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新烏龍院》方丈李名煬曾是魯迅的徒弟,80歲獲金馬獎不去領

《新烏龍院》方丈李名煬曾是魯迅的徒弟,80歲獲金馬獎不去領

提到《新烏龍院》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它承載了一個時代的記憶。魔性的“活寶”師弟加上迷之行為的大師兄,與師傅之間鬥智鬥勇的畫面讓觀眾的笑聲久久迴盪。

也許會被釋小龍、郝劭文可愛又透露純真的外表萌化,也會被吳孟達無厘頭的瞬間折服,卻無法忽略“方丈”的點睛之筆。

他就是李名煬。

他一路漂泊卻天賦異稟,幾經沉淪贏得博世美名,叱吒風雲卻淡泊名利。與魯迅有師生之誼,曾是商業大亨,也是影視圈傳世鉅製的不朽

。一生輝煌的背後,經歷了怎樣的浮世滄桑?

李名煬,1917年出生於湖南,雖其祖父是清朝重臣曾國藩帳下軍師,然生逢亂世也無可奈何,從小家境貧寒,依靠教會救濟度日。

如此的生活狀態,很難同之後那個名動天下的李名煬聯絡在一起。

常言道:“莫欺少年窮”

。就在此時,李明煬展現出了他人生的不凡。

《新烏龍院》方丈李名煬曾是魯迅的徒弟,80歲獲金馬獎不去領

時代造就英雄,時代也影響著一個人的發展軌跡,李名煬也是其中之一。

僅通過幾次領取救濟糧的對話,便可以用英語同教會的外國人進行簡單交流,展現了很強的學習能力,也因此獲得了進入了教會學校學習的機會。

到畢業時,

他已可以無障礙地同外國人交流了

也正是有此經歷,第一次改變了李名煬的生活軌跡。

李名煬順利進入了當時被稱為“東方哈佛”的聖約翰大學學習,與著名學者林語堂和建築大師貝聿銘成了校友。

也在這期間,碰到了影響他的另一個人,

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其所具備的先進知識素養,影響著那個時代的很多人,同樣也影響著後世,其諸多著作都出現在學習的課本當中。

當時的李名煬並沒有意識到會同這樣的一位產生了如此緣分。

《新烏龍院》方丈李名煬曾是魯迅的徒弟,80歲獲金馬獎不去領

李名煬在聖約翰大學求學過程中,在一次機緣之中,進入了魯迅先生創立的青少年木刻班,在獲得手工木刻技藝的同時,也與魯迅先生也有過一段師生情誼。

想來也是這一段特別的時光與少年時的經歷,讓他有著一顆堅毅與柔弱的心,有別於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為他未來的人生輝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儘管並沒有像正常師生那樣有過多的交際,但李名煬在青少年木刻班的點點滴滴,讓他在晚年回想起時,眼神中充滿了柔情。

這也許並不是他一生中非常看重的時光,卻深深地改變了他對社會的認知與未來發展軌跡。

這一點,在他十幾年的從教生涯中可以找到影子。

大學畢業後,他選擇了留校,最高就任體育系主任,希望像魯迅先生那樣教書育人。

教過的學生不乏有榮毅仁、魯平等對國家進步與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

《新烏龍院》方丈李名煬曾是魯迅的徒弟,80歲獲金馬獎不去領

“十里洋場一朝夢,往事隨風已成殤。”

這句話形容商業發展再合適不過。也許機緣巧合之下,一夜成富,也許一步走錯將跌入谷底隨風而去,好似一場夢。也許是在上海這個十里洋場待了十幾年的經歷,讓本就好學的李名煬看到了香港的商機。

在20世紀中期,他選擇了離開上海,也許他並不想離開那個讓他充滿溫柔的地方,只是恰逢其會。

初到香港,李名煬利用他賺取的積蓄創辦了他的商業帝國“李氏公仔”品牌,其所生產的中國元素的娃娃,因其獨特的產品設計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很快便被搶售一空,使得他的生意越來越好,

