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探尋古今清東陵——千古一帝康熙的景陵

在康熙皇帝的景陵之前,清代的永、福、昭、孝四陵,或是帝、後同時入葬,或是皇后晚於皇帝入葬,而景陵則首開帝陵先葬皇后之先河。那麼這位先於康熙皇帝入葬景陵的皇后是誰呢?她與康熙之間又有哪些動人的故事呢?今天小編就來為您說一說——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紫禁城內正在處理朝政的年輕皇帝康熙顯得十分不安。此刻,他的心不僅為氣勢正盛的三藩叛亂所焦慮,同時,也為坤寧宮內一位正在難產的婦人所深深牽動。這位婦人便康熙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

探尋古今清東陵——千古一帝康熙的景陵

孝誠皇后,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她的祖父索尼是四朝元老,位居康熙初年的四大輔臣之首,父親噶布喇是領侍衛內大臣。

孝誠皇后生於順治十年(1653年)十二月十七日。康熙四年(1665年)孝莊皇后不顧權臣鰲拜的阻撓,立這位大清功臣的女兒為皇后,七月初七日行納聘禮,九月初八日行大婚禮,正式冊立為中宮皇后。

當時孝誠皇后13歲,康熙帝12歲,實際上孝誠皇后只比康熙帝大4個月。婚後,小夫妻格外恩愛,相敬如賓。

探尋古今清東陵——千古一帝康熙的景陵

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二日,孝誠皇后為康熙帝生了一個皇子,取名叫承祜。在這之前,庶妃馬佳氏已生了皇子承瑞,所以承祜排行為皇二子。後來承瑞在康熙九年(1670年)夭折了,承祜成了事實上的皇長子;又因為他是皇后所生,屬於嫡出,加上承祜英俊聰明,所以,他頗受康熙帝和孝誠皇后的喜愛,被視為掌上明珠。未想到承祜只活到4歲就死了,給康熙帝和孝誠皇后以極大的精神打擊。

兩年以後,即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孝誠皇后又生了一個皇子,為使這個皇子平安無事,仿照漢人做法,給他取了一個乳名,叫保成,大名叫胤礽。

因為胤礽(雍正帝即位後改為允礽)在出生時,他的6個兄長中已死了5個。所以允礽排行為皇二子。胤礽是上午10時出生的,因為是難產,孝誠皇后在當天下午四時就死在了坤寧官,年僅22歲。

探尋古今清東陵——千古一帝康熙的景陵

康熙帝與孝誠皇后結婚10年,感情篤深,非常恩愛。皇后英年早逝,使康熙帝痛斷肝腸。

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是三藩叛亂的第二年,叛軍幾乎佔據了半個中國,氣勢正盛,而清軍平叛前線戰事正緊。21歲的康熙帝既要處理國政,還要指揮平叛戰爭,晝夜操勞,廢寢忘食。就在這日理萬機的緊張時刻,康熙帝為了痛悼愛妻,輟朝五日。從五月初六日到五月三十日這25天裡,有20天康熙帝親自到孝誠皇后梓宮前舉哀、奠酒,進行祭奠。

孝誠皇后死後兩天,即五月初五日,梓宮移到西華門外殯宮暫安。因當時康熙帝的陵寢尚未營建,只得於五月二十七日將梓宮移到京北的鞏華城殯宮暫安。六月二十七日,被諡為“仁孝皇后”。

孝誠皇后死後不久,康熙帝就派大臣到遵化昌瑞山孝陵附近相度萬年吉地。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十九日,孝誠皇后和孝昭皇后的梓宮一同移往山陵,康熙帝一路沿途護送。三月初八日寅時,兩位皇后的梓宮正式入葬景陵地宮。

康熙帝死後,被諡為仁皇帝,這個“仁”字與仁孝皇后的“仁”字重複,所以在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十七日,改“仁孝皇后”為“孝誠皇后”。九月初四日,上諡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仁皇后,簡稱孝誠仁皇后或孝誠皇后。

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十一日,給孝誠皇后諡號加上“淑懿”2字。嘉慶四年(1799年)五月十一日,加上“恪敏”2字。最後的諡號全稱是: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

探尋古今清東陵——千古一帝康熙的景陵

孝誠皇后所生的胤礽在出生第二年就被立為皇太子,後來兩度被廢,其中的罪狀之一是“生而克母”,說孝誠皇后是被胤礽剋死的。母親難產而死,嬰兒何罪之有?這一點胤礽是冤枉的。

雍正帝即位後,為了避諱,將雍正帝弟兄們的名字第一個字都改為允字,所以胤礽改名為允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