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劉邦令陳平殺樊噲,陳平卻只將其抓回長安

漢高祖十二年二月,劉邦懷疑燕王盧綰造反,派大將樊噲以燕國相國的身份,率領大軍前去平叛。樊噲剛走到半道上,年老多病而又疑心重重的劉邦,得到訊息說樊噲在自己死後,將帶兵殺死自己心愛的女人戚姬和她的兒子趙王劉如意。

劉邦聽聞訊息頓時大怒,破口大罵,“樊噲看見我生病了,是希望我早點去死,好投靠呂后啊!”。立即命令陳平拿著皇帝的詔命,帶著大將周勃前往樊噲軍中,一到軍中立即斬殺樊噲,讓周勃代替樊噲討伐盧綰。

這給陳平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該如何處置,非常考驗陳平的政治智慧。有人也許會說,拿著皇帝劉邦的詔命,按劉邦的意思辦,殺了樊噲就是。呵呵,要是這麼簡單就好了。

劉邦令陳平殺樊噲,陳平卻只將其抓回長安

劉邦

事件的人物背景

要弄清楚此事的複雜性,先得搞清楚事件相關人物的背景。陳平是誰?陳平是劉邦集團除了張良之外,最著名的智謀之士,善出奇謀,多次在危急關頭救了劉邦的性命,居功至偉。

但,陳平也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個人特徵,他是半道才加入劉邦集團。在之前先後投奔過魏咎和項羽,雖算不上像呂布那樣,被人稱為“三姓家奴”,但他對劉邦的忠誠之心,一直倍受質疑,特別是劉邦集團中的核心人物,大多數都持有這種態度。

同時,陳平身上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他的人生有重大汙點,有“盜嫂受金”的壞名聲。陳平年輕的時候,因為家裡窮,很大年紀了也沒有娶到老婆,被人懷疑與自己的嫂子私通。與兄嫂私通這樣的行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是非常致命的品德汙點;投靠劉邦後,又被人告發收受軍中將領行賄的金子。劉邦之所以讓陳平在軍中居高位,完全是因為陳平有無人可以替代的突出才能,是典型的既用之又防之。

劉邦令陳平殺樊噲,陳平卻只將其抓回長安

人品和忠誠度都有嚴重問題的陳平,對處理這樣重大的敏感事件,有著非常突出的影響。但如果是劉邦從沛縣出來的老兄弟,或者是劉邦非常信任的人來處理這件事,如張良、蕭何或曹參等人,就會好很多,處理不妥也沒有大問題。但對於陳平,卻很艱難,稍有不慎,就是性命之憂,萬丈深淵!

樊噲又是誰?他可不僅僅是一個屠狗的武夫這麼簡單。樊噲沛縣人,是最早跟隨劉邦打天下的老人,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對劉邦忠心耿耿,深得劉邦信任。

鴻門宴上,樊噲手持劍盾硬闖入項羽大帳,救劉邦逃離虎口。軍隊打下秦都咸陽後,劉邦貪戀咸陽的宮殿和美女,留下不願走了。只有樊噲敢闖入劉邦的後宮,勸諫劉邦退回霸上駐軍。

樊噲還有一層重要的關係,他娶了皇后呂雉的親妹妹呂嬃為妻,是呂雉的親妹夫,也是劉邦的連襟。正因為這層關係,樊噲既是劉邦最親近信任的大將,也是皇后呂雉最堅定的支持者,同時也是太子劉盈繼承皇位最有力的保障。當劉邦與戚姬預謀廢黜太子劉盈,改立趙王劉如意為太子時,樊噲反對最堅決,情緒最激動,甚至揚言,如果改立太子,他樊噲將誓死不從!

劉邦令陳平殺樊噲,陳平卻只將其抓回長安

鴻門宴

事件的敏感時間節點

劉邦命令陳平,去樊噲軍中執行詔命的時候,大漢王朝正處在一個非常敏感、關鍵的時間節點上。劉邦因在征討英布的作戰時,中了流箭受傷,之後一直大病不起,再加上劉邦本就年事已高、體弱多病,所有明眼人都清楚,皇帝劉邦將不久於人世了。

大漢王朝將面臨著重大的變局,朝堂的政局將風起雲湧。太子劉盈年紀尚小,性格羸弱、心地純良,皇后呂雉正當壯年,英明果決、性格剛強,具有豐富的政治管理經驗和政治智慧。劉邦去世之後,朝廷大權一定會落入皇太后呂雉的手中。而呂后的心狠手辣,在誅殺淮陰侯韓信和梁王彭越時,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聰明智慧的陳平,一定會看透這種複雜的朝堂局勢,也一定深知呂后的為人和手段。拋開妹夫親情這一層關係不說,劉邦去世後,手中掌握軍權而且在軍中威望崇高的樊噲,是呂后心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是呂后要重點確保和關注的人物。

