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清朝的“辮子頭”有多醜?畫像讓現代人難以接受,別被清宮劇騙了

清朝的“辮子頭”有多醜?畫像讓現代人難以接受,別被清宮劇騙了

崇德三年,皇太極釋出禁令:“若有效他國衣帽及令婦人束髮裹足者,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國。自今以後,犯者俱加重罪。”順治元年,順治二年,攝政王多爾袞再次釋出實行強制剃髮禁令。

在清朝入關前,我國的歷代皇帝大多都是以漢人為主,《孝經》中曾提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古人對孝道極為看重,所以對自身每一寸面板和頭髮,都很重視,明朝以前,漢人在盤頭髮時,有一個東西叫簪,它是由笄發展而來的,古時候,人們通常用它來綰定髮髻或冠,然後將頭髮盤在頭頂。

清朝的“辮子頭”有多醜?畫像讓現代人難以接受,別被清宮劇騙了

1644年,清軍入關後,五月初三,多爾袞下旨“凡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髮”,在他看來,只有效仿滿人實行剃髮,改變民族風俗,才是真心投誠,不過漢族文化發展已久,並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改變過來的,再加上清廷要求漢人剃髮又是強制性的,所以在最初的時候,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多爾袞見當時局勢不穩,沒過多久就廢除了這條禁令,1645年,江南一帶基本被清軍攻克,這個時候,多爾袞再次下達剃髮令,並明文規定“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髮,倘有不從,以軍法從事”,這一次的剃髮令一樣引起不小的風波,但清廷態度強硬,也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主導權,緊接著,又下達第二條易服令,稱“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清朝的“辮子頭”有多醜?畫像讓現代人難以接受,別被清宮劇騙了

魯迅曾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也對清軍強制執行剃髮令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說“清軍在街道、路口搭個棚子,剃髮匠人被命令遊行於市,見蓄髮者,按住腦袋就剃,稍有反抗,即殺之。”由此可見,清朝在實行“滿漢一體”時,態度有多強硬。

所以清朝時期,漢人的衣著和服飾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那麼清朝時期的髮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根據清史資料秦世禎《撫浙檄草》中記載,清朝早期,剃髮後的男子,頭部四周的頭髮全被剃去,僅留頭頂中心的頭髮,看起來只有一枚銅錢大小,而中心部分的頭髮,則被結辮下垂,形如鼠尾。於是又叫“金錢鼠尾辮”。

清朝的“辮子頭”有多醜?畫像讓現代人難以接受,別被清宮劇騙了

日本《清俗紀聞》中,有一卷繪畫中,也生動的體現了當時清朝時期,漢族男子的形象,只見一個側背站立的教書先生,他頭頂蓄髮,一根長辮從後腦垂至後背,長度已到達腰部位置,髮尾有一根髮帶繫結。這樣的打扮,是從清朝中期開始,男子的形象經過不斷改變,頭頂中心的頭髮,已經由一枚銅錢增加到了四五個銅錢大小,但和電視上的形象,還相差很遠。

到了乾隆時期,英國畫家威廉-亞歷山大曾在中國繪製了一本寫實畫稿,從他的畫中可以看到,男子的蓄髮量依然很少,完全不像現在的清宮劇一樣美觀。2006年,北京石景山區一個施工現場挖出一句身穿清代龍袍的乾屍,根據墓誌銘記載,這名男子是清朝康熙時期的一位中憲大夫,叫黃拙吾,生前,按照滿族要求,黃拙吾將髮飾剃成了長辮,但是死後,家人為了表示對他的慰藉,又將其的髮辮紮成了髮髻,所以剛出土時,這具乾屍的造型看起來很是怪異。

清朝的“辮子頭”有多醜?畫像讓現代人難以接受,別被清宮劇騙了

在大部分記載中,清朝時期的髮型都是以“金錢鼠尾辮”為主,即便是後期發生了改變,也並不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而關於清朝髮型的來源,早在金國女真時期就已經有記載,女子辮髮盤髻,男子辮髮垂後,留腦後發以色絲系之。或辮髮垂肩,留顱後發,系以色絲。

清朝的“辮子頭”有多醜?畫像讓現代人難以接受,別被清宮劇騙了

在當時,還有一句民諺,叫“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在大多數人看來,這只是民俗習慣所造成的影響,但古人認為,這不僅僅是民族文化的差異,更是一種傳統的民族情懷,所以為了實行剃髮令,清朝統治者們製造了無數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