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啟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啊

眾所周知,書法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為了展現文字的美麗。從廣義上來說,書法可以說是一種書寫法則,是用來書寫文字元號的。

書法多種多樣,分為漢字書法、蒙古書法等。其中漢字書法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從古到今,漢字書法為幾大書法之最,學習漢字書法者更是代不乏人。

在我國古代就有顏真卿,王羲之,歐陽詢等人,而這其中要數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最為有名,被稱為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今也有書法大師:沈鵬、邢飛、啟功等人,憶起《沁園春雪》中的一句

“數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啟功大師這些人就是今朝的“風流人物”,都是書法界的大能。

啟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啊

而其中的啟功大師的身世更是出乎意料,啟功大師居然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是正兒八經的貴族後人。如果清朝未完那身份是何其高貴,可就是這樣一個“皇室子弟”卻在見到清華園三字後,長嘆道:清王朝怎能不完吶。這是為什麼呢?

啟功大師—生活背景

提起啟功大師可能讀者都不太熟悉。啟功大師,字元伯。出生在北京,是正兒八經的“皇室後裔”,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歷史上那個極其荒唐的和親王弘晝就是他的遠祖。

啟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啊

因為出身皇族,本身就是書香門第,小時候的他就在父親的薰陶下對文學研究有一套自己獨特的見解。早期的他一直追隨著著名史學家陳垣,陳垣先生待啟功非常溫和,對他耐心指點。

啟功就在陳垣先生這裡從事中國文學史,書畫史,散文集的研究與教學。60多年間,從他手裡帶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書畫家,書法家。

啟功先生為國家古典文學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恰恰是因為啟功大師對古典文學鑽研之深,才會在見清華園三字後,長嘆:清朝怎能不完。

啟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啊

清華園三字不僅僅代表一個園林,他更代表著一個王朝的衰敗。清華園建於清朝中葉康熙年間,最開始是為皇室子弟避暑的行宮—熙春園,後又被改名為清華園,賜給皇子居住 。清華園分為東西兩個園,修的極其雅緻,其中又有荷塘月色之景,一到夏天簡直就是人間仙境。

葉赫那拉·那桐

而這份美的背後下,藏著一代王朝的腐敗。啟功見到的清華園三字的提名者—葉赫那拉·那桐就是清王朝赫赫有名的人物。舉人出身的那桐,被稱為晚清三大才子之一。

考中舉人後,由戶部力保為四品京堂,後又內遷為內閣大學士,仕途上一帆風順。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吃著朝廷俸祿,卻做了賣國賊。

啟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啊

那桐是書法大師,在文學這方面在當時也是數一數二,可是書法寫的好,人品卻是如此不堪,賣國求榮。可見文學只能表現學識,卻表不了人品。

清朝後期官員腐敗,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和外敵接踵而至,當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的時候,清朝事實上的掌權者慈禧太后沒有想著禦敵,而是為了保住榮華富貴倉皇西逃。

那桐臨危受命為充留京辦事大臣,隨奕劻、李鴻章等人留京與八國聯軍商議議和。八國聯軍氣焰囂張要求清王朝簽訂不平等的《辛丑條約》,不然不肯退兵,並承諾給來議和的那桐等人二十萬兩黃金。

啟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啊

沒想到區區二十萬兩黃金還入不了那桐,他拒絕了,直到聯軍將籌碼加到四十萬黃金,貪得無厭的那桐同意了。他拿筆在《辛丑條約》上籤了字,也擔下了千古罵名。他簽下的不僅僅是一個名字,賣掉的也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尊嚴,他將中國推向了萬劫不復。

清王朝敗在根本

像這樣的貪官在清王朝後期比比皆是,有這樣的官員,這樣的統治者,清王朝怎能不完?從清入關到辛亥革命清朝正式滅亡,中間也經歷了一段繁榮昌盛時期。

前期的清王朝,統一多民族,學習各族文化、將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前期可以說是在走上坡路。可到了後期就政治腐敗,貪官汙吏將重重的賦稅壓在平民百姓身上,民不聊生。

啟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啊

誰能想到,鴉片戰爭前,清王朝對外面國家的發展一無所知。甚至有清朝人在所著的外國史中將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統稱為紅毛番。

對於歐洲一些國家甚至連他們的地理位置都搞不清楚,更不要說知道有多少歐洲國家了。對此,歐洲諸國對清朝人極度鄙夷,笑稱怕是連清朝統治者都分不清歐洲諸國。

而當時的官員“

以模凌為曉事,以軟弱為良圖,以鑽營為取進之階,以苟且為服官之計

。‘‘不思進取,一味的在農民身上榨取利益。

啟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啊

甚至後期有些官員在商議國家大事的時候信口開河,胡謅一頓,完全不管不顧這胡謅後面帶來的毀滅性的影響 。“買官賣官”也成為了公言不諱的事情了,各地官職,價高者得。袁世凱就是用重金求高官,甚至在慈禧太后西逃路上,他還送去了不少錢財來賄賂慈禧太后身邊的太監宮女,慈禧太后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文武百官過著奢靡無度,燈紅酒綠的生活,完全沒有看見地裡仍然在耕作的瘦弱農民,沒有看見路有凍死骨的景象。

或者他們看見了,卻裝作沒看見的樣子,依舊享受著偌大王朝底下的最後一絲榮華富貴。他們不會在時代進步的時候跟進時代發展的步伐,卻將腐敗,貪得無厭保留了下來。

啟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啊

清王朝的統治者愚昧無知

清王朝不僅僅敗在貪官汙吏,敗也敗在統治者,當時名義上的統治者是皇帝,暗地裡實際的掌權人卻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多年,皇帝可以一直換但是太后甚至是太后。

她明面上說放權給皇帝,卻在皇帝準備實行新政大展身手的時候,暗地裡聯絡文武百官反對,甚至將已經不受她控制的皇帝囚禁起來。

對於清王朝的發展,太后可以說是全然不顧的,她更看重的無非她的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她可以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的時候,將所有丟下,為了保命倉皇西逃。

啟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啊

可以在民族危難時期,寧願殺死為她守護清王朝的義和團,也不願反抗八國聯軍,派人簽訂一條又條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將清王朝推入水深火熱之中。

與其說慈禧太后是清朝的統治者不如說她就像洋人的走狗,而她底下的那群人也是軟骨頭,洋人一點好處就眼巴巴的舔上去。

也不想想現在的安逸和富貴是祖宗茹毛飲血一點點打出來的,踩在祖宗的屍體上吸著平民百姓的血去討好外國侵略者。

更讓人可笑的是,外國聯軍攻打清王朝的時候,慈禧太后關心的不是這場戰爭的勝負,而是指責為什麼將用於她過60大壽的錢用於軍隊建設,筆者想有這樣的統治者,清王朝衰敗是必然之理。

這也難怪啟功先生在看見清華園三字後的嘆息了,“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

。清朝的敗不在一朝一夕,是深入骨髓的。貪官汙吏,腐敗的封建統治者,愚昧無知。從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到辛丑條約的簽訂,清王朝就已經爛到根本了,沒救了。啟功先生的嘆息不僅僅是嘆息,更是對清王朝統治者的痛斥,哀民族之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