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末代皇太后隆裕,是如何熬成婆的?死後民國下半旗三日是咋回事?

末代皇太后隆裕:夾在慈禧和光緒之間,她是怎樣醜媳婦熬成婆的?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即1889年2月26日是欽天監選定的皇后入宮吉日。破曉之前,寒風料峭,但在大清門外御道兩旁圍觀的百姓興致不減。因為乾隆以後,國家多事,熱鬧場面已有幾十年未見,加上迎娶皇后更是曠世盛典,所以沿途人頭人頭攢動,差不多傾城來觀。時近寅時,燈火輝煌的奉迎儀仗在鼓樂聲中由遠及近,只見鳳輿由王公大臣、命婦內監、御前衛士前後簇擁,隊伍整齊有序,逶迤數里之長,雖是衣錦夜行,但在燈火之下正顯得花團錦簇,而喜氣中又透著莊嚴。當前導的鼓樂隊伍踏入大清門時,午門上的鐘鳴九響,聲震九城,圍繞的百姓看得目眩神迷,嘖嘖連聲。

末代皇太后隆裕,是如何熬成婆的?死後民國下半旗三日是咋回事?

這位令滿蒙世家羨慕不已的皇后葉赫那拉氏,是慈禧的胞弟桂祥之女,今年21歲,長皇帝3歲,原是光緒帝的表姐。這門親上加親的喜事一開始就籠罩在尷尬的氣氛中,每個當事人的心中都充滿不快。首先不高興的是婆母慈禧太后,選後的那天要不是她一再“暗示”,光緒帝是不會把如意遞給她的侄女的,再者大婚之後皇帝就要親政,自己將安度晚年,—想到這些心中便升起無明之火,但大喜的日子不便遷怒別人,只好拿太監、宮女出氣。其次是父親不高興,桂祥平日以吸大煙、調教鴿子打發時光,要不是如此沒出息憑著裙帶關係也不至於閒廢一生。他目光短淺,為女兒備辦嫁妝、犒賞使者就花了大筆銀子,把皇上的賞賜都賠進去了還不夠。一怒之下閉門不出。最後是夫婿光緒不高興,對此她感受最深,自己是婆母選中的,而不是丈夫選中的,所以自尊心很受刺激,頗有一種宮近情怯之感。

慈禧太后選侄女為皇后是有私心的,—則是為了孃家的地位,再則是想歸政後透過侄女控制皇帝。當然,她不會有絲毫的自責,兒女親事由父母做主,就是民間也是如此。況且立後以德,選妃才重色。侄女雖其貌不揚,但出身高貴,舉止典雅,足以母儀天下,加上瑾、珍二嬪—對姊妹花,可以說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皇帝。於是大婚後的第六天,她戀戀不捨地把政權“交給”皇帝,前往頤和園去頤養天年了。

末代皇太后隆裕,是如何熬成婆的?死後民國下半旗三日是咋回事?

從此,國家的“主人”是光緒帝,紫禁城的主人是皇后,兩位“主人”相敬如賓,倒讓慈禧太后鬆了一口氣。但不久發現帝后之間白天相敬如賓,晚上卻“相安無事”,倒是年僅14歲,玲瓏俏麗,又“工翰墨、善棋”的珍嬪獨得恩寵,夜夜承歡,殆無虛日。皇后有苦說不出,對太后也難以啟齒,太后也不便明言,對光緒帝只能旁敲側擊,皇帝諾諾連聲,但回去後依然故我。皇后統攝六宮,自然遷怒珍娘,珍嬪又向皇帝哭訴,皇帝再遷怒皇后,最後連相敬如賓也做不到了。深宮淒涼,宮闈矛盾的惡性迴圈使兩位年輕女子成了犧牲品。

皇后自嘆命苦,丈夫不會給她—絲溫暖,性情剛烈的太后也沒給她什麼關懷,就連太監、宮女也不喜歡她。

末代皇太后隆裕,是如何熬成婆的?死後民國下半旗三日是咋回事?

因為皇后崇尚儉樸,又不得寵,沒有額外收入,每月有限的例銀用來日常開銷、孝敬太后就所剩無幾了,自然很少賞賜下人。1891年,光緒帝的生父奕譞浙世,皇后連前去致祭時犒賞門丁僕媼的錢都拿不出,只好“偽為有病,不往”。所以,她一生不僅未嘗過人間溫情,連真正的榮華富貴也未享過。

19世紀的最後十年,中國多事,宮闈亦復如此。甲午之戰中國敗於曰本,皇帝不甘落後,欣起維新變法,帝后黨爭激烈,維新運動被慈禧撲滅,皇帝也被囚禁。慈禧想廢掉光緒,但遭到列強的反對,慈禧便利用義和團向洋人“復仇”。此時由於皇帝和太后矛盾尖銳,皇后是太后的侄女,加上珍妃(1894年珍嬪晉封珍妃)被貶皇后也有責任,所以,皇帝對皇后已變得怒目而視了,彼此如仇敵一般。但光緒帝處境岌岌可危對她也絕非幸事,因為皇帝一旦被廢,自然會攜親眷退出紫禁城,自己不但不再是呈後,而且失去太后的庇護後果可想而知。可見帝后之爭無論任何一方獲勝對皇后都沒有好處。好在義和團運動很快結束,皇帝雖未廢成,但已成了傀儡,太后也做出讓步,不再提廢帝之事。

末代皇太后隆裕,是如何熬成婆的?死後民國下半旗三日是咋回事?

