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在隋朝末年的時候,曾有這樣一位悲劇式的梟雄人物:他本是地方豪強,在隋朝末年,悍然起兵,一度佔據了整個河西之地,麾下士兵超過十萬,堪稱當時天下最強大的割據勢力之一。然而就在他最巔峰的時候,卻被李淵只派了一個人,便給收拾掉了。

這個悲劇式的梟雄人物,名叫李軌。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李軌,字處則,甘肅武威人。史書上對於李軌的記載,並不是很多。我們只知道,李軌家很有錢,而且是特別有錢,幾乎可以稱得上是當地首富了。而且,在有錢的同時,李軌他們家還很喜歡賙濟窮人,所以在當地名聲很好。隋朝末年,李軌憑著家世,當上了當地的鷹揚府司兵。這個官職,可以理解成今天的團後勤部主任。在當時那個年代,絕對算是一個肥缺了。

史書上對於李軌早年的記載雖然不多,但從這寥寥幾處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很多東西。大家可以試想一下:甘肅武威這個地方,在隋朝那會兒,本就是天高皇帝遠,朝廷統治力度不足。一個在當地極其有錢,名聲又很好,在軍隊內職位不低,而且還是管武器裝備的官。這樣一個人,在當地的影響力,可想而知。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所以,大業末年的時候,當隋朝在各地的統治逐漸崩壞的時候,李軌也開始產生了起兵造反的念頭。恰逢當時蘭州那邊的薛舉起兵,李軌和當地的一些豪強官員商量,認為薛舉殘暴,起兵之後可能會進犯河西地區,所以乾脆我們也直接起兵造反算了。

就這樣,李軌起兵了。

在隋朝所有割據勢力當中,李軌起兵應該算是最容易的一個了。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數,李淵為此謀劃了很多年,李密為此險死還生,竇建德、王世充、杜伏威等人,也都是歷經磨難,最後才稱霸一方。相比之下,李軌起兵的過程,難度連入門級都不到。而其他那幾位,基本上開局都是地獄級的難度。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當然,李軌能夠如此輕易地自立一方,其實也是當時特殊的時勢造就的。因為李軌起兵的時候,隋朝在甘肅這邊的統治,幾乎已經徹底失效了。李軌所代表的,又是當時隋朝在甘肅這邊的高階官員,本身身份就很特殊,又是管兵馬的。再加上李軌在當地待了很多年,各方面的情況早就摸得極為清楚。所以李軌起兵造反,基本上就是先抓住當地幾個不願意造反的官員,然後在城頭換個旗幟的事情,自然簡單得很。

再之後,正如李軌所料,薛舉起兵之後,果然前來進攻河西地區。因為李軌早有防備,所以很輕鬆地就擊退了薛舉,給薛舉來了個下馬威。擊退薛舉之後,李軌又迅速帶兵控制了整個河西地區,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河西之主。

幾乎沒費多少力氣,李軌就一躍成為整個天下最強大的割據勢力之一。控制了整個河西地區後,李軌麾下計程車兵超過十萬,實力非常雄厚。於是,李軌乾脆自稱河西大涼王,名正言順地做起了一方之主。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李軌的起步過程,實在是太過順利,順利到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不過,這種過於順利的起兵過程,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處在於,李軌可以輕易成為一方之主。壞處則是在於,他麾下的勢力,幾乎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凝聚力了。

後來的歷史證明,李軌就敗在了這個缺點上。

統一了整個河西之後,接下來,李軌想向外擴張的話,難度就驟然提升了許多。當時李軌的這塊地盤,幾乎位於整個中原最邊緣的地帶。在李軌周圍,北邊是東突厥,西邊是西域,當時由西突厥控制。南邊是吐谷渾和吐蕃,東南部是薛舉。這幾個鄰居,哪一個都不好惹。而且最關鍵的是,除了薛舉之外,其他幾個敵人,戰略價值都極為有限。不光打不過他們,就算打下了他們的地盤,對李軌的實力增長,也沒什麼幫助,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拖累。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對於李軌來說,唯一的進攻方向,就是隴西的薛舉。只有攻入隴西之後,才能以隴西為跳板,進攻關中和蜀地,繼而謀劃中原。不過,怎麼進攻薛舉,這對李軌來說,是個大問題。

別看之前李軌曾擊退過薛舉,那是因為當時薛舉剛剛起兵,根基不穩。實際上,薛舉本人極為能打。雙方如果真要較量起來的話,李軌其實未必是薛舉的對手。

就在李軌有些犯難的時候,遠在關中的李淵,給他送來了一個機會。

當時李淵正在和薛舉對戰,為了從背後牽制薛舉,李淵便向李軌投來了橄欖枝。不過,李淵當時並不是打算和李軌結盟,而是打算直接勸降李軌,讓李軌臣服於他。對此,李軌自然不願意,此時的李軌,已經稱帝,自然不願輕易歸順李淵。所以最後,雙方並未對此達成一致。不過,在對付薛舉的這件事上,雙方倒是目標一致。當李淵在正面和薛舉戰鬥的時候,李軌也曾派出了少量軍隊,去騷擾薛舉的後方,可惜未能取得太大的成果。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而且,就在這個時候,李軌之前太過順利的弊病,開始凸顯出來了。

