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俗語"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後半句同樣經典,讀懂了終身受用

俗語"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後半句同樣經典,讀懂了終身受用

人生在世不容易。有的人出身草根,但是卻能實現階層逆襲,實現魚躍龍門。而有的人則不同。有的人出身很好,但是因為經營不善,而產生家道中落的現象。這不由得讓人想起這樣的一句話:“慈不帶兵、義不養財”。

俗語"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後半句同樣經典,讀懂了終身受用

其實古代人對於一個人的家業如何興起和衰落,都有深刻的觀察。畢竟中國人是世界上最為重視歷史的族群。從官方的史書,到民間的家譜、私人論述,再到地方的地方誌,這些讓中國的歷史變得十分詳實。而歷史的作用是什麼?其實是從以往的經驗中找到教訓,而非拿出去炫耀:我的祖先有多大的成就。而上文的俗語,其實就是這方面的經驗總結。

俗語"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後半句同樣經典,讀懂了終身受用

先說“慈不帶兵”。雖然兵法上講究“愛兵如子”,講究“身先士卒”。但是,這些工作要做的同時,還要記住這一點:那就是帶兵的時候,切記不要心軟,一切要以取勝為核心。比如說打仗的時候,有時候需要誘敵深入,有時候需要把小部分部隊充當誘餌。誘餌是什麼?就是吸引敵人的大部隊來吃掉這隻小部隊,進而陷入埋伏圈。這就意味著,這支小部隊是必然要全軍覆沒的。並且,對於軍隊中違反紀律的人,一定要執行軍法:該殺一定要殺。而如果做不到這些,那就是優柔寡斷,永遠成不了一代名將。再說“義不養財”。

俗語"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後半句同樣經典,讀懂了終身受用

很多人欣賞古代孟嘗君那樣豪爽:養了三千門客,對門客出手闊綽;或者《水滸傳》裡面的柴進大官人,收容了一群江湖豪傑。但是,這些行為,對於一個正常的生意人來說,其實是尋死之路。因為這會導致你的家產遭到大量的損耗。江湖人和商人的思維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商人需要精打細算,需要考慮以小博大。而江湖人則是有今天沒明天,從來不考慮長遠。因此,想講江湖義氣還想做買賣的,基本上可以省省了。不賠死都算命大。

俗語"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後半句同樣經典,讀懂了終身受用

其實,“慈不帶兵、義不養財”的後面,還有半句話: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所謂“善不為官”。自古以來,中國社會最聰明的人都去幹啥去了?其實都去當官去了。要知道,官場是最聰明的人扎堆的地方,腦子稍微不好的人都不能去當官。而官場的你爭我奪更是十分激烈,對於對手不能下狠手的,幾乎在官場活不了。而“情不立事”,指的是想做大事業的,就不要夾雜私人情感。舉個例子:小編認識個小工廠老闆,非常重視感情,將自家親戚全部帶到工廠上班,結果,這直接導致工廠管理混亂,結果經營沒幾天,工廠便嚴重虧損。最後說“仁不從政”。古代的政治家,沒有任何一個是傻白甜,都是在打敗無數的對手基礎上取得高位的,任何一點婦人之仁,都會坑死自己。

俗語"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後半句同樣經典,讀懂了終身受用

其實古人的這些經驗教訓,在當下來說,依舊有很大的借鑑意義。想要實現逆襲,就要記住本文提到的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