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文化風情|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

文化風情|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

文化風情|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

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

文化風情|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

《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立於古蓮花池園內東南碑群。碑高141釐米,寬78釐米,厚20釐米。已殘,下部正中有一直徑約20釐米的圓洞。該碑始刻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九月,碑額篆書“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文自上至下分為八段,第一段佔到了碑身長度的四分之一,為“記”的部分,共三十四行,三百八十七字。記述的是元末保定路“為治之難”,按照朝廷“保任督攝之制”的要求從中央和各地調遣官吏來任職,監郡官鎖住(字士瞻)和總管王茂材(字可表)共同商定“刻氏名於石”。第二段和第八段是“題名”部分,刻寫的是保定路總管府主要職官的題名,依次是達魯花赤、總管兼府尹、同知、治中、判官、推官、經歷等,每種職官各佔一段,各段行數不等。

文化風情|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

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

碑記由危素撰並書。危素(1303~1372),字太樸,號雲林,江西金溪人。曾仕於元,入明為翰林侍講學士,《明史》有其傳。能詩文,亦善書法,楷、行、草三體並臻於妙。明宋濂《學士集》說危素“博學善文辭,尤精於書,得片紙隻字者,寶秘以為榮”。除此之外,他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曾負責主編宋、遼、金的歷史。著有《說學齋稿》《雲林集》《危學士集》等。

文化風情|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

《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拓片全貌

這通碑的刻制經歷了十二年之久,這也是與其它碑刻最大的不同之處。根據碑文可以得知,元至正十五年(1355)九月,危素率先將鎖住和王茂材等人的情況書寫下來並刻石記錄,其餘的官吏則由後人書寫和刻制,這也就導致了該碑“題名”部分的刻字大小、優劣、行距、間距等都不統一,有的刻寫的比較細緻認真,有的則出現了丟字現象,比較粗糙。碑文所記載的時間最晚至正二十六年(1366)一月,此時距離元朝滅亡僅隔兩年。

文化風情|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

《保定路總管府題名之記》碑拓片區域性

該碑史料價值大,為研究元代保定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寶貴資料。總管府是元朝設於各路的官署名,主要管理地方司法民政事務,兼管勸農事,置達魯花赤、總管、同知、治中、判官、推官、經歷、知事等官。碑文所列官職即是按照這個順序來刻制的。根據碑文記載可知,保定路總管府的主要官員任職時間雖長短不一(最長的有四年,最短的只有十個月),但卻是以“大換班”的方式,整體調動了四次。除此之外,碑文中“國朝滅金之六年(1239),即清苑縣置順天府,立軍民總管府。至元十二年(1275),改保定路,隸七州十九縣,蓋河北大郡也”句,也與《元史》卷五十八的記載“保定路,本清苑縣,唐隸鄚州。宋升保州。金改順天軍。元太宗十一年(1239),升順天路,置總管府。至元十二年(1275),改保定路,設錄事司。”是一致的。

此碑於1986年重修保定市前衛路橋時被發現,同年被移入古蓮花池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