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宰相一人之下而萬人之上,其實不同朝代有不同稱呼,不要被誤導了

宰相是為宰輔之臣,一直以來,它都是皇帝的輔弼助手。其掌管國家行政,上佐皇帝,下理萬民,一人之下而萬人之上。古代為相者居多,其中有像房玄齡、諸葛亮這樣鞠躬盡瘁的名相,也有像李林甫、秦檜這樣的奸相。那麼,我國古代宰相制度的歷史演變是怎麼樣的?它又是什麼時候被廢除的?

宰相一人之下而萬人之上,其實不同朝代有不同稱呼,不要被誤導了

宰相制度產生於秦代,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曾在中央設定了三公九卿制度,而丞相,就是三公之首。秦代的丞相分為左右,左丞相為首,右丞相為副,如李斯曾經長期擔任左丞相,而馮劫、馮去疾則擔任右丞相。丞相掌管行政,其下設九卿等卿士,九卿官員也多對丞相負責。

西漢初期的宰相制度沿用於秦朝,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和漢惠帝劉盈也曾設立左右丞相,蕭何、陳平、王陵、曹參、周勃都曾擔任過左右丞相之職。漢左右丞相一直延續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掌權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漢武帝設立大司馬大將軍一職專管行政軍事,而宰相反而成為了執行機構。衛青死後,大司馬行政之職又被重新剝奪,於是丞相又兼管國政。

宰相一人之下而萬人之上,其實不同朝代有不同稱呼,不要被誤導了

西漢晚期,漢哀帝劉欣力行改革,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並與大司馬、大司空並列三公。東漢建立,光武帝劉秀廢大字稱號,而以司徒、司空、太尉位列三公,司徒依然為三公之首。不過,雖然司徒依然是掛名的宰相,但其的權利則被大大削弱。光武帝在朝廷上正式設立尚書檯,且以尚書令為首,尚書僕射為副,只有加錄尚書事頭銜的官員才有資格議政論政。故而,一般東漢丞相的前面也都會加上錄尚書事的頭銜。

宰相一人之下而萬人之上,其實不同朝代有不同稱呼,不要被誤導了

三國和兩晉時期繼續沿用了東漢的宰相制度,無論是魏國,還是西晉、東晉,丞相錄尚書事皆為朝廷主宰。魏文帝曹丕在位時,丞相制度進一步得到了最佳化,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也成為了尚書宰相的慣用頭銜。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尚書檯的權利過於龐大,皇帝遂又設立了中書省和門下省分理尚書職權,於是,三省制度便因此而產生了。

三省官員皆被稱為宰相,他們之間相互制約,進一步有利於皇帝的統治。唐朝建立後,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成為定製,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中書省為中書令,門下則為侍中。三省之中,以尚書省為主,門下、中書副職,故而,尚書省也成為了實際上的宰相首輔。唐高宗繼在位時,尚書令被廢除,尚書省實際行政長官成為了左右僕射,因而,左右僕射也成為了尚書省實際上的宰相。

和東漢的錄尚書事頭銜一樣,唐朝也在尚書僕射的前面加上同中書門下的頭銜。只有加上同中書門下頭銜的官吏,才有資格論政議政。

宰相一人之下而萬人之上,其實不同朝代有不同稱呼,不要被誤導了

宋代的宰相制度較唐代更為集中,宋朝雖然也延續了唐朝的三省制度,但其多為虛銜,宋時,宰相與樞密使和樞密副使共理朝政,皇帝為了分割宰相的權利,甚至又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將兼理朝政。元朝建立後,三省制度再次遭到了挑戰,元世祖忽必烈將三省合歸於一省,並以中書省統領國政。中書省之下,設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這也就是元朝的宰執制度。

宰相一人之下而萬人之上,其實不同朝代有不同稱呼,不要被誤導了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後,也曾延續了元朝的宰相制度,不過,太祖朱元璋卻並沒有將其保留下去,胡惟庸案件發生後,太祖廢除宰相制度,自此,傳承達上千年的宰相制度便不復存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