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20110417cctv10健康之路:丁傑講腎衰竭有哪些危害

編者按:

腎臟出了問題會引起很多疾病的發生,常見表現就是眼睛和四肢浮腫,但是今天的患者情況卻很特殊,下面我們有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丁傑女士來講一講腎臟衰竭的危害!

  下面是本期節目的相關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丁傑: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

  主要病因腎衰竭患者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的病因多種多樣,可概括為兩大類:

 一、

腎中毒對腎臟有毒性的物質,如藥物中的磺胺、四氯化碳、汞劑、鉍劑、二氯磺胺(dichlorphenamide);抗生素中的多粘菌素,萬古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先鋒黴素Ⅰ、先鋒黴素Ⅱ、新黴素、二性黴素B、以及碘造影劑、甲氧氟烷麻醉劑等;生物毒素如蛇毒、蜂毒、魚蕈、斑蝥素(Cantharidin)等,都可在一定條件下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

二、

腎缺血嚴重的腎缺血如重度外傷、大面積燒傷、大手術、大量失血、產科大出血、重症感染、敗血症、脫水和電解質平衡失調,特別是合併休克者,均易導致急性腎小管壞死。

此外,血管內溶血(如黑尿熱、伯氨喹所致溶血、蠶豆病、血型不合的輸血、氧化砷中毒等)釋放出來的血紅蛋白,以及肌肉大量創傷(如擠壓傷、肌肉炎症)時的肌紅蛋白,透過腎臟排洩,可損害腎小管而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遺傳性腎病:如多囊腎、Alport綜合徵等。

  急性腎小管壞死的具體發病過程,目前尚未完全明瞭。它的發生與下述有關:

腎小球濾過率極度降低(常在5ml/min以下,多數僅為1-2ml/min)產生的機理可能是由於前述多種原因引起腎小管缺血或中毒,發生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使近曲小管對鈉的的重吸收減少,以致原尿中的鈉、水量增多。當其流經遠曲小管的緻密斑時,刺激腎小球旁器(juxtaglomerularapparatus)釋放腎素,使腎臟內血管緊張素Ⅱ活性增高,引起腎小球小動脈的收縮、痙攣、導致腎小球特別是皮質外層腎小球的血流量下降,濾過率極度減少。此外,也可能因腎臟缺血時,腎入球小動脈灌注血量減低,直接刺激球旁細胞釋放腎素而使血管緊張素Ⅱ增多,導致入球小動脈收縮,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及醛固酮分泌增多,促進鈉離子及水份滯留。另一些學者認為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是由於毛細血管內皮損傷、腫脹,致濾過膜通透性降低所引起。

腎小管腔阻塞,受損傷後壞死、脫落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和炎症滲出物、血(肌)紅蛋白等,結成團塊和管型,阻塞管腔,使原尿下流受阻,因而少尿;另一方面管腔積尿腫脹,又會增加腎內壓力,使腎小球濾過率進一步下降。

腎小管管壁破裂,原尿外溢。腎小管受損傷後,管壁破裂,管內的原尿向管外溢位,因而少尿;同時又造成腎間質水腫,增加腎內壓力,使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有人認為各種原因(休克、創傷、擠壓傷等)引起的腎缺血所致的急性腎衰,其主要原因在於發生缺血後的再灌注,而缺血早期的腎濾過減少或停止(少尿或無尿)是腎臟的一種自身保護機制,減輕腎小管細胞的重吸收負擔,減少氧耗,增加對缺氧的耐受力,一旦腎缺血得到改善(再灌注),便可產生大量超氧陰離子,引起嚴重的腎組織損傷,總之,急性腎衰是多種生理異常所組成的具有特徵性綜合徵,各種發病機理在病程的各個不同時期有其不同的意義。

  少尿期後為多尿期,腎小管上皮開始新生,此時由於:

致病因素已經解除,缺血和毒性物質已消除,血迴圈已經恢復;

新生的小管上皮細胞仍缺乏濃縮尿液的能力,尿比重仍低於1。015;

氮質血癥和瀦溜的代謝產物,起滲透性利尿作用,故尿量增多,稱為多尿期。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並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治療重點

1.

治療造成腎衰竭的原因,如血液供應不足或有失血情況時,就會給予患者補充失去的體液及水分;若是有感染時則針對感染做進一步的治療。

2.

因腎臟已失去功能,所以醫師會暫時利用透析治療的方式(即俗稱的洗腎),協助排除體內毒素及廢物;急性腎衰竭患者若未獲得適當的治療或無法控制,讓疾病由急性演變成慢性腎衰竭時,就可能因尿毒症而必須終生洗腎。(有關洗腎資料,請參閱尿毒症篇)

3.

飲食控制,對腎衰竭的患者而言,因腎功能受到破壞,食物在吃進體內後,所產生的毒素及廢物,無法正常的排出體外,因此在飲食上就必需特別注意,避免造成身體負擔:

a.

限制蛋白質:未洗腎的患者,因腎臟無法將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廢物排出,使腎衰竭的狀況更加嚴重,因此,會建議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但是若有洗腎時,則須注意,在洗腎時會造成體內蛋白質的流失,所以必須配合營養師的建議,以維持身體所需。

b.

限制鈉的攝取:因鹽分含有較高的鈉含量,在腎衰竭患者體內若有過多的鈉,會引起體內水分的滯留,進而造成心肺功能衰竭及加重腎衰竭的情況。但切勿使用低鈉鹽,因低鈉鹽含高量鉀離子。

 c.

限制鉀的攝取:體內鉀的堆積會造成肌肉無力,嚴重者更會引起心率不整進而造成心臟衰竭的產生。

d.

限制磷的攝取:因體內過高的磷會造成鈣質的流失,因此醫生會利用藥物來協助控制血液中的磷含量,防止骨質疏鬆的產生。

e.

水分的攝取:若攝取過多的水分,腎臟無法將其排除時,就會發生水腫或引起心肺衰竭,因此水份的控制是相當重要的課題,醫生會視個案小便的量,或是透析時排除的水量,來決定水分攝取量的多寡,一般會依照前一天的尿量加上500-750c。c。

f:

忌含有高嘌呤食物:因為食物中的嘌呤含量高,在代謝過程中會加重腎臟負擔,如豬頭肉、沙丁魚等。

g:

腎衰竭患者進食狗、羊、牛等肉製品宜謹慎:因為中醫認為狗肉、羊肉、牛肉等為發物,易引起病情復發或加重,臨床上確實見到系統性紅斑狼瘡或慢性腎炎所致腎衰患者進食牛、羊肉後病情加重甚至最後死亡者,是否巧合尚待進一步觀察,但慢性腎衰患者還是以不進食此類肉製品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