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啥王致和還中過舉人

我相信大家去超市的時候都看到過王致和腐乳、料酒、香油等等。但小夥伴們知道嗎?王致和參加過科舉考試。,並且還高中舉人。

啥王致和還中過舉人

王致和出生在安徽仙源縣一個以賣豆腐為生的貧困家庭,可是他從小聰穎好學,居然考中了舉人。下面小天天講述一下古代考中舉人有多難。第一關:考童生,在古代私塾裡出類拔萃的才會參加童生考試。這裡的錄取率是50?? 第二關:考秀才,也叫鄉試。每個縣大約錄取10人左右,想想啊要考到全縣前10名才能成為秀才,難度有多大。現在說五五分流家長都叫苦連天呢。而且這樣的考試是三年一次,還不像現在的中考高考年年都有。就到這還不算,還有更為嚴苛的第三關,清朝時從秀才到舉人的錄取率只有2?真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

啥王致和還中過舉人

考中舉人,別說是賣豆腐的貧寒人家就是官宦人家也夠樂的好幾宿都睡不著覺了。於是王致和的父母乃至街坊鄰居都對他期望非常非常高,覺得他入朝為官指日可待。

就這樣王致和帶著大家殷切的期盼一次次的進京趕考,家裡的錢也被他越考越少。就在康熙八年(1669 年),王致和已經是第四次進京考試了,可天不遂人願,他又失敗了。想想這麼多年的寒窗苦讀,再想想起早貪黑為了生計奔波的父母,就連趕考盤纏都是父母東挪西借的,想到這裡頓時心生愧疚,無顏回家面對父母。寫到這裡小夥伴們別以為王致和要跳河了,那是不可能的。河是給弱者準備的與王致和不挨邊。

啥王致和還中過舉人

王致和修書一封告訴家裡自己在京裡謀了份差事,在這裡邊工作邊苦讀,明年再戰。於是,王致和就在北京待了下來。這時舉人王致和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北漂”。

但是沒有錢,他怎樣養活自己呢?他想起自己在家裡經常幫二老做豆腐。於是,他就準備“重操舊業”,租了一間小豆腐坊,買原料、製作、販賣,都由他一人負責。晚上收攤後,他就抓緊時間挑燈夜讀,準備下次再考。

啥王致和還中過舉人

就這樣王致和邊賣豆腐邊讀書,生活一天天過去,轉眼到了炎熱的夏季,有一天王致和的豆腐做多了,剩下了不老少。他就想著扔了太可惜,還不如嘗試著把它醃了,至少還可以當個鹹菜下饅頭。想到這裡他就將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再配上鹽巴、花椒等佐料,之後醃在罈子裡。過了一段時間他開啟罈子,撲面而來的臭味讓他頓時沒了食慾,但是他覺得丟了怪可惜的。於是,他小心翼翼的弄下一小塊嚐嚐,感覺這豆腐味道很特別,開始覺得有點鹹,別看聞著臭,卻是越嚼越香。又仔細一看,豆腐都已經變成青綠色的了。寒穿苦讀多年卻屢次落地的王致和早已對科舉失去了興趣,心想既然自己在科舉領域不順,不妨換個方向揚名立萬。

啥王致和還中過舉人

等到秋風拂曉、天氣涼爽的時候,他又開始重操舊業。這個時候他突然想起自己獨家秘製的醃製豆腐了。從此,他醉心於製作販賣臭豆腐,漸漸的人們越來越喜愛這個物美價廉、開胃下飯的“臭豆腐”。幾年後,王致和在繁華地段開起了“王致和南醬園“自產自銷,以經營臭豆腐為主,兼營醬豆腐、豆腐乾及各種醬菜。不久,”臭豆腐“走出了北京城被銷往全國各地。此時的王致和依然積極進取,堅持改進生產技藝,不斷製作出質量更好的臭豆腐。後來,這著名的優質豆腐還傳入了宮廷,連慈禧太后也喜歡吃,還給它取名為“青方”。“青方”還被專門定為“御膳小菜”。

啥王致和還中過舉人

直至今天,王致和豆腐乳也是好多小夥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倘若,當年王致和科舉考中進士,那也許就不會有王致和豆腐乳問世,並延續至今了。真應了《聖經》上那句:“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開啟另一扇門。”

原創作品,盜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