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俗語"黃河清,必有大災",這句話有道理嗎專家符合科學

留言、關注或轉發,小編真是感激不盡。

點開文章是一種吸引,認真的閱讀卻是一種修養

引言

《論語·子罕》中記載,聖人孔子曾在河岸上看著河裡奔流不息的河水感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就像河水一樣不分晝夜地流逝,人類社會也一直處於發展之中。而在科技越來越發達之後,因為對萬事萬物的本質瞭解得更加透徹,我們發現了許多先人留下來的俗語的錯誤。

很多俗語其實並非完全錯誤,比如從前所說的“黃河清,必有大災”。當時人們認為“黃河清”代表著世人做出了令上天感到憤怒的事情,因此人間將受到懲罰。雖然先人們的迷信觀念是錯誤的,但是經過現代科學的論證,“黃河清,必有大災”這句俗語確實有著一定的科學依據。

俗語"黃河清,必有大災",這句話有道理嗎專家符合科學

01

黃河位於我國北部地區,從源頭青藏高原到渤海入海口共有近5000公里,是中華文明主要的發源地之一,孕育出了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等文明,幾千年來都被華夏大地的子民稱為“母親河”。

後來的人們在研究黃河流域文化時瞭解到,因為黃河在流經黃土高原時會攜帶出大量的泥沙,雖然這些泥沙大部分會被衝入大海,但是剩下的會在黃河下游形成適合人類種植的衝擊平原,所以遠古時期的人們便已經在此紮根。肥沃的土地使人口迅速繁衍形成了部落,產生一個又一個的文明。

俗語"黃河清,必有大災",這句話有道理嗎專家符合科學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社會中,黃河養活了無數的人口。黃河被認為是上天賜予中華民族的禮物,在歷朝歷代的百姓心中都佔據著神聖的地位。

02

這條神聖的河流因為其攜帶的大量泥沙而長年呈現黃色,所以被人們命名為“黃河”。正是因為黃河的特殊地位,以及河水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是渾濁的黃色,當黃河水變得澄清的時候,迷信的古人便將其當做了上天給予他們的指示。

俗語"黃河清,必有大災",這句話有道理嗎專家符合科學

在《明世宗實錄》的記載中就發生過一次“黃河清”的情況:在明世宗朱厚熜誕生之時,皇宮上的天空變成了驚人的紅色,當年黃河就曾有300裡變得清澈無比。在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朱厚熜登基為皇帝后,他出生時的這種異象便被當時的人稱為“黃河清,聖人出”。

然而,“黃河清”是祥瑞之兆的傳言沒過多久便出現了反轉——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關中地區爆發了一場震級為8級的特大地震,一時間哀鴻遍野。幾十年後的明朝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明朝境內又發生了“天啟大爆炸”,強度相當於現在一兩萬噸TNT炸藥爆炸所產生的的威力。這兩次連續的“毀天滅地”的災害被後來別有用心的人與當年明世宗朱厚熜誕生之時“黃河清”相聯絡,變成了“黃河清,必有大災”的謠言流傳下來。

俗語"黃河清,必有大災",這句話有道理嗎專家符合科學

03

不過詭異的是幾百年後的民國時期又出現了“黃河清”的現象,在其出現之後確實發生了特大的災難:黃河流域自此經歷了長達十年的乾旱,許多農民因此顆粒無收後國內出現了嚴重的饑荒。

十年乾旱過去之後,受災區域還沒來得及恢復元氣,黃河流域又出現了特大的洪澇災害,四個黃河流經的省份都被席捲,一時之間民不聊生。這兩次自然災害更加坐實了“黃河清,必有大災”的俗語。

俗語"黃河清,必有大災",這句話有道理嗎專家符合科學

後來有相關的專家對民國發生的黃河旱災和洪災進行研究後發現,“黃河清,必有大災”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科學依據。之所以出現“黃河清”是因為黃河的水位下降導致其攜帶的泥沙減少,而水位下降當然代表著乾旱即將來臨。

至於有人因此傳言的“大旱過後必有大洪水”專家卻並不予以認同,表示由於黃土高原的土地粘合很小,遭遇大暴雨後很容易出現洪水,當時十年旱災後的洪災只是一個偶然。

結語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鑑》中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曾問魏徵:“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魏徵回答說:“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因而即使俗語說的“黃河清,必有大災”有一定的正確性,但是這種說法並不是完全正確,我們看待事問題還是要站在科學又全面的角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參考資料:

《論語·子罕》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