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皇叔起事,朱瞻基遣使安撫:從漢王到漢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唐服流雲天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作者:史遇春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農曆八月初一(壬戌朔),即公元1426年九月二日,朱高煦開始造反。

其時,樂安人、御史李浚因為父喪,按照制度和慣例,他正在家中守制。

朱高煦起事之後,傳召李浚前來。

因李浚已聞知造反之事,所以,他對朱高煦拒而未見。

緊接著,李浚馬上棄家奔走,變易姓名,抄小道趕赴京師,向朝廷上告朱高煦造反一事。

李浚言及:

朱高煦兵勢洶洶,即日或可攻取濟南;隨後,應該就會率兵進犯帝闕。

聞報之後,朱瞻基馬上升任李浚為行在左僉都御史。

面對如此情勢,朱瞻基立即委派中官(即宦官)侯泰(一做太)攜帶詔書,前去拜見朱高煦。

朱瞻基在給朱高煦的賜書中寫道:

前此,枚青(注:朱高煦派往京中約請英國公張輔一同造反的使者)來京,言及皇叔督責朕之過失,朝廷並未相信。皇考至親,今惟皇叔一人;朕可信任依賴者,亦惟有皇叔一人。小人離間叔侄骨肉,至此,朕不得不向皇叔披露朕之懇切真誠。無論如何,小人都無法離間至親之情;但是,這類訊息傳播開來,還是會讓民眾驚懼疑慮;事情處理不好,可能還會有人趁機暗地裡挑動事端。正是因為有此種種,所以,朕不能不賜書皇叔,略致其意,以備禍患暗生。還請二叔明鑑!

就朱瞻基給朱高煦的賜書,可以看出:

一、在第一時間,朱瞻基並沒有立即就將朱高煦證據確鑿的謀反行為定性為大逆;

二、朱瞻基派人賜書朱高煦,似乎還是想緩和矛盾,不想大動干戈。

三、朱瞻基的這種讓步,可以解釋為對骨肉親情的憐惜,可以解釋為對皇叔的懼怕,也可以解釋為自信不足,還可以解釋為對朝廷實力的沒有把握,又可以解釋為對蒼生的憐念,或可以解釋為緩兵之計……究竟孰是孰非,最終的解釋,總歸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皇叔起事,朱瞻基遣使安撫:從漢王到漢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侯泰謹奉朱瞻基的賜書,來至樂安州。

此時,朱高煦反意已決,他在接見朝廷使者侯泰之時,特意陳列盛兵,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實力和氣勢。

另外,在接見奉有當今皇帝賜書的中官侯泰之時,朱高煦態度傲倨,並未按照當時的禮儀,對詔敕下拜。他南面而坐,讓侯泰跪地,拜見自己。

當著皇帝使者侯泰的面,朱高煦還大言不慚地說是:

“永樂中,先帝聽信讒言,削去孤的護衛,防孤像防賊一樣,把孤遷徙到樂安;到了仁宗皇帝之時,朝廷只知道用金銀絲帛來安撫孤;當今天子,動不動就以祖宗舊制來威壓孤;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孤悶悶不樂、鬱郁難伸。孤豈能久居於此,終此一生。你試看看眼前,孤的兵馬強盛,糧草豐足,孤難道就不能橫行天下嗎?你回去上報天子,馬上綁縛奸臣,送到孤處。然後,咱們再坐下來,慢慢討論孤想要些什麼吧!”

朱高煦的陣仗,還真有點嚇到了侯泰。面對朱高煦的氣焰,這位皇帝的中使,也只有唯唯諾諾的份兒。

皇叔起事,朱瞻基遣使安撫:從漢王到漢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侯泰回宮之後,朱瞻基問他:

“你去漢王那裡,皇叔都是怎麼跟你說的?”

侯泰沒有實說,他答道:

“漢王什麼都沒有說。”

朱瞻基又問侯泰道:

“皇叔治兵的狀況如何?”

侯泰僅僅回答說是:

“我沒有看到漢王治兵的情況。”

侯泰出使樂安歸來,他對皇帝的回覆,與其所歷所見完全不符,為何會這樣?

想來:

侯泰是宮中之人,他見慣了朝廷與官場上的你爭我鬥;大約,他也知道朱棣奪取朱允炆江山的來龍去脈。身處權力最集中的地方,侯泰大約也知道實力決定結局的道理。叔侄爭鬥,勝敗未定,朱瞻基的權力確實大於朱高煦;但是,帶兵打仗的能力、長久以來在朝廷的威勢、不斷經營積攢下來的人脈……朱高煦或許並不見得會輸於當今天子。故而,侯泰在回答朱瞻基時,並未全盤托出傳達詔敕之時所見所聞的真實情景。

當然,對於朱高煦的相關情況,朱瞻基也有自己的判斷。

侯泰覆命之後,根據他的回答,朱瞻基推測:

一、侯泰已經有了二心!

二、侯泰的二心,可以說是他對當朝歷史經驗的總結;

三、侯泰的二心,可以說是他對雙方力量的判斷;

四、侯泰的二心,也可以說是他全身保命的機智。

猜想,無論侯泰怎麼回答,朝廷大約都不會完全聽信他的一面之詞。面對謀逆造反的變局,稍微有點頭腦的主政者都不會有半點地掉以輕心。

朝廷有朝廷的優勢,除了派遣使者試圖說和、試圖安撫之外,與此同時,朝廷當然還會採取種種措施,儘可能全面掌握各種訊息,並制定應對發生各種狀況的措施和手段。如若做不到這些,那麼,這樣的朝廷也差不多就命懸一線、或者氣息奄奄了。

侯泰回來彙報完不久,馬上就有與侯泰同行的錦衣衛官員偷偷面見皇帝,把此行的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詳細向朱瞻基做了彙報。

聽完錦衣衛官員的彙報之後,朱瞻基對侯泰非常憤怒。

(本篇結束)

皇叔起事,朱瞻基遣使安撫:從漢王到漢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