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王朔的文字俗到極致,但為何這麼打動人,真正美的語言來自民間

注:已獲得原作者“學會活得簡單”分發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八十年代喜歡文學的人估計沒人不知道王朔,他那犀利的筆鋒、巧妙的構思、俗到極點但又極度打動你的語言迅速讓他走紅大江南北。有過那段時間記憶的人都知道,當年的王朔有多火,火到人們因為他的文學風格而造出了一個流派:痞子文學。而王朔就是痞子文學無可爭議的代表人物。

王朔的文字俗到極致,但為何這麼打動人,真正美的語言來自民間

在中國的文壇上,你可以認為王朔不是最好的作家,但你不能否認王朔是最被低估的作家,

可以說他是一個對一代人甚至幾代人都造成過極大影響的人物,王朔自走入創作這條道路,一路上滿滿都是鮮花與榮耀,讓我們來看看他曾經給我們帶來過的神奇:

王朔是第一個改革開放後要求出版社對自己的書實行版稅付酬制的,今天這種現象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但當年的王朔是內地第一人,從此後版稅付酬制才開始成為主流。為很多作家爭取到了自己的權益,作家的創作積極性大為提高,為後來中國的文學事業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記者和作家蕭乾就曾評價說:“是王朔給中國作家鬆了綁。”

《頑主》中的葛優

王朔的文字俗到極致,但為何這麼打動人,真正美的語言來自民間

葛優,葛大爺我們沒人會陌生,沒人不喜愛。今天的葛大爺已經站到了中國影視界的最高點,是傲視群雄的影帝。但你知道嗎?葛大爺當年的一舉成名正是憑著王朔編劇的《頑主》,葛大爺的能力我們不否認,但你無法否認的一點,如果沒有那麼優秀的作品,葛優的成名路也許還另需要一番周折。所以可以說,王朔絕對是把葛優推上了人生巔峰的一個重要推手。

而當年的《編輯部的故事》,有過記憶的更是讓人無法遺忘,這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情景喜劇,剛上映就造成轟動,被譽為中國情景喜劇的開山鼻祖。其中正是王朔擔任主要策劃與編劇的。也是一次成功的造星運動,現在我們熟悉的葛優、張國立、呂麗萍都在裡面擔任過角色。而一年以後,才出現了我們後來耳熟能詳的情景喜劇《我愛我家》。

有人評價,中國只有兩部半好電影,分別是《霸王別姬》、《活著》和半部《陽光燦爛的日子》。而這部《陽光燦爛的日子》,正是姜文把王朔小說《動物兇猛》改編成的電影,並作為導演拍成的,從此姜文在導演界一炮成名。使姜文從一個演員迅速蛻變為中國內地最有天分與國際影響力的導演之一。而該片主要編劇就是王朔。

王朔的文字俗到極致,但為何這麼打動人,真正美的語言來自民間

說這麼多,只是為了讓你知道王朔曾經的影響力和輝煌,為什麼王朔能這麼火,這麼受歡迎呢?我們還得從王朔的文字談起。

很多人最初開始喜歡上王朔,主要是他作品的語言特色,而且彷彿是天生的,沒人學的來,聽著俗氣十足,但又那麼真實深刻。就是這種語言風格,讓王朔成為痞子文學的代表,讓小眾的痞子文化帶動了當年的大眾文化。

而對於王朔自己來說,他對自己的語言是非常驕傲的,曾聽過他的一次訪談,他說老舍和他都代表示北京的那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人,但是老舍是主子的語言,而他說的是奴才的語言。奴才是經常的要兩面討好,要左右逢源,要把話說得的到位又隱晦,甚至也代表的那個奴才自己心裡的一點小算盤,他覺得這才是大部分的北京人說的話。這一段話對王朔文字的語言描述可以說說到了精髓。

王朔的文字俗到極致,但為何這麼打動人,真正美的語言來自民間

北京人講究說話隱晦到位,這個火候外地人掌握不好。這個是有傳統的,這一點上王朔和老舍都得到了精髓。王朔的語言主要是以北京語音為基礎的比較俏皮的普通話,這種語言可能是1949年以後北京各個大院形成的,而王朔作為一個大院子弟把它昇華到文學尤為難得,這絕對是個聰明絕頂、犀利剔透的人物。

王朔和老舍都是京味兒文化的一個代表。老舍代表了北京的北平時代。王朔則代表了建國後的北京大院文化,新中國成立後,大院文化很自然地也就成了京城文化的一部分。不然,還有哪兒能養出這樣一群天不怕地不怕,想張揚就張揚,想頹廢就頹廢,處處佔盡時代機先的 “爺” 來呢?

