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治國之根本,在於"禮"、"分"、"名"的維護

現在關注不迷路,好文點贊有態度!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小主們快跟小編我來看看今天的精彩吧。

臣光曰:“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以上這段話出自於《資治通鑑》第一卷周紀一開頭,其大體意思是:天子的職責中最重要的是維護禮教,禮教中最重要的是區分地位,區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禮教指的是法紀,地位指的是君臣有別,名分指的是公侯卿大夫等官職。

開篇第一卷卷首之語,可見其重要性。

治國之根本,在於"禮"、"分"、"名"的維護

所謂禮教,實際上便是禮節與道德,當然也可以稱為在社會上束縛人的條條框框,天子為什麼要重視禮教的建設?便是要讓臣民守禮,在他們心中建立一道不能逾越的無形底線,並且將君權神聖至上的理念廣泛傳播。

比如“三家分晉”,韓趙魏剖分晉國,周天子不號召天下共同征討,反而為他們加封賜爵,也就在“禮”上承認了他們的地位,既然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認,便可名正言順地列位諸侯,而不會受到社會輿論的指責。

治國之根本,在於"禮"、"分"、"名"的維護

而地位,是一個人在社會的位置,因其社會階級所得到的榮譽和聲望。地位越高,獲得的名譽和聲望就越高。在古代,衡量一個人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標是官位,公候卿大夫,級級遞減。古人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之所以高,其很大原因是因為科舉,只有通過了科舉,才有機會進入官場,才可能謀求更大的官職。

治國之根本,在於"禮"、"分"、"名"的維護

所謂“名分”,先有“名”,後有“分”,而後才能成事。孔子有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實際上指的便是這個道理。

禮樂崩壞,則亡國不遠。於國家而言,除了軍事,維護禮教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縱觀古代王朝興衰史,一個朝代末年,沒有那個不是禮樂崩壞的,社會制度被打破,於是人們便會謀求一個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