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劉淵稱帝始末他本是匈奴人,從小被迫當人質,深受漢文化侵染

十六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混亂的大分裂時期。漢末以來的戰亂導致中原人口銳減,大量胡人內遷。加上西晉王朝錯誤的執政策略,導致階級矛盾激化、國力內耗嚴重,這一系列因素疊加在一起,最終導致了這段混亂歷史的產生。而率先揭開這段分裂歷史大幕的,分別是公元304年在成都稱王的李雄和在左國城(今山西方山縣境內)稱帝劉淵。今天要說的主角,便是劉淵。

劉淵稱帝始末他本是匈奴人,從小被迫當人質,深受漢文化侵染

劉淵,字元海,匈奴族人,遠祖是漢初的冒頓單于。由於冒頓單于娶了漢高祖留劉邦的宗女為妻,並與劉邦約為兄弟,所以冒頓單于後人以“劉”為漢姓。劉淵自幼聰明伶俐,他的母親也是匈奴人,姓呼延氏,但在劉淵七歲時去世了。七歲的劉淵像大人一樣哀哭不絕,感動了鄰里,當時的司空王昶聽說此事,讓讓人送來財物,以褒獎劉淵的孝道。從小在西晉都城洛陽做人質,受漢文化影響程度較深,早年也曾立志報效晉國朝廷,可他最終卻成了最先舉起分裂大旗的人之一,這背後有著複雜的歷史原因。

劉淵稱帝始末他本是匈奴人,從小被迫當人質,深受漢文化侵染

因為久居中原,劉淵所在部落漢化程度較高,劉淵自幼拜上黨士人崔遊為師,飽讀儒家經典,常常和同學談古論今。後來劉淵又學習武藝,擅長射箭,體力過人。

由於劉淵所在部落兵力強盛,共約三萬餘落,其父劉豹是左部帥,其祖父的弟弟呼廚泉是單于,所以在曹魏時期,十幾歲的劉淵被迫遠離族人,被送到都城洛陽當任子,就是為防止匈奴叛亂的人質。當時的權臣司馬昭對劉淵十分禮遇,後來司馬氏篡位,晉武帝司馬炎也很欣賞劉淵,想要委以重任,打算讓其領兵平吳。

劉淵稱帝始末他本是匈奴人,從小被迫當人質,深受漢文化侵染

其實這個時候,劉淵對中原王朝是沒有反叛之心的。

首先

由於劉淵從小受儒家文化薰陶,到洛陽為人質時也受到了不錯的禮遇。

其次

他的成長過程中,匈奴族和漢族也沒有大的衝突,在洛陽時劉淵還交到不少名士朋友。所以劉淵暫時沒有反叛的動機,此時司馬炎基本可以放心委劉淵以重任。但孔恂、楊珧卻進言:“

臣下觀察劉淵的才能,感到當今之世恐怕無人與之匹敵。陛下如果讓他掌握少量兵馬,則平吳事難成;若授以威權,則平吳之後,恐怕他將據有江南,不復稱臣。與我族類不同者,其心必然不同。以劉淵統帥其部族,臣下尚且為陛下擔憂寒心。如果以有天險為憑依的江南資助劉淵,怎麼可以呢!”

司馬炎聽了這話,就不再提任命劉淵的事。劉淵因而很受打擊。

劉淵稱帝始末他本是匈奴人,從小被迫當人質,深受漢文化侵染

後來關中鮮卑族禿髮樹機能叛亂,朝廷屢次鎮壓失敗。尚書僕射上黨人李憙勸武帝說:“陛下如果能夠徵發匈奴五部的兵力,授劉淵以一將軍名號,令其西征平叛,涼州指日可定。”孔恂又跳出來說:“李公的話,還沒有點破消除危患的道理。”李憙勃然大怒說:“以匈奴的強悍善戰,劉淵的通曉用兵,再加上奉宣聖威,消除叛亂,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孔恂說:“劉淵如果能夠平定涼州,斬樹機能,恐怕涼州才真正有危難罷了。那時蛟龍如得雲雨,將遨遊長空,不再是池中之物。”晉武帝認為孔恂言之有理,擔心劉淵趁機帶領部族作亂,再次放棄任命劉淵。劉淵因而再次很受打擊。

兩次步入仕途受阻,劉淵心灰意冷,心態逐漸變化,不再想著為朝廷建功立業。劉豹死後,劉淵回到家鄉,代為左部帥。他頗有政治才能,帳下聚集了很多豪傑名士。到楊駿主政時,劉淵被正式確立為匈奴五部領導。八王之亂開始後,司馬穎擔心劉淵作亂,又免其官職,讓其到鄴城任官。由於西晉政權對匈奴族採取歧視和防範的姿態,引起匈奴高層不滿,加上西晉王庭內鬥,實力大減,於是匈奴高層劉宣等密謀割據,復興匈奴國,並推舉劉淵為大單于。

劉淵稱帝始末他本是匈奴人,從小被迫當人質,深受漢文化侵染

眾人之謀偷偷告知劉淵後,多年來受到朝廷懷疑和排擠的劉淵立即答應。劉淵以回部落參加葬禮為由,請求成都王司馬穎放他回去,司馬穎不同意。後來司馬氏諸王攻戰,劉淵以搬救兵為由回到左國城,短短二十天就召集了五萬餘人。

永興元年(304),劉淵在左國城正式登上漢王位。他以復漢為名,追尊漢後主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劉邦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而劉淵稱帝僅僅是十六國亂世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