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縣令治理有方,難民四方來投,為救百姓被貶倉官,私開糧倉救難民

古時,有一官員愛民如子,因不滿上層官員不顧民間疾苦,寫了一份奏摺狀告上層官員,不想被人截獲,因得罪了高官被貶為守糧倉的倉官。

光緒年間,有一漢官名叫莊嚴,乃是三甲進士及第,被朝廷任命為遼東縣縣令,為官期間,勤政愛民,備受百姓擁戴。

光緒三年,整個大清朝都面臨著饑荒,難民們流離失所,飢寒交迫,遼東縣因莊嚴治理得當,而且縣中百姓都勤勞有加,遼東縣也就成了當地受災最小的地區。

流落到遼東的難民見此地如此富裕都不願離開,畢竟像遼東縣這樣的情況著實不多,莊嚴作為一縣之長當然對此事格外關注,管轄之人人口暴增,對於糧食的消耗就會成倍增加。原本維持縣內百姓的口糧還能尚有富餘,但他不能見死不救,給縣內的難民開設了粥鋪,一下子糧食消耗劇增,讓他有些捉襟見肘。

縣令治理有方,難民四方來投,為救百姓被貶倉官,私開糧倉救難民

莊嚴便決定前往知府處尋求幫助,剛到知府衙門莊嚴便被拉著參加一場酒宴,原來知府今日大壽,宴請了所有的達官貴人一同慶賀,酒宴上山珍海味是樣樣齊全,可是莊嚴一點胃口沒有。

整個州府,難民不計其數,而知府不考慮如何處理還在此胡吃海喝。莊嚴看在眼裡,痛在心上,光這一頓酒宴能買多少大米,能救多少難民於危難。

整個宴會從頭至尾,知府都沒有理會莊嚴,他知道莊嚴為何而來,憤憤不平的莊嚴便寫了封奏摺,讓人快馬加鞭交給朝廷面呈皇上。可他沒想到,信件還沒送到朝廷就被別人給截獲了,而且還將信件送給了被他狀告的知府,這下子,莊嚴就成了知府眼中的刺,他託關係汙衊莊嚴,讓他丟了官,被貶成了遼東縣的倉官。

雖然莊嚴縣令的官丟了,但畢竟在遼東縣任職許多年,而且頗有建樹,遼東縣的官員還是很尊重他的,即使現在莊嚴只是一個小小的倉官,關係到縣裡的一下大問題,還是會跑到他這徵詢一下意見,尤其是這些難民的處理問題。

這日莊嚴在街上行走,莊嚴見許多百姓都在家中擺滿了用簸箕盛滿的草木灰,而且還將簸箕拿到大門口並用木棍不斷敲打,讓草木灰從簸箕當中漏下,掉落地上擺出一個圓圓的屯形,並在這圓形團上撒上五穀,旁邊還有一些香案,祭品。

莊嚴不解,便上前問那老鄉:“大爺,您這是在幹什麼?”“原來是莊縣令,不瞞縣令,我們在祭祀。”那老者如實地講道。“祭祀?我們這邊的風俗好像不是這樣祭祀的?”莊嚴還是有些疑問。

“不是平時的那種祭祀,今日是正月二十五,乃是填倉節,我們是為了祭奠曾經開倉放糧的那位好官。”老者無心的說道。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莊嚴想起了歷史上確實有位看守皇糧的倉官因見不得百姓受苦,捱餓,所以私自開啟糧倉賑濟災民,後來這位倉官被皇帝砍了頭,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將正月二十五號定做了“填倉日”,也叫“填倉節”。

縣令治理有方,難民四方來投,為救百姓被貶倉官,私開糧倉救難民

古人既然能為了百姓開倉放糧,我莊嚴為何不可,雖然自己未經允許私自開倉也有很大的風險,甚至說不出意外必被砍頭,但看著滿縣城的難民,莊嚴還是下定決心開倉放糧。於是他召集縣中所有人的衙役,官員:“同僚們,我們當官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這一方百姓嗎?現在百姓們正在水生火熱之中,我打算開倉放糧,幫助他們度過這個難關。”

“莊縣令,這可是殺頭的罪過啊!”一位老衙役對著莊嚴道,稱謂還是以前的縣令,可見他對莊嚴很是信服,即使莊嚴被貶為倉官也不影響他的稱呼。

“大家放心,我既然打算開倉放糧就必定做好了準備,朝廷要是查起來,你們就把這責任全部推到我頭上,知府老爺們只顧自己享福,天天山珍海味,他能冷漠看著百姓受苦但我不能,為了這全城百姓,這倉我開定了,即使朝廷真要殺我,那又何妨!只要百姓們能捱過這場浩劫。”莊嚴振振有詞道。

“既然您都不怕,那我們還怕什麼?您怎麼說,我們怎麼做!”一群衙役開始附和道。“好,那你們去城中貼告示,讓難民排好隊到糧倉領糧食,誰要是敢搗亂,你們就給我亂棍趕走,不能分他一粒糧食。”這一刻,莊嚴放棄了憐憫,他知道開倉時一旦維持不好秩序怕是要鬧起亂子。

遼東縣城中的難民們得知縣令要放糧救濟他們,高興壞了,每個人都非常守規矩的排好了隊。雖然每人得到的糧食並不多,但省著點吃足以撐過一些時日。

這事被知府得知,他立馬派了一隊清軍趕到遼東縣,並將莊嚴綁了個結實。遼東縣的百姓見莊縣令被抓便知道定是開倉放糧惹的禍,於是組織所有人寫了萬民書呈送朝廷。這事被光緒皇帝知曉,光緒皇帝看著密密麻麻的萬民書最終下旨放了莊嚴,他還對滿朝文武道:“這場饑荒已造千萬人受災,莊嚴莊縣令做的其實沒有錯,如果朝廷都是他這樣的官員,何至於我大清子民屍橫遍野。”

縣令治理有方,難民四方來投,為救百姓被貶倉官,私開糧倉救難民

莊嚴被赦免後回到了遼東縣,當地的百姓為了表示對他的愛戴給他立了一座雕像,莊嚴逝世後,每到正月二十五時,家家戶戶都會帶著祭品在雕像前祭祀,表達心中對他的敬意。

這場饑荒被後世稱為“丁戊奇荒”,也是我國曆史上受災面積最廣的一次,光是餓死者上百萬。

本故事為聽雨軒文化館原創《莊嚴放糧》,莊嚴其實是位好官,為了百姓寧可自己被砍頭也要幫他們儘可能地渡過饑荒,他是一位心中裝著百姓的好官。而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這樣的好官數不勝數,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人人富足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