之前已經說了,李軌起兵的時候,是和幾個同級別的官員,商量過以後,才順利起兵。最後大家公推李軌為首領,所以李軌才能自立一方。但實際上,這些實權官員,各自都代表了各自的利益。所以在李軌勢力內部,派系鬥爭極為複雜。幾個最頂尖的大官,誰都不服誰,造成了嚴重的內耗。

這幾個官員的名字,我們就不提了,反正在歷史上都不是什麼重要人物。我們只需要知道,因為他們開始內部互鬥,導致李軌根本沒法集中精力,去向外擴張。當李淵和薛舉大戰正酣的時候,李軌不是不想趁機摘果子,而是他根本沒這個能力。此時的李軌,正忙於解決內部的矛盾,根本就沒機會向外擴張。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如此,過了半年之後,薛舉就被李淵打敗了。整個隴西之地,盡歸李淵。到了這個時候,李軌再想東出,就必須正面面對更加強大的李淵。薛舉他尚且對付不了,李淵自然就更不用說了。更要命的是,直到這個時候,李軌其實依然沒有完成內部的整合,內鬥依然十分嚴重。

到了這個時候,李軌除了投降李淵之外,其實已經沒有任何其他的選擇了。一個鬆散的勢力,繼續抵抗,只會是死路一條。對於這樣的李軌,李淵也沒有采取過硬的手段直接進攻,而是先派出使臣,希望能夠直接勸降李軌。

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魔幻了。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李淵派出的這個使臣,名叫安興貴。安興貴的弟弟安修仁,恰好正在李軌麾下任要職,而且還是起兵的元老級人物。正是因為這層關係,所以李淵才會派出安興貴,希望能夠藉助這層關係,更好勸降李軌。

不過,等到安興貴到了涼州之後,卻發現情況和想象的有點不太一樣。

到了涼州之後,安興貴首先表明了自己勸降的意思,並且透過他弟弟安修仁,向李軌陳說利弊。李軌作為坐擁十萬甲士的一方霸主,自然不願這樣輕易投降。安家兄弟見勸降無用之後,也就不再勸說,省的給自己招災惹禍。

但問題是,接下來該怎麼幹呢?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照理來說,這個時候,作為使臣的安興貴,就該直接回長安覆命了。既然李軌不願投降,那後面就直接讓李淵派人來強攻就是了。然而此時,安興貴卻透過他哥哥發現,涼州這邊似乎並不是太過團結。幾個起兵的元老,都心懷鬼胎,對李軌面服心不服。

既然這樣,有沒有可能鑽個空子呢?

在經過一番商議之後,安家兄弟決定,聯絡周圍的胡人部落,以唐朝的名義向他們借兵,襲殺李軌。在安興貴的威逼利誘之下,周圍的胡人部落,很快答應出兵相助。在安家兄弟的引領下,這些胡人部落的軍隊,直接朝李軌殺了過來。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等到安興貴帶著這些胡人兵馬,殺到李軌城下的時候。李軌竟然完全指揮不動自己麾下計程車兵。因為幾個元老級人物,其實都已經秘密投降了唐朝。失去了他們的支援,李軌根本就調不動城內的軍隊。再加上安家兄弟在城內散佈謠言,說他們是代表唐朝進攻李軌,降者不殺,城內計程車兵就更不敢動了。

非但如此,還有個叫奚道宜的降將,原本是薛舉的部下,後來投靠了李軌。因為李軌沒兌現承諾,這會兒乾脆也帶兵跟著胡人計程車兵,一起進攻李軌。

身為河西之主,卻在自家地盤上,被唐朝使臣帶了一群胡人圍攻,而且自己還調不動自己麾下的軍隊,這實在十分諷刺異常。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最後,眼見抵抗無望的李軌,只能登上城頭,向安興貴投降。此後,李軌被帶到了長安,隨後被當街處斬。整個河西地區,也自此盡歸李唐所有。

從李軌的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李軌的失敗,其實就是因為起兵的時候太過順利,導致自身沒有經過太多磨練,內部不團結。李軌最巔峰的時候,好歹也坐擁十萬兵馬,勢力算是很強的。就算打不過李淵,和李淵交手幾個回合還是不難的。但可惜的是,正是因為他麾下內部不團結,所以才會引來最後的失敗。

李軌:隋末河西之主,擁兵十萬,卻被李淵派一個使臣就解決了

對於一個創業團隊來說,前期太過順利了,也未必就是好事。趁著年輕的時候,多吃些苦頭,多摔自己跟頭,也未必就是壞事。至少,能讓自身更強大團結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