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代女子十三四歲就嫁人了,是因為她們比現代女孩成熟得早嗎!

我們都知道,一個女子在十三四歲的時候,還是個少女。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沒有成熟。真正到生理和心理成熟,要到20多。可是,為什麼古代的人,常常就會在女子十三四歲的時候,就把她嫁出去了呢?是她們比現代女子成熟得早嗎?

古代女子十三四歲就嫁人了,是因為她們比現代女孩成熟得早嗎!

我認為,古代女子之所以在十三四歲的少女時期就嫁人,並不是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古代嫁女,以女子進入青春期為標誌。

古人沒有解剖學的知識,並不知道女子要到25歲左右才算生理完全成熟。他們判斷女子是否成熟,是根據她們是否進入青春期,是否有月信。因為畢竟只要有月信,一個女子就可以生孩子了,用不著再等下去。

同時,古人的世界觀是“天人合一”,他們認為人體應該順時而行,就像一年的四個季節,春天就該萌發。女子既然已經出現生理變化,已經進入青春期,就應該像春天就該播種一樣,女子也應該出嫁了。

二、古人的壽命比較短,要留下足夠的生育時間。

由於古代醫藥條件及飲食條件都比較差,古人的壽命都比較短,一般能活到四五十歲,已經是高壽了。因此,如果等到二十多歲才出嫁生孩子,很可能來不及把孩子養大,就年老體衰去世了。

所以,古人要給女子留下足夠的時間來生育。只有早點出嫁,才能早點生孩子,多生一些孩子。

古代女子十三四歲就嫁人了,是因為她們比現代女孩成熟得早嗎!

三、古代希望多生多育,早生早育。

古代由於生產工具簡陋,土地瘠薄,同時種莊稼受氣候的影響很明顯,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因此,生產力水平普遍都比較低下。

因為生產力水平低下,彌補這個困難的,就是增加勞動力。只有多生孩子,才會增加勞動力。所以,古代希望女子能夠早點出嫁,多生孩子。

除了生產力水平低下外,因為戰爭、瘟疫等各種因素,也會造成人口嚴重減少。當人口大量減少的時候,就應該及時地透過生育,補充人口。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首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要能生,能聚集人口(或者錢糧)。

西漢初年,因為經過了長期的戰爭,也造成了人口驟減。因此,西漢初年。“生聚”就顯得非常重要。為了讓民間儘快“生聚”,當時朝廷甚至還規定,女子必須儘快出嫁。如果女子過了時間,還不出嫁,朝廷就要多收稅。

古代女子十三四歲就嫁人了,是因為她們比現代女孩成熟得早嗎!

四、古代女子不用受文化知識教育。

古代女人是沒有受教育的機會的,她們所受的教育,也一般都是“德容言功”之類的品德教育,或者是織布之類的技巧訓練,而不是文化知識教育。因為不用文化知識教育,因此,古代的女子,不會像現代女子一樣,需要有很長一段時間呆在學校裡學習。

要說教育,她們所起的,只有教育的輔助作用。是嫁出去後,輔助丈夫讀書參加科舉,或者教育輔助兒子參加科舉。顯然,早點嫁出去更恰當一些。

五、孃家巴不得女子早點出嫁。

古代的家庭,之所以巴不得早點把女兒嫁出去,是因為古人認為,女子遲早是別人家的人,不是自己家的人。只有媳婦才是自己家裡的人,所以巴不得早點把女兒嫁出去。這種觀念,在現在一些偏僻的地方,依然存在。

同時,在嫁女兒的同時,還可以獲取一些彩禮,獲取彩禮,不但可以補貼家用,而且還可以為兒子娶媳婦做準備。

總之,古代女子由於地位比較低下,各方面都飽受歧視。當現在提倡男女平等的時候,女子所受的各種權利也和男子一樣了。包括她們結婚的年齡。

(參考資料:《史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