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孫武叫孫子,李耳為何不叫李子!

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孫武叫孫子,李耳為何不叫李子!

有人問: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孫武叫孫子,李耳為何不叫李子?

如果這是一個腦筋急轉彎問題,那我可以回答您:“李耳之所不叫李子而叫老子,是因叫李子的話,會遭到桃子的鄙視。”

不過,鑑於提問者是誠心求答,一意要學知識來的,那麼,來,坐好了,認真聽我給您說道說道。

首先,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喜歡把老師或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稱為“子”。這個,大家都知道了,就不用多解釋了。

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孫武叫孫子,李耳為何不叫李子!

而從“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孫武叫孫子,李耳為何不叫李子”這句話裡,我隱隱感覺到,提問問題的這位網友是以為孔丘姓孔名丘,墨翟姓墨名翟,孫武姓孫名武,李耳姓李名耳,那麼,稱孔丘為孔子,就是孔老師、孔先生的意思;稱墨翟為墨子,就是墨老師、墨先生的意思……

但是,我要告訴你,孔子並不是姓孔,事實上,他姓子,名丘,字仲尼。孔,只是他的氏。

另外,墨子也不姓墨,他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這個目夷是宋桓公的庶長子、宋襄公的異母兄,也是姓子,名目夷,字子魚,因擔任司馬,別人又稱為司馬子魚。司馬子魚的後代以魚為姓。即墨翟應該姓魚,名為翟。至於這個墨字,是因為他和他的弟子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因此被人在翟字前加上了一個“墨”字。

至於孫武,他倒是姓孫,但他的祖上原是陳國國君,姓妨。陳國後來發生內亂,陳厲公之子完投奔齊國。陳完的五世孫田書伐莒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田書因此變成了孫書。孫書生子孫憑,孫憑生子孫武。可見,孫武這個孫姓,還是很嶄新的。

說了這麼多,是想告訴諸位:千萬不要以現代人的思維來理解古代人的姓氏和名字。

說過了孔丘、墨翟和孫武,下面說說李耳。

李耳,是老子的外號而不是姓名。

為什麼這麼說呢?

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孫武叫孫子,李耳為何不叫李子!

因為,在所有著作於春秋戰國的文獻中,如《荀子》、《呂氏春秋》、《莊子》、《戰國策》、《韓非子》等書,凡提到老子,都只稱老子或老聃,沒有一本書說老子叫李耳。

為什麼會把李耳和老子扯一起了呢?

原來,老聃剛剛出生時,父母看到他的兩個耳朵又長又大,有點像貓狸,所以起名為“聃”,又加了一個小名“狸兒”。

“狸兒”的讀音非常接近“李耳”,後來被訛傳成了“李耳”。

您想想,“李耳”既然是個外號,別人怎麼可能把“李子”當成一個尊稱呢?

司馬遷著作《史記》,就把“李耳”混淆為老聃的“真實姓名”。沒辦法,畢竟司馬遷距離老子生活的年代太久遠了,這種錯誤,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司馬遷的《史記》影響巨大,後世不辨真假,也都認為“李耳”是老聃的真實姓名了。

後來的李唐王朝,還把老子和道教中的太上老君混為一談,咬定了“李耳”就是老子太上老君的真實姓名,追認他為先祖。這就沒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