劉邦令陳平殺樊噲,陳平卻只將其抓回長安

陳平的艱難選擇

皇帝的詔命,不容置疑地要堅決貫徹執行到位。而執行劉邦的詔命,就要誅殺大將樊噲,這又一定會徹底得罪即將執掌朝政大權的呂后,並與之成為生死仇敵。

不殺樊噲,現任領導皇帝劉邦那裡沒法交待,畢竟誰也不能準確預測劉邦什麼時候會去世。如果劉邦一時沒有去世,不執行皇帝的詔命,就形成謀反,那是要被滅族的。

殺了樊噲,即將到任的領導呂后那裡,一定是對付不過去的。以呂后心狠手辣的性格,一定會秋後算帳,一定不會放過陳平。正所謂,朝前一步是萬丈深淵,後退一步是深淵萬丈。這件事的處理,真正考驗陳平的政治智慧。

劉邦令陳平殺樊噲,陳平卻只將其抓回長安

陳平的超人智慧

宣讀詔命的智慧。首先是先行執行皇帝劉邦的詔命,奪了樊噲的軍權,把人抓起再說。奪了軍權,抓了人,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陳平在抓人的問題上,也是大費了一番腦筋。樊噲手中握有軍事大權,他雖不清楚劉邦詔命的內容,但一旦當面宣讀,他抗旨不遵,反將陳平、周勃兩人抓起來,或者直接斬殺,也不是沒有可能。因此,陳平並沒有直接來到樊噲軍中,而是在離樊噲軍隊幾里路的地方,命人建築高臺,將宣讀詔命的形式做得莊嚴隆重,同時佈置好軍士,做好萬全的應急準備。之後,才安排人去樊噲軍中通知,讓樊噲獨身前來高臺處接受詔命。作為武夫的樊噲,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也不會有任何懷疑之心。當樊噲一到,一幫隨從軍士,立即將樊噲捕拿,用繩子捆結實之後,再向他宣讀詔命。

劉邦令陳平殺樊噲,陳平卻只將其抓回長安

抓住樊噲之後的處置智慧。陳平抓住樊噲之後,讓周勃執行皇帝詔命,前往軍中接收軍隊領導權,帶隊繼續前去平叛。同時,立即將樊噲押上囚車,星夜兼程趕往長安。

陳平這一做法,可謂非常高明,從紛繁複雜的亂象中,一眼就看清事件的本質。抓了樊噲,讓周勃接掌了軍權,並將樊噲押送到長安,交給劉邦處理,可謂是兩全齊美,新老領導都不得罪。

回到長安後,如果劉邦沒有去世,也可以交待得過去。劉邦詔命的核心是奪去樊噲的軍權,讓他不能危害戚姬和她的兒子趙王劉如意的性命,至於殺不殺樊噲,可以任由劉邦再次做選擇。同時,還可以在劉邦面前做一回忠臣,勸諫劉邦不要因為一時的憤怒,殺害忠貞有功之臣。

而在未來領導呂后那裡,更可以交待。呂后的核心要求,是保留樊噲的性命,至於軍權和官位,將來劉邦一死,掌握朝廷大權的呂后,一句話可以就恢復了。憑藉樊噲長期在軍中的威信,抓一回沒有任何影響。

劉邦令陳平殺樊噲,陳平卻只將其抓回長安

聽聞劉邦去世後的應對智慧。陳平在返回長安途中,聽聞劉邦已經去世。此時的陳平,頭腦異常清醒,他並沒有跟隨樊噲的囚車緩緩進京,而是獨自一人,快馬加鞭,飛弛趕回長安。第一時間向呂后講明抓樊噲的原委和來龍去脈,爭取呂后的理解。第一時間向新領導呂后表明自己的忠心,爭取呂后的信任。

做好了這一步,心思極其縝密的陳平仍不放心,在劉邦靈前痛哭一通之後,堅持要守在呂后的身邊,做她的近身守衛。陳平一個智謀之士,文弱書生,從來也沒幹過護駕的差使。但呂后見他言辭懇切,非常信任,“你是老臣,這番差使辛苦了,將來還請您多多教導輔助新的皇帝”,並任命他為郎中令,掌握宮中禁軍,隨時守在呂后身邊。

陳平的真正目的,哪裡是想著要守衛禁宮,他考慮的是,在沒有完全博取呂后的任信前,絕不允許有人在呂后面前說他的壞話,特別是不允許樊噲的老婆接近呂后,告自己的黑狀。

劉邦令陳平殺樊噲,陳平卻只將其抓回長安

果不出陳平所料,樊噲的老婆呂嬃,時刻都在尋找機會,向呂后告陳平的狀,控訴陳平殘害樊噲。只可惜,當呂嬃找到機會向呂后控訴的時候,陳平已經完全取得呂后的信任了。當呂嬃多次在呂后面前控訴陳平,“不務正業,天天只知道飲酒作樂、調戲婦女”時,呂后竟然當著呂嬃的面,對陳平說,“女人和小孩子的話最不可信任,您別往心裡去”。言下之意,呂嬃對陳平的控訴,她統統不認可,同時也是告誡呂嬃,不要再在自己面前說陳平的壞話了。事情到了這個份上,陳平已經完全取得了新領導呂后的信任和賞識了!陳平的前途和未來無憂了!

從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充分彰顯了陳平的過人謀略和智慧,新老領導都沒有得罪,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智謀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