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什麼秦始皇能統一中國?統一後修長城功大於過嗎?

戰國末期,經過長期的兼併戰爭,各國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戰亂使社會生產遭到極大破壞,人民生活一直處於動盪與貧困中。從統治集團到人民群眾,都希望結束戰爭,過和平安定的生活,而要結束戰爭,就必須實現統一,因此統一是人心所向。

為什麼秦始皇能統一中國?統一後修長城功大於過嗎?

戰國時,各國興修水利多是損人利己,不顧後果,上中下的矛盾尖銳,誰也不願考慮別人的利益,這樣不僅治理不了水患,還破壞了黃河水系的正常流通。商業活動的日益活躍,全國各地的各種物產都在中原流通,但各國度量衝制度不一樣,貨幣不統一,使商品交換十分不便,限制了商業活動的發展。統一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願望,在當時只能透過征服來實現統一。

為什麼秦始皇能統一中國?統一後修長城功大於過嗎?

但七國中,秦國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比其它國家更有優勢。秦國地處西陲,原來各國都看不起它。秦孝公時,實行了商鞅變法,打擊奴隸制殘餘勢力,推進封建地主制,打下了富國強兵的基礎,後來秦惠王、秦昭王不斷向東發展擴張,使秦成為比較先進的國家。它不僅政治上比較開明,軍事制度也比其它國家優越。地理條件好,農業比較先進,物產豐宿,小農經濟得到穩定和發展。

經過前幾代的擴張,到秦王嬴政當政時,秦國已奪取了許多戰略要地和大片富庶的地區。土地佔七國總和的三分之一,人口占十分之三,財富佔五分之三。22歲的秦王嬴政?釆取尉繚和李斯等人的計策,收買六國官員,破壞六國的團結,果虛而入,各個擊破。經過積極的準備,秦王政於公元前230年,開始發動征服六國的戰爭。

為什麼秦始皇能統一中國?統一後修長城功大於過嗎?

到公元前221年,全部消滅了東方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秦王政當上了秦王朝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封建政治家。他順應歷史的潮流,憑著秦先進的社會制度和國力,釆取正確的策略,在短短的10年裡完成統一大業,在空前廣大的國土上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戰國末年的時候,北方有一支異軍突起,向中原一帶推進,它就是以遊牧為生,驍勇強悍的匈奴族。與匈奴相鄰的秦、趙、燕等國,常常受到它的侵掠,社會生活很不安寧。為了阻擋匈奴的南下,秦、趙、燕三國分別修築了長城,並派重兵把守,這就是最早的長城。

秦王朝建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215年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攻打匈奴,收復了過去被匈奴佔領的黃河以南的河套地區。為了加強邊防,秦始皇又命蒙恬在秦趙燕三國原有長城的基礎上,連線擴建並加以修理,築成了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

為什麼秦始皇能統一中國?統一後修長城功大於過嗎?

長城是古代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它西起隴西郡的臨洮(今甘廊?岷縣),向東北從河套地區過黃河、沿陽山、燕山直到遼東郡內(今遼寧省遼陽縣北)。比我們今天看到的明長城更靠北、更長。在古代落後的技術條件下,要完成這樣宏大的工程,其艱難是可以想見的。後來歷朝歷代對長城都有所修繕, 到了明代,對長城進行了全面整修。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它雄渾壯麗,像巨龍一樣蜿蜒起伏在崇山峻嶺中。 它象徵著堅不可拙的力量,它體現了我國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

為什麼秦始皇能統一中國?統一後修長城功大於過嗎?

秦始皇為抵禦匈奴而修築了萬里長城,雖然對保衛中原人民的生產生活,安定北部邊疆有積極意義,但是,人民經過多年戰爭的煎煞,迫切需要恢復生產,安定民心,醫治戰爭的創作。秦始皇卻急於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築這樣大規模的工程,又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驪山陵,還聽信方士胡言,為求得長生不死的仙藥,派人遠航海外,浪費大最金錢。沉重的徭役雜稅,使百姓們苦不堪言,民怨四起,然而秦始皇的暴政又不許人們講話,於是人們內心的不滿,便透過各種形式發洩出來,孟姜女哭長城的神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不脛而走,流傳開來的。

為什麼秦始皇能統一中國?統一後修長城功大於過嗎?

歷史上並沒無孟姜女這個人,更不可能有她哭倒長城的事。這個故事廣為流傳,說明廣大人民對孟姜女遭遇為同 梏,反映了當時人民心中反抗的怒火,對殘暴的泰始皇的怨恨,顯示了人們推翻統治的決心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