,最終只能將自己的身後名委託於他人,任其擺佈,這實在是無奈。

頷聯則是從歷史有失真實的角度進行了描寫,在這裡,‘’黮闇‘’化用了莊子的句意,是說聖賢們其實已經是蒙受了後世的誤解,可自己又沒有辦法代表,以訛傳訛的結局就是真相徹底被掩埋。而頸聯則是被後世之人最為推崇的兩句,可惜現在的人們只把那些流傳下來的糟粕當做寶貴的東西,然而真正的美好卻難以流傳。

最能體現王安石歷史觀一首詩,尤其頸聯二句,值得深思,堪稱經典

在最後一聯中他其實既是說古代的先賢,其實也是再說他自己。因為他已經猜到,那些守舊的勢力未來不一定會在史書上怎樣去形容自己,而且他們也不會輕易放過自己,自己身上的汙水一定不會少的。所以其實他也是在透過這首詩去提醒人們不要相信歷史上對他的那些評價,而是應該透過迷霧去尋找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