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國避暑之都 八十年代初貴陽生活

中國避暑之都 八十年代初貴陽生活

貴州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型別,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

中國避暑之都 八十年代初貴陽生活

貴陽站(Guiyang Railway Station)設在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遵義社群遵義路,是西南地區的大型火車站之一,於1959年建成啟用。

中國避暑之都 八十年代初貴陽生活

貴陽,貴州省省會,簡稱築、金築,有“林城”之美譽,因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是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遊服務中心。

中國避暑之都 八十年代初貴陽生活

“貴陽”之名較早見於明(弘治)《貴州圖經新志》:郡在貴山之陽故名。貴陽因為在貴山的南面所以得名。因貴陽古代盛產竹子而聞名,故用“竹”的諧音“築”來作為貴陽的簡稱。

中國避暑之都 八十年代初貴陽生活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順元路宣撫司,翌年改為宣慰司;二十年(1283年),置貴州等處長官司,為順元路治,先隸四川行中書省,後隸湖廣行中書省;二十九年(1292年),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併,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順元城(今貴陽)。

中國避暑之都 八十年代初貴陽生活

明洪武四年(1371年),設貴州宣慰使司,司治貴州(今貴陽)。六年(1373年)12月,置貴州衛指揮使司。十五年(1383年),置貴州都指揮使司,下領貴州等十八衛。

中國避暑之都 八十年代初貴陽生活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設貴州巡撫駐貴陽軍民府。康熙五年(1666年),移雲貴總督駐貴陽。二十六年(1687年),省貴州衛、貴州前衛置貴築縣,與新貴縣同城,改貴陽軍民府為貴陽府。

中國避暑之都 八十年代初貴陽生活

民國三年(1914年),廢貴陽府設貴陽縣,貴州分為3道,貴陽縣屬黔中道,為道治;移貴築縣駐紮佐,旋移息烽,改名息烽縣。民國九年(1920年),廢黔中道,貴陽縣直隸於貴州省長公署。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1日,撤貴陽縣設貴陽市,另置貴築縣駐花溪,直至解放時未變動。

中國避暑之都 八十年代初貴陽生活

貴陽市,1983年。【攝影:Leroy W Demery 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