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論孝道,惠施諫魏王慢葬!

能創造概念,改變概念,就能主導論辯的結果。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我們古代的謀士是怎樣巧諫君王的。

論孝道,惠施諫魏王慢葬!

魏國國君去世後不久,首都突然遭遇大雪,積雪盈尺,連城牆都被壓垮了。但由於出殯的日期已經決定,太子便準備動員全民修築棧道,如期送葬先王。但臣子們擔心朝廷的費用不夠,而且大雪送葬,人民必定痛苦不堪,便紛紛諫勸太子,請太子延期出殯。但太子認為,如果為了官費不足和勞民的原因,就不如期舉行先王的喪禮,那是大大的不孝,便拒絕了臣下的意見,群臣無法可施,便問計於宰相公孫衍。公孫衍知道自己也沒辦法諫阻,便請求惠施前去說服太子。惠施見了太子,首先向他致哀,並請問因為大雪的緣故,所以延期出殯的日子決定好了嗎?

太子聽了頗為不滿,料想惠施必定又來勸阻,於是堅決地告訴惠施,先王的喪禮將如期舉行。

惠施故作吃驚地說:“那怎麼可以!這樣做是大大的不孝啊!”

論孝道,惠施諫魏王慢葬!

太子一聽,甚是訝異,忙問惠施是什麼道理。惠施回答說:“古時候,周文王父親的墳墓,被一次大水沖壞,以至於棺材的一部分露了出來。周文王說:‘這必是先王想見一見群臣百姓,所以才故意發大水沖壞陵墓。’於是文王把棺材挖出來,讓他的父親接見群臣和百姓,等到三天後臣民都參拜完畢了,才又進行改葬,這便是周文王的孝道。而如今先王出殯之日雖已決定,但上天竟下起大雪,使送葬的行列無法行走,這一定是先王想再多留些日子,以便幫助太子扶持社稷,安定百姓啊!若太子執意如期出殯,不僅是違背了先王的意願,而且喪禮也不能辦得盡善盡美,這不是大大的不孝嗎?太子之所以不肯延後出殯的日期,原是為了對先王盡孝,但延期安葬也並未就對孝道有虧,這有周文王的先例可循,難道效法聖王是可恥的嗎?”

聽完惠施的勸說,太子終於同意群臣的建議,將喪禮延期,擇日再安葬先王。

用官費不足和勞擾人民的理由來諫阻太子,太子不接受,可見這兩個訴求對太子失去了效用;因為在他心目中,孝道的地位高於一切的困難!若要順利說服太子,必須從孝道的概念著手。

論孝道,惠施諫魏王慢葬!

惠施一見面就縮小問題面,也就是,他不談官費和勞民的問題,而直接切到“延期安葬的日子決定了嗎?”然後反駁太子所謂孝道的概念。

惠施以周文王處理他父親棺木的例子,為孝道重新定義,然後以這個新的定義來反證太子堅持不延期安葬的“不孝”。既有先例可循,而且是由先賢提出;另一方面,太子也堅持他自己的“孝道”一段時間,趁惠施之言,順水推舟,從善如流,在理論面、輿論面和現實面都顧到了!

或許並不是太子堅持不延期,而是沒人為他解套,他總不好在沒有更好的理由之前就改變主意吧!他若一開始就聽從建議,別人會怎麼說呢?太子應該也考慮到這點了吧!

啊!世上有什麼概念是永遠不變的呢?完全是人的解釋啊!

請說說你心目中的孝道。你習慣用故事或舉一些例子,來作為你進行論辯時的輔助材料或支撐你的理論嗎?歡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