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博物館所在的建築「聖克里斯托旺宮」先後曾是葡萄牙皇室和巴西帝王的宮殿。

這裡丘壑起伏,有著茂盛的森林,高處可以眺望遠處的海灣。在18世紀中葉之前,這塊區域是當地農場的一部分。

隨著土地私有化,當地的農民被驅逐,這塊依山傍水、風光秀美的地區被改造成了「美景公園」。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1803年,一位靠販賣奴隸發家致富的商人,景緻極佳的山頭建造了一座豪華氣派的私人莊園。

1807年底,拿破崙攻佔葡萄牙首度里斯本,大批皇室成員和貴族逃往巴西,並在接下來的13年裡,以里約熱內盧為新的首都。

葡萄牙皇室到了巴西,肆意佔領當地人的豪宅作為居所,而這位奴隸主在莊園被侵佔之前,就識相地將它獻給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他也因此獲得了貴族封號和大筆賞金。

若昂六世將這座建築翻修擴建,一組對稱的半圓形樓梯直通二樓,右邊建有一座有著類似清真寺圓頂的「摩爾式建築」風格的側樓,這是伊比利亞半島受摩爾人統治形數百名年形成的審美。

1812年,拿破崙在進攻俄國的戰爭中慘敗,英國趁機將法軍逐出葡萄牙,並在葡萄牙設立傀儡政府。

1820年,葡萄牙人民發動革命推翻了傀儡政府,並請求遠在巴西的若昂六世回國,讓兒子佩德羅一世(之後的巴西皇帝)留下掌管巴西。

佩德羅一世的妻子是一位奧地利女大公,很有可能是她的品位影響了宮殿的改造。半圓階梯被拆除,主樓增加了一層,摩爾風格側樓改建成了「新古典主義風格」與左側對稱。

事實上,巴西國家博物館早在1818年,就在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主持創辦,但所在地並不是「美景公園」。

1889年,一位將軍發動政變,推翻了巴西的帝王制度,成立了巴西共和國。這座宮殿短暫成為了新政府的辦公地,直到1892年,才將博物館移址至此。

可以說這座建築本身,就是一間非常具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文物。下面,我們來欣賞10件館內的著名藏品。

01

本德戈隕石

Bendegó Meteorite

一場大火,燒盡了館內絕大多數工藝品,但對於經受過大氣層高溫摩擦的隕石而言,火焰不過是溫柔的撫摸。

本德戈隕石就放在博物館的入口處,它是巴西境內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鐵隕石,重達5。36噸,主要由鐵和鎳組成。

1784年,巴伊亞州的一個放牛男孩,在農場附近發現了這塊隕石,當時它可是世界第二大隕石。儘管它降落在地球的日期不詳,但專家估測它至少躺在那兒有數千年之久了。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 1925年,愛因斯坦參觀本德戈隕石

1785年,巴伊亞州長下令將隕石運送到當地首府薩爾瓦多。但由於當時牛車運輸條件有限,沉重的隕石在搬運途中滾落到附近的本德戈河床中。

它在乾涸的河床中又躺了一百多年,期間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對它進行了考察和研究。直到1886年,巴西皇帝佩德羅二世命令手下將其搬走,以免被洪水掩埋。

搬運工費盡千辛萬苦,花了126天,用牛群和鐵質拖車其拖到一百多公里外的火車站,用火車運送到薩爾瓦多後,再用船運到了里約熱內盧。

1888年,本德戈隕石首次在巴西國家博物館展出,成為了百年來最著名的鎮館之寶。從這塊隕石上切割下來的十多塊碎片,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供學者們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隕石搬運的整個過程都被詳細記錄在了一份官方報告中,包括運輸工具的設計圖、行程中的珍貴照片等。

巴西海軍在當地的火車站建立了一座方尖碑,以紀念這次聲勢浩大的隕石搬運工程。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02

馬薩卡利神龍骨架

Maxakalisaurus

白堊紀中後期,距今大約一億至六千五百萬年前的南半球,活躍著體型巨大的「泰坦巨龍類」恐龍,在其繁多的種類分支中就包括了「馬薩卡利神龍」。

1998年,在巴西東南部的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了這一副恐龍化石,是目前巴西境內發現的體型最為龐大的恐龍。

