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蕭太后河通州段完成提升修復,千年古河道種出6萬平方米“水下森林”

蕭太后河通州段完成提升修復,千年古河道種出6萬平方米“水下森林”

蕭太后河通州段完成提升修復工程。唐建攝

千年古河道再添新景觀——經過一年多的修復和景觀提升,蕭太后河通州段形成6萬平方米“水下森林”。兩岸還建成數十米寬的生態治河體驗區和漕運文化展示區,成為城市副中心一道歷史文化與現代景觀交織的城市綠廊。

古運蕭太后河碼頭遺址公園,地處京哈高速公路和蕭太后河的夾角處。如今,公園四周的緩坡上青草連綿、花帶環繞。不遠處,河水清可見底。數十米寬的河道行至此處,突然放寬了兩三倍,形成一處6000多平方米的淺水灣。

蕭太后河於遼代開挖,是北京最早的人工運河,至今有千年歷史。它源出龍潭湖,至西大望路方成明渠,橫穿朝陽,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長24公里。

前些年,因為大量生產生活汙水直排,蕭太后河遭受嚴重汙染,一度被稱為“牛奶河”。2016年,蕭太后河朝陽段啟動治理,沿線排汙口全部封堵,同時對河道生態進行系統修復。2020年,蕭太后河通州段啟動提升修復工程,透過促流增綠、增柔減剛等措施,打造安全的河、生態的河,形成自然修復、有機調節的河流。建設方北京碧通臺馬水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的袁傑說,在設計時就將綠意蔥蘢的植物和工程手段相結合,告別水泥砌岸,沿河兩側都是生態護岸,總長度4510米。生態護岸一方面保障河道行洪排澇安全,一方面作為有生命的河流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與河道自然銜接。

同時,啟動以“水下森林”為核心的水生態修復工作,透過構建沉水植被系統、魚螺貝類等水生動物系統和水體微生物菌群形成完整穩定的生態系統,充分利用生態系統自淨能力優勢,從根本上解決景觀水體“水清”“水美”的問題,打造自然生態水景。如今,蕭太后河“水下森林”打造已現成效。下一步,河道中還將設定10臺太陽能曝氣裝置,幫助提高水體的自淨能力。

蕭太后河整治提升不但要實現水清、岸綠,還要打造景美、蘊深的生態廊道。為此,蕭太后河通州段兩側各建設了30米綠帶,打造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多彩水岸。目前,工程已完工,並向市民免費開放。

通訊員 馮維靜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