歲月嬗變,時光荏苒,皇后在太后和皇帝的身影之下,自然未在歷史上留下任何足跡。很長時間她隨侍太后,有意避著皇帝,此時光緒和慈禧的母子關係表面上維持得還好,所以皇后未遇到大的風波。1908年初冬,光緒帝病危,在擇定嗣君時,皇后的心又懸了起來。清朝皇帝是父死子繼,只是光緒開了兄終弟及的先例,這一變更祖宗家法的行為曾引起朝野大譁,所以當初慈禧允諾將來光緒的兒子繼承穆宗(同治帝),兼祧光緒。無奈光緒無子,只好從近支親貴中選擇。新君繼承穆宗是肯定的,但能否兼祧光緒則沒有把握,因為慈禧對光緒並無好感,如不兼桃,皇后就無法升為太后,地位將不倫不類。此時太后也已病重,她召集親貴重臣,決定以醇親王載灃長子溥儀繼承穆宗為帝,果然未提兼祧之事,經張之洞懇請,又考慮到侄女將來的地位,才勉強答應溥儀繼承穆宗、兼桃光緒。同時慈禧考慮到侄女能力有限,不可仿效自己垂簾聽政,所以封載注為監國攝政王,規定嗣後君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不久,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先後逝世。

末代皇太后隆裕,是如何熬成婆的?死後民國下半旗三日是咋回事?

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1908年12月2日),溥儀登極,宣佈明年為宜統元年,曾她為“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太后。此時載灃監國,隆裕雖無政權,但論地位則是萬人之上,自可養尊處優。但這時資產階級革命如火如荼,載灃又推行“親貴典兵”,搞出個皇族內閣,進一步激化了矛盾,不久武昌起義,載灃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得啟用袁世凱,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上臺後又組織中外努力向載灃施加壓力,迫使他辭職。至此,清王朝的軍政大權就掌握在袁世凱手中了。

末代皇太后隆裕,是如何熬成婆的?死後民國下半旗三日是咋回事?

袁世凱急於取得辛亥革命的成果,軟弱的革命派也希望早日建立共和、完成革命。經南北議和,雙萬議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優待皇室。命運把隆裕太后推上了歷史舞臺,面對作出拼命架勢的滿蒙王公,面對張牙舞爪的袁世凱的鷹犬,隆裕束手無策,軍、政、財權她都沒有,只有退位一途,但何忍斷送大清三百年江山,唯有仰天痛哭,袁世凱要是在場,也一定陪著哭,,還是一副忠臣的模樣,但背後卻加紫逼宮。段祺端的通電、良弼的被刺,使隆裕觸目驚心。1912年2月12日,她終於簽發了大清王朝的最後一道上諭——《退位詔書》。

清帝退位雖為形勢所迫,也有人說是隆裕受了被袁世凱收買的太監小德張的勸說,但無論如何,對此都應予以肯定。因為一則如果清室拒不退位,戰爭將延長,會給列強幹涉以口實,再則,隆裕如果聽信個別王公的勸說,退歸滿洲,對國家後果將更嚴重。當時清廷還掌握一支袁世凱無力控制的由滿族士兵組成的禁衛軍,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仍忠於清室,在東北有勢力範圍的俄、日兩國都是君主國,都仇視革命並樂於中國分裂。日本軍閥甚至準備在清室北逃的途中“劫奪宣統皇帝,以他為中心搞滿蒙獨立”,正是由於《退位詔書》及時發表,才使這一陰謀破產。

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的歷史程序,卻沒給紫禁城內帶來多大的變化。據《優待條件》規定:溥儀仍保有皇帝尊號,暫居宮中,每年由中華民國供給歲費400萬兩。但隆裕的心情可想而知。加上她為節省經費,裁撤了一些宮中執役人員,頗遭怨謗,心情更壞。溥儀晚年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我給太后請安時,常看見她在擦眼淚。”

末代皇太后隆裕,是如何熬成婆的?死後民國下半旗三日是咋回事?

1913年2月22日晨2時,終日憂愁、積鬱成疾的隆裕太后病逝了,終年46歲。臨終,對年僅8歲,絲毫不知哀慼的溥儀說:你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國亡,而母死”,今後的路“聽汝自為”了,又對內務府大臣世續說:“孤兒寡母,千古傷心,睹宮宇之荒涼,不知魂歸何所……”

以感戴隆裕太后禪讓美德為名,中華民國下半旗三日,參議院休會一日。1913年初春的一天,送葬隊伍出了紫禁城,北京市民又一次傾巷來觀,和24年前轟動九城的大婚典禮相比,喪禮毫不遜色,尤其顯眼的是百餘名身材魁梧的滄州漢子抬著太后的楠木金棺,伴著木魚聲,步伐一致,毫不錯亂,還是帝王家的氣派。隊伍前往河北易縣清西陵,隆裕將安葬在崇陵(光緒陵,當時未完工)以陪伴沒給過她一絲溫情的光緒皇帝長眠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