這隻幼龍身長13米,大約生活在八千萬年前。據考古學家推測,它的體重大約有9噸,成年後身體長度應該能達到20米以上。

1998年至2002年間,先後四次考古發掘收穫了較為完整的骨骼,尤其是頭顱部分被完整儲存下來了,這在全世界被發現的「泰坦巨龍類」恐龍遺骸中是十分罕見的。

直到2006年8月,這個新發現的恐龍種類才被命名為「馬薩卡利神龍」,這是為了紀念當地原著民部落馬薩卡利人。

很遺憾,據悉這副恐龍骨架和陳列在展廳中的仿製品,以及諸多已滅絕物種的遺骸,都已經在大火中化為灰燼。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 翼展長達8米的古魔翼龍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 劍齒虎與巨型樹懶等生物化石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 遠古蜥蜴化石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 白堊紀早期的巴西崇高龍

03

露西亞遺骸

Luzia Woman

這位被人們親切地稱作「Luzia」的女人,生活在距今大約115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們為她取的這個名字,是為了致敬南方古猿化石「Lucy」。

1974年,她的骨骼殘骸被發現於巴西中部的一座山洞中。在「Eve of Naharon」被發現前,她一直是美洲大陸上被發現的最早的人類骨骼。

透過科學檢測,她的死亡年齡在20歲出頭,死因可能是動物襲擊。她身高不到一米五,被發現的骨骼包括頭骨、盆骨和少量四肢骨骼。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 3D模擬還原後的露西亞面容

科學界關於「露西亞」有許多充滿爭議的話題:她的膚色如何?她到底是什麼人種?她是怎樣到達南美大陸的?

她的面部骨骼與非洲、大洋洲、東南亞等地的原住民都有一定的相似度,但又不完全吻合這些人種的特質。最新的研究表明,科學家透過DNA檢測確定她就是美洲印第安人。

專家透過3D列印技術製作了一個露西亞的頭部還原模型,與她的遺骸一同陳列在展廳裡。

2018年的火災,燒燬了露西亞的頭骨,使之化為碎片。所幸的是,人們在廢墟中發現了部分殘骸,目前這些殘骸正在被修復中。

04

莎阿蒙恩蘇棺

Coffin of Sha-amun-en-su

巴西皇帝佩德羅二世熱衷於收藏古董,對古埃及文明興趣濃郁。1876年,他第二次訪問埃及期間,時任埃及總督慷慨地將「沙阿蒙恩蘇棺」贈送給他。

佩德羅二世非常喜歡這件文物,將其作為私人的收藏物放置在書房內,直到1889年帝王制度被推翻,它才被收入巴西國家博物館。

棺蓋表面色彩鮮豔、圖案豐富。頭部繪有帶紅邊的髮圈,金色鷹翅垂落兩側,這是古埃及女祭司的典型裝束,她胸口處有庇護死者的努特女神形象,張開鷹翅包覆著她寓意著神對她的保佑。

棺內的女人,是古埃及第22王朝的一位女祭司,也是一位神聖的歌手。她生活的時代大概是公元前8世紀上半葉,在底比斯的卡納克神廟擔任神職人員。

作為古埃及神廟的女歌手,通常需要終生保持處女之身,並遵循嚴格的清規戒律。她們普遍出身富庶

,受過精英式教育

,被老一輩神職人員選中並撫養成人

她有幸在生前度過了安穩的時光,也成為了這座神廟最後的幾代神職人員。她逝世後不久,亞述人侵佔了埃及,並將他們的宗教強加給了這個古老的王國。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 象形文字記錄了她的名字和官職

她死亡的年齡大約在50多歲。她的木乃伊就封存在石棺內,而且從封上的那一刻起,兩千八百年來從沒有被開啟過。她生前所侍奉的神明是「阿蒙神」,她的名字意思是「阿蒙神的繁茂田野」。

2006年,科學家透過X光發現她的木乃伊喉部用樹脂塗層的繃帶包住了,這鐘特殊的保護處理與同一時期的另外一位古埃及女歌手相似,或許是古埃及人希望她們能帶著聖潔美妙的嗓音前往天國或來世。

棺內還有多件作為陪葬品的護身符,包括佩戴在她胸口的金色圓盤型掛飾中央,有一顆由藍色的寶石雕刻的聖甲蟲形護身符,這代表了她永恆跳動的心臟。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 電腦還原後的女祭司形象

05

太陽公主木乃伊

Princesa Kherima

隨著古埃及第32王朝「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統治者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自盡身亡,埃及被古羅馬帝國吞併成為了一個行省。

這具木乃伊和黃金面具,屬於公元1-2世紀古羅馬時期,生活在底比斯的一位年輕女性的,去世年齡在大約18-20歲之間。她屍體上沒有明顯的外傷,很可能是死於疾病,或與取出內臟的創口重合。