開創了一個獨屬於他的時代,而在那時,李嘉誠才剛剛開始創業。

可好景不長,正如一句話說得那樣,上帝在開啟一扇窗的時候,也許會關上門。

年過6旬的李名煬迎來了低谷

。異常火爆的玩具市場衝擊了他的事業,產品創新跟不上發展需求,被淹沒在了洪流之中。

《新烏龍院》方丈李名煬曾是魯迅的徒弟,80歲獲金馬獎不去領

想來也許是李名煬難以忘卻的家國情懷,一直渴望故鄉的土地,所以想透過玩具來釋放自己的情緒,這也可能是曾經引爆市場的那抹煙花,終被萬流衝散。

失去的並不是事業,而是內心的懷念,在期盼中守望,在回首中嚮往。

淡泊名利,晚年成名只因一個“微笑”?

年過半百,仍然有充沛的精力去拼搏和奮鬥的人非常少,而李名煬可以算是個例了。商業上走了低谷,卻因一個“微笑”走入了影視圈,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

更是透過自身的努力在80歲高齡時斬獲兩座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可見其演技不凡了。

能讓李名煬有如此精彩的人生經歷的,竟源自一張明信片。一個再正常不過的面部表情,在機緣巧合之下被攝影師捕捉,

被譽為“香港的微笑”

,那年,他60歲,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次轉變,由此翻開了李名煬輝煌的一頁。

也正是因為這個“微笑”,蕭芳芳在看到它的第一眼便被深深吸引,點名要李名煬出演她的電影。此後,又先後出演了《籠民》和《誘僧》兩部電影,憑藉精湛的演繹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從而獲獎。

《新烏龍院》方丈李名煬曾是魯迅的徒弟,80歲獲金馬獎不去領

其在影視中塑造的人物多為底層,卻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論是劇情裡的“方丈”還是“民眾”,李名煬都用心感受,以自我的社會理解反應於影片當中。

可以說,他所飾演的每一個角色,都對應那個時代的發展變化,無形,而心之所向。

儘管他憑藉自身的努力闖出了名,也只過著平凡人的生活,拒絕了一切的榮譽,且還用片酬來救濟弱勢群體,而對於表演也只是因為熱愛,雖然他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也並沒有對他的生活產生影響。

他的特立獨行,同影視圈的多金鮮亮顯得格格不入,產生這樣的影響無非兩個原因:一是從小生長環境的影響造就了他從簡的生活品質,二則是在求學過程中,先進的文化思想讓他變得坦然而自信,

正如一句網路流行詞說的那樣,“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新烏龍院》方丈李名煬曾是魯迅的徒弟,80歲獲金馬獎不去領

2008年,李名煬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98歲。回顧李名煬所經歷的一生,幾經沉淪,從低谷走向人生巔峰,經歷了人世滄桑贏得了博世美名。儘管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但其留下的記憶讓人無法磨滅,留下的精神值得學習。

也許在大多數人的心裡,李名煬是一個陌生人的名字。對於喜愛影視片的人,也只記得那一個個嬉笑的臉龐與幽默的劇情,並從中得到快樂。對於曾經拍攝他的那個攝影師,李名煬只不過是他拍攝的一景而已,而邀請他拍攝電影的人,也只是為了博“香港微笑”的美名。

有一句話這樣說道:

曾經擁有卻沒有珍惜,等到失去以後才追悔莫及

。不要等到需要的時候才出現,因為機會只會給有準備的人,就如李名煬的人生,一路的漂泊奮鬥,從未離開過他最初的認知與判斷。

也許沒有精彩的人生,只有一個堅毅而柔軟的心,在失敗面前剛毅,就能夠贏得最後的勝利

《新烏龍院》方丈李名煬曾是魯迅的徒弟,80歲獲金馬獎不去領

對於李名煬在影視方面的貢獻有這樣的評價:“他曾獲兩次最佳男配角,卻不以電影為追求,淡泊名利”、“雖然演繹的都是配角,卻用自己鮮明獨特的性格特點為我們塑造了非常經典的人物角色,讓人難以忘記”。。。

可在我看來,相比李名煬的人生而言,演繹只是他生活經歷的一部分,只佔據他人生的三分之一,卻最生動地展現出了李名煬的人物性格與生活態度,經歷過動盪與貧苦,也感受過大潮與功名,終而回到最初的那個起點,

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他是李名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