他們是最早接觸外面世界的一群。他們中的某些佼佼者,甚至帶動了那個時代的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例如崔健等等,當然,其中也必須算上王朔一個。

王朔的文字俗到極致,但為何這麼打動人,真正美的語言來自民間

王朔的語言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們,就是因為它看似很俗的大白話,卻有著非常生動強烈的生命力。王朔解構了當時流行的一些所謂的崇高語言,把它們在日常生活中變成了反諷。他用的是老百姓生活裡面的語言,這些語言的表達力感染力和精確度都是非常到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可能有一些喜歡閱讀的人,尤其一些文青會迷戀於那些象牙塔裡面的語言,高階的修辭,晦澀的字,比較精巧的語法,甚至那些冗長的比喻排比等等。對我們生活裡面大白話我們會嗤之以鼻,認為那個上不了大雅之堂。

王朔的文字俗到極致,但為何這麼打動人,真正美的語言來自民間

其實在我們所有的文化和語言研究裡面,真正的語言的美絕對是來自於民間。因為語言本身就是來自於生活,只有生活中使用的語言才是靈動的有深度的有感染力的,哪怕是大白話。只要你用得恰當,也會比那些精心修飾的語言而更有生命力。

甚至《紅樓夢》曹雪芹這個級別的大作家,在這麼高雅的文學作品裡面,也用了很多的民間俗話。比如:清水下雜麵你吃我看見。前人燒香不要迷了後人的眼之類的,很多很多。

真正的文字美就是來自民間,來自生活,去粗取精才能夠體驗它深刻的內在的精神。

我們中國文化之所以有活力就是因為地大物博,無數地方的文化孕育了這些語言文字。王朔的語言代表的是北京底層老百姓的語言,陳忠實的語言是陝西本土的文化孕育出來的,劉震雲的語言則是地道河南式的。

王朔的文字俗到極致,但為何這麼打動人,真正美的語言來自民間

這些文字都是有鮮活的生命力的,你仔細品味的話,都有其獨特的韻味,非常美,能夠打動人。即使我們不是生活在那個地方的人,一旦掌握了它的一些俗語句法後,也常常能夠被帶入其中。

說完王朔語言上的獨到之處,也許很多人因為王朔的文字而忽略了他的思想。客觀地說,不光語言,王朔的思想穿透力也非常犀利!對於大院文化的特殊性,王朔總能透過事物表象抓住問題本質,針針見血,在嬉笑怒罵之間給我們帶來無數人文情懷,例如那本《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在一群小流氓的生活中,你感受到更多的是無助和傷痛, 既有時代感也有人性感……

有人說,王朔有才,就是可惜當年受時代的影響,讀書太少,所以不可能有進一步的成就了。其實王朔的文學修養並不差於同時代其他的作家。他的語言形式和內容非常協調,從不刻意雕砌。他的文字與思想的犀利令人震撼。他的真實更是令人振聾發聵。而最應該稱讚的,則是他的批判性思維。

王朔的文字俗到極致,但為何這麼打動人,真正美的語言來自民間

王朔是一個很率真的人,行事天馬行空,我行我素。在文化界中,被他罵過的人很多,其中甚至包括齊白石、金庸、張藝謀、李敖、于丹、餘秋雨這些大腕,金庸老先生如此高的江湖地位,他都敢惡評其作品是四大俗。面對這樣一個犀利的後輩“刺頭”,老先生哭笑不得,只能迴應道:還好王朔只是評我四大俗,沒說我是四大毒。但老先生事後對王朔作品的評價還是很高的。

王朔是個有思想有深度的人,也是一個活得很真實的人,他不喜歡裝,也厭惡那套裝,他是在那個全民高大上的時代成長出來的人,所以對那套玩意有深刻的理解和徹骨的仇恨。他是用最噁心人的方法講真理。也許正是因為這份真實,他才能寫出那麼思想深刻的作品。

小編喜歡王朔,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文字,更喜歡的就是他的真和對世俗道德的不屑一顧,八十年代就是他最早一針見血刺破了傳統道德的偽善。還給了我們一個真實的老百姓生活畫面。我們來看看下面一個事例,看看王朔到底有多真:

王朔的文字俗到極致,但為何這麼打動人,真正美的語言來自民間

2007年3月王朔曾接受採訪,在採訪過程中,他主動坦承他過去吸過毒,嫖過娼。並且認為那些在性產業中掙扎的性工作者“都是最好的人,比那些小知識分子內心要乾淨得多、善良得多”。在訪談節目中,他還展示了他的美國綠卡。

乖乖!這些事情換到任何時候,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萬千粉絲的崇拜者,捂都還來不及,還居然在大眾面前自己侃侃而談地坦露這些。這得多大的勇氣和真實才能做到!此處不評判對錯,但看到這裡,你該知道王朔有多麼真實了吧。

也許,正是王朔這份自我認可的傲氣,那種千萬人中我自獨來獨往的霸氣,才讓他不為俗世所左右,才讓他走出了自己的風格,才讓他創造出了這些膾炙人口的精美作品來的,在文壇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的我們在近代文學史上,你無論如何,都永遠抹不去、繞不開王朔這個名字。

王朔的文字俗到極致,但為何這麼打動人,真正美的語言來自民間

我們理解,歷史上的天才,都會有一點個性!而正是因為這份個性,所以他們才能與常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