關於她的身份眾說紛紜,一個較為可信的說法表明,她是底比斯地方長官的女兒,如今人們還是習慣稱她為「太陽公主」。

1961年,一位木乃伊修復人員聲稱,她在觸控到屍體後感知到了:這位女屍曾是一位顯赫的公主,名叫「Kherima」

,遭人刺殺而死。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義大利著名的盜墓者貝爾佐尼,於十九世紀初將這具木乃伊帶離埃及。1824年,貝爾佐尼逝世後不久,一位商人將其收藏的諸多埃及文物販賣到了巴西。

1826年的一場拍賣活動上,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買下了這具木乃伊,並將其捐贈給了博物館。它那神秘的、詭異的、卡通人物般的黃金面具吸引了大批遊客駐足觀賞。

這具木乃伊的包紮方式非常的罕見,絕大多數已發現的木乃伊都是像蠶蛹一樣把整個身子層層包裹的,而這具木乃伊的四肢、手指與腳趾都是獨立包紮的,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身形。

值得注意的是,她的每一根腳趾都被彩色的亞麻繃帶纏繞,就像是塗指甲油一樣的裝飾性包紮。很不幸的是,這具木乃伊已經被大火徹底燒燬。

巴西國家博物館原本收藏有700多件古埃及展品,是整個拉丁美洲埃及文物館藏最豐富的博物館。

火災後,相關文物保護人員已經從廢墟中清理出來了大約200件倖存的文物,包括石雕、護身符、祭祀器皿等。

這些倖存的物品,本身材質就相對耐高溫。其中有大量陪葬品原本一直存放在石棺內,封閉了數千年後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06

相簿納猴頭面具

Ticuna Mask

「相簿納人」是南美洲的印第安民族,生活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以捕獵為生。他們會定期舉行一些陰森神秘的祭祀儀式,佩戴面目猙獰的面具,這是他們種族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面具的造型,通常是猴子、老虎、魚類等動物,並且以誇張的、超現實的風格塑造。這些面具結實且輕巧,用較厚的棉布雙面貼上成型,隨後再以各種植物的根莖、果實和枝葉中提取的顏料加以裝飾。

1816年,法國畫家Jean-Baptiste Debret與多位藝術家前往巴西,並受到了當地名門貴族的青睞。

在為上流社會人士繪製肖像的同時,他開始對當地的黑奴和印第安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留下了一批記錄風土人情的畫作。他發現了這隻猴臉面具,並將它繪製下來。

07

無頭大理石雕像

Estatueta Koré

這件精美的女性雕像,是在1853年的一次大規模埋葬挖掘中被發現的。它是一尊公元5世紀的古羅馬時期雕塑,創作者借鑑模仿了古希臘的藝術風格。

這尊雕像是由兩種不同顏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米白色的部分是她的長裙,雙手優雅端莊地拎著裙子,手臂上流暢細膩的褶皺讓人似乎能感受到微風習習,吹拂著她薄紗袖子。

她的雙腳則是用一種接近粉紅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呈現出與人類面板相近的色彩,她缺失的頭部應該也是用這樣的材料製成的。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 館內收藏的另一件殘缺的古希臘風格雪花石膏雕塑

這種年輕女人自由站姿的古希臘風格雕塑,在專業術語上被稱作「Kore」,她們通常沒有明顯的凡人與天神界限,面部帶有古典內斂的微笑,身體挺拔直立,穿著寬鬆飄逸的裙袍。

這種雕塑通常是被當做獻給神明的祭品,或是古希臘羅馬時期富庶人家的裝飾,也會用作喪葬物品,展現逝者生前的容貌。也許在歐洲的博物館中,這樣一件雕塑看起來並不顯赫,但在南美洲非常罕見。

08

龐貝古城壁畫

Pompeii Fresco

龐貝古城位於義大利西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維蘇威火山腳下。在古代,它是僅次於羅馬的重要城市,富人們紛紛在此修建宏偉的、奢靡的娛樂場所,這也是地中海區域非常重要的商貿區。

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突然噴發,岩漿與火山灰頃刻間將整座繁榮而富有生機的城市掩埋,豐富多樣的古羅馬文化遺蹟也因此得以保留至今。

在巴西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幾幅龐貝古城壁畫,是佩德羅二世的妻子、特蕾莎·克里斯蒂娜皇后的私人收藏,她是西西里國王的女兒,這幾件壁畫來自她的兄長。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 壁畫上繪有龍和海豚

被焚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珍貴藏品深度解讀

▲ 另外的幾件龐貝古城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