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自古貪官汙吏都是常見的,而且越是隨著王朝統治時間的靠後。貪官汙吏越是令人觸目驚心,無論是大明朝的嚴嵩、劉瑾之輩,還是清朝大貪官和珅等竊國之徒,動不動就是挖空國家幾年甚至十幾年稅收的大蛀蟲。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封建王朝的官僚體系正在衝擊皇權,而其中的貪腐就是一種力量。官僚們將貪腐稱為一種“陋規”,即醜陋而不上臺面的規矩,貪腐既然成為了規矩,那麼也就可以見得在明清兩朝想要做一個清官何其艱難。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大名鼎鼎的海瑞等明朝清官已經是如數家珍,到了清朝更是難以看到,幾乎滿朝文武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皇帝只能從一群徇私枉法的混蛋貪官們中找出幾個不那麼混蛋的。如果說清朝也有清官,那于成龍一定是排在第一個的。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一、大器晚成

于成龍的官途並不容易,從參加科舉考試開始,他就歷經了多次貪汙事件。那時候還是明朝晚期,加上科舉制度奉行千餘年,徇私舞弊那是常事,他眼見著那些晚明的掌權者私收賄賂,隨意排布考生名次。充滿正義感的于成龍在試卷上奮筆疾書,針砭時弊,最終只能名落孫山,落榜而去。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隨後于成龍自知自己的性子難以在官場生存,於是以侍奉父母為名,回到鄉里做了一個安樂公。但時勢不允許他如此消沉,也許是到了三十歲後他開始害怕自己一生都要一事無成,也許是他看到山河破碎想要重新造福百姓。

他重新拿起了筆,想要再闖科舉。當時清朝的官員手腳也不乾淨,而於成龍的筆法剛直,下筆直戳官員們的肺管子,於是在科舉考場上考試很不順利,多次落榜毫無進展。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這樣的于成龍一直混到了順治18年,才透過一些機緣巧合,成為了一名國子監讀書的監生,相當於混進了清北當旁聽生。雖然說起來不風光,但從國子監能走出來的學生,多數也算是有了半個功名,可以走上仕途了,此時的于成龍早已經四十多歲了。

在那個人均壽命很低的年代,四十歲已經土埋半截了。到了四十歲的于成龍有那麼半個功名,但這樣的出身也很難拿到什麼好的差事。果然,吏部回頭給了他一個“不可拒絕”的差事,廣西羅城。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羅城雖在大清的治理版圖之內,卻因地處群山交匯之處,所以民風彪悍,山民災年則亂,豐年則降,非常不好治理。于成龍上任之前的兩任縣令,也都難逃厄運,一位死在了任上,另一個從縣太爺的官職上乾脆跑了。

二、為國為民

于成龍家境並不糟糕,很多人聽說他要去羅城做縣令,紛紛勸阻他回去接著做個安樂公即可,沒必要拼了半條老命去那種地方送死。但于成龍卻說出了一番慷慨直言:“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眾人見他心中有如此胸懷,便也不再勸說,只能送他出了北京,千里奔赴向廣西羅城。于成龍本以為是北京的官員添油加醋說的羅城多麼糟糕,當他真的到達這裡時才發現,所謂的羅城還不如一個村子,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都糟糕透頂。

于成龍後來發現,原來山民們本來就窮,多數住在山上,過著半民半寇的日子。于成龍恩威並施,不但免費幫助留下的山民置辦農具和糧食,還主動減免賦稅,在當地興辦學堂。同時于成龍還要領兵伐寇,維護羅城的治安。經過一番勵精圖治,終於羅城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于成龍一下子就成了清廷的“寶貝”,於是被各大官員挪來“救火”。于成龍歷經台州、黃州等一眾已經民心盡失的城市,幫助當地人民重拾過好日子的決心。這一場場的治理,讓清朝初期民生凋敝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官越做越大,于成龍的人設卻一直沒有丟,由於為人剛正不阿且能力出眾,在康熙年間正是缺乏有力大臣的時候,于成龍因為一次次卓越的治理功績和廉政愛民的形象,終於被康熙帝所重視。

三、肅正官風

得到了康熙帝的重視之後,于成龍幾乎是平步青雲,成為了直隸巡撫。這個官職相當於是北京市市長加河北省省長,差不多是在天子腳下做了父母官。直隸巡撫這個官職看起來崇高無比,實則天子腳下都是貴族,哪一個拎出來不是前朝遺老就是滿族公侯,他一個小小省長誰都不能輕易動。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如果是別人,也許就渾渾噩噩過去就算了,但于成龍清楚,康熙帝將他放在這樣一個敏感的位置不是讓他享受清福的,而是希望他能夠治理全朝的貪腐之風。于成龍領官上任後,立即加大直隸的治理力度,不但使得當地吏官減少貪汙,使得百姓交口稱讚。時逢災年更是為了救助災民,冒著殺頭的風險,私自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而災年一過,于成龍不但沒有陷入殺頭的危機,反而升任直隸總督。此後于成龍成為了百官敬仰的楷模,為滿清培養了一批忠實能幹的漢臣。終因積勞成疾,最終以68歲高齡死在了任上。

四、追諡“清端”

從屢不入仕的憤青,到灰頭土臉的監生,前半輩子的于成龍要多不得志有多不得志。從邊陲的羅城縣令,到直隸的大總督,後半輩子的于成龍要多拼命有多拼命。大器晚成的他很清楚自己要給滿清留下什麼,所以他特別努力,想的也只有拯救黎民。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百姓很清楚誰才是真正為自己做主的,據稱當聽說于成龍死在了任上,百姓們紛紛出城哭送這位百年難遇的父母官,徒步足足走了20裡。現今史學家們多有爭論,如果滿清沒有于成龍,康乾盛世很難得以展開。

清朝官場上的滿漢對立以及貪腐之風等問題都會讓風雨飄搖的清朝隨時崩塌。就算到了雍正朝的時候,雍正帝還要不斷重提于成龍的功績,鼓勵漢臣們多多為滿清做出貢獻。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後百姓徒步20裡相送

五、總結

讀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僅僅說于成龍清正廉明,剛正不阿,其實並不能概括這位國士的一生。他對於清朝更大的作用在於治理,在於他在實幹中重新讓漢族等其他民族看到自己在滿清的統治下,能夠安居樂業,能夠過上好日子。

而他從七品芝麻官當一品封疆大吏的傳奇經歷也讓漢臣們相信,只要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滿清皇帝是可以實現自己夢想的。中國人從來不缺少脊樑,無論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