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兵聖孫武結局三種說法,你這麼看?兵學盛典《孫子兵法》又是何時面世的?

《孫子兵法》一書的價值相信已經不必贅言,至於它是如何面世的,只要對《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稍加分析就可以知曉:

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

孫武列傳開篇就是闔廬看過孫子兵法十三篇後,想讓孫武實戰練兵的對話。可知孫武在隱居之時已經完成了《孫子兵法》的著述,孫武練兵時,法紀嚴明,女子可兵,闔廬自然對這次實戰練兵也很滿意。在理論和實戰得到結合以後,闔廬對待《孫子兵法》自然會重視起來,也就成了吳國的官書而流傳了。

《史記》同樣記載了孫武將吳以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即“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大致就是齊國在柏舉之戰中大敗楚國,並攻破郢都,幾乎亡楚。後來又在艾陵之戰中大敗齊國,並在河濟之間的黃池(今河南封丘)舉行會盟,以向晉國示威,完成了北上爭霸的目的。

兵聖孫武結局三種說法,你這麼看?兵學盛典《孫子兵法》又是何時面世的?

i孫武/i

依《史記》所言,吳國確實在孫武所在期間實現了強盛,尤其是北上稱霸,完成了每一個春秋大國的夢想。但是僅“孫子與有力焉”,一舉概括孫武之功,卻顯得孫武非常尷尬。更讓人疑惑不解的是,《史記》在總結完孫武的功勞之後,稍顯突兀的開始轉述孫臏的事蹟,致使孫武以後的事蹟就不見經傳了。

《史記》對孫武后來的事蹟突然中斷,很容易讓後人浮想聯翩,最多的想法莫過於孫武歸隱了。世人皆有一個愛好,假如一個人生前在某個領域取得很多成就,然後突然人間蒸發,不知所向,通常就會被認為是歸隱。因為“歸隱”在傳統中華文化裡是一個很高大上的詞彙,有一種與世無爭,超然脫俗的品質在裡面。這無疑是對偉人、高人最好的歸宿和註腳,甚至是一種最高的評價。就像後來的張良歸隱就被世人給予高度的評價一樣。

兵聖孫武結局三種說法,你這麼看?兵學盛典《孫子兵法》又是何時面世的?

i孫武像/i

到了唐朝時期,關於孫武歸隱的論述果然也就出現在書籍記載之中: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若張良、范蠡、孫武,脫然高引,不知所往。”

《曲品校錄·能品》也說:“孫子十三篇,興吳,吳幾霸矣。功成身隱,蓋不欲為胥江之怒濤耳。”

原本的猜想和以上兩文的傳說,孫武歸隱的說法幾成定局。以後但言孫子也就有歸隱這一說法了。但是以上的論述並不代表本人反對孫武歸隱說。對於一名軍事家來說,已經幫助吳王取得稱霸中原的目的,在當時已經是最大的榮耀,其他的對他來說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解甲歸田或者遁世歸隱也正常不過。《越絕書》記載孫武的墓地就在今天蘇州市相城區境內,似乎也為這種說法提供了很大的佐證。

當然,對於孫武這樣的名人,《史記》留下的空白一定會被後世加以探究,這就是名人效應。

《漢書·刑法志》稱:“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功滅亡於後。”

《太白陰經·善師篇》:“孫、吳、韓、白之徒,皆身被刑戮,子孫不傳於嗣。”

兵聖孫武結局三種說法,你這麼看?兵學盛典《孫子兵法》又是何時面世的?

i春秋後期地圖/i

根據《漢書》、《太白陰符》的記載,孫武和後來的吳起、商鞅、白起、韓非一樣,都是功成而被殺。吳起死於楚貴族的亂箭之下,商鞅死於秦惠王的車裂之刑,韓非亦被秦皇賜死。結合孫武生平事蹟,孫武被殺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第一件事情是:在吳國攻陷楚都以後,楚大夫申包胥請來了秦國的救兵,後來兩國聯軍多次大敗吳國,致使吳軍傷亡慘重,吳王遷怒於孫武,於是就殺了他。第二件事情是:吳王夫差北上爭霸之前,伍子胥諫言吳王應該先攻打越國,確保後院安寧。吳王不聽,又聽信伯嚭的讒言,遂賜伍子胥屬鏤之劍,讓他自裁,伍子胥就自殺了。孫武是伍子胥推薦給吳王的,而且兩人私交很好,在殺了伍子胥以後,於是把孫武也殺了。

此外,還有一些人認為,孫武既沒有隱退,也沒有被賜死,而是戰死了。也就是在攻陷楚國之後,秦楚聯軍反攻吳軍的戰鬥中死去了。

其實,孫武是歸隱也好,戰死或者賜死也罷,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他的著作《孫子兵法》得以流傳下來,成為一筆永遠的寶貴財富,供世人學習和借鑑,這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