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亂世容不下天真——東漢最後的“人氣王”劉虞

關於東漢三國這段歷史,咱都知道,群雄並起、軍閥割據,各路豪傑競相爭鋒,簡直亂成了一鍋粥。

這麼多所謂的“英雄豪傑”,難道堂堂的大漢王朝,就真的沒有忠臣良將嗎?

還真不是!起碼有這麼一位大漢宗室就是一股清流,他叫劉虞!

一、亂世清流

首先必須說劉虞的皇親身份,和劉備這種水貨皇叔相比,劉虞可是24K純的真皇親——祖上是東海恭王劉強。不但祖上,即便到他祖父、父親這兩輩,他們家混得也都還可以:祖父劉嘉曾任光祿勳,父親劉舒曾任丹陽太守。

劉虞自己也很爭氣,舉孝廉之後,一步一個腳印,從曹吏到郡吏,再後來幹到幽州刺史(紀委)。不說平步青雲,也算是仕途坦蕩。

從基層一路摸爬滾打到省部級高官,看似一帆風順,但實則暗潮洶湧——不久,劉虞就被一擼到底,這其中的具體原因可能不太好見光,《後漢書》也只隱晦的說“公事去官”。漢末那個詭譎的官場,你懂的。

亂世容不下天真——東漢最後的“人氣王”劉虞

但沒關係,是金子總會發光,漢末這個亂世不光需要混混,更需要能臣: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大爆發,全國各地一片恐慌。這種情況下,劉虞就被任命為甘陵(今山東臨清東北)國相,主要任務是賑災和安撫。印象中,賑災這種事,咱們從影視劇裡經常看到這樣的橋段:開倉放糧,災沒賑下,難民已然飢腸轆轆,反而是賑災的官員賺得盆滿缽滿。但這賑災的主角一旦換成劉虞,卻畫風突變:這個劉國相是真的來賑災的,什麼雁過拔毛——在他這根本不存在;眼瞅賑災的老大都帶頭表率了,參與賑災工作的小弟們也只能跟上。這災還真就賑下去了,當地百姓那是一通點贊!

二、再任幽州

公元187年,機遇又一次降臨:中山國相張純、泰山太守張舉與烏桓人結盟,扯旗造反,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安定王”——這倆爛仔也想過幾天皇帝癮。還別說,這造反隊伍一度擴充到10萬之多,聲勢還真不小!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都被他們幹掉。

眼瞅著,張舉、張純的造反事業開展得如火如荼、有聲有色,曾經擔任幽州刺史的劉虞又成了大漢救命的稻草,他這次被任命為幽州牧,出發平叛。劉虞也真有辦法,他一到幽州就宣佈:這次造反只追究首惡,從犯都可以寬大處理;至於烏桓什麼的,只要不造反,萬事好商量!

亂世容不下天真——東漢最後的“人氣王”劉虞

這可真是狠招:張舉、張純的造反本來名不正言不順,那十來萬的部屬和烏桓人,大多數是被裹挾進來的,想想看,只要有飯吃,大家憑啥拿命給你老張家賭明天呢?既然是萬事好商量,那還造反幹啥?

結果,張舉、張純的十萬大軍人心一下就散了。再加上孟益、公孫瓚等猛人的出擊,張舉、張純的叛亂沒多久就被平定了。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大耳朵劉皇叔和他的倆兄弟,也參與了這場平叛,劉大耳朵最後還因功獲封平原縣令。

由此可見,這漢靈帝劉宏雖然一輩子都不太靠譜,但在任用劉虞平叛方面,還算是知人善任。

出任幽州牧之後的劉虞,又玩了一把大刀闊斧的改革!

亂世容不下天真——東漢最後的“人氣王”劉虞

地處北方的幽州,一直是個山窮水惡的窮地方——窮得揭不開鍋那種。幾乎每年都要靠青州、冀州接濟過日子。

而這種窮日子,在劉虞來了之後,這一切都變了:一方面裁撤冗官冗兵,二方面勸課農桑,三方面開放邊境榷場,四方面大力開採鹽鐵。幾套組合拳下來,幽州富了!不但不再需要青州、冀州接濟度日,甚至還接納了上百萬的流民!曾經老少邊窮,如今富得流油!這正是“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簡言之,在這亂世,劉虞絕對是個幹實事的!在東漢末年這樣的亂世,劉虞這樣的好官,就是不折不扣的“人氣王”!

三、拒絕誘惑

事實上,劉虞不光是個好官,他還是大漢王朝的絕對忠臣——忠貞不二那種。

這事得從董卓說起:公元189年,袁紹發起了誅殺十常侍的“壯舉”,事情看似成功了,但卻完全控制不了洛陽城的局面,這反而給董卓的入住洛陽送了一個“神”助攻。

亂世容不下天真——東漢最後的“人氣王”劉虞

但董卓的水平吧,玩玩奪權的把戲還行,說到治國理政——他真沒那水平,結果很快就引來了“十八諸侯討董卓”,招架不住的老董很沒面子的退向了關中地區。

董卓跑了,但要命的是,漢獻帝也被挾持到了長安,老董還能繼續以中央的名義發號施令。各路諸侯心裡那叫一個不是滋味:你董卓誰呀?都被攆跑了,還出來嘰嘰歪歪?

亂世容不下天真——東漢最後的“人氣王”劉虞

這種情況下,有些“聰明”的諸侯就提出:不如咱們另立山頭唄,自己擁立一個皇帝,不就不用再鳥那個董卓了嗎?這些“聰明”人就包括: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等人。

那麼擁立誰當新皇帝呢?當時老劉家名氣最大的正是劉虞!至於劉焉、劉表,相比之下,當時的名氣都差的遠呢。況且劉虞是絕對的根正苗紅:劉虞的先祖東海恭王劉強,那可是漢光武帝劉秀的長子。

既然劉虞不但當下很紅,而且祖上還闊過。那麼“新皇帝”的不二人選——就是他了!

面對這披上龍袍就能稱尊的誘惑,只要稍微有點野心的人都會動心,可是劉虞卻堅決說:No!

當皇帝不行,那麼領尚書事行不行?有必要解釋一下“領尚書事”:一個大臣有了這權力,就可以代替皇帝進行封官賜爵!而現在韓馥、袁紹讓劉虞領尚書事,目的自然是——想給他們自己加官進爵!

對於諸侯打的小算盤,多年混社會的劉虞太清楚了,他的答覆是這樣的:你們幾個還嫌天下不夠亂嗎?眼瞅著老闆受難,你們各霸一方還不算,還整天盤算著自己的小九九,有意思嗎?(《後漢書》:“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共暞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以相垢誤邪!”)

這一頓罵,不光韓馥、袁紹臉上掛不住,也幾乎斷了其他人的念想。而最要命也最關鍵的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劉虞罵的還句句在理,連讓人反駁的“雞蛋縫”都找不到!

只不過,劉虞是高尚了,卻也為自己的悲劇埋下了種子。

四、友誼的小船翻了

這就要說他和公孫瓚之間的矛盾了。

兩人之間曾經還是有過蜜月期的:論行政,劉虞是一把好手。可是論軍事,那就必須依靠職業軍人——公孫瓚。在幽州地界,無論是武力震懾烏桓,還是對張舉、張純的平叛,都少不了這白馬將軍公孫瓚出力。

亂世容不下天真——東漢最後的“人氣王”劉虞

兩人一文一武,本該合作無間、天長地久,從蜜月走向銀婚、金婚……直到永遠。但可惜,這是一個亂世!

劉虞寬容仁厚、簡樸廉潔,不但是個勞動模範還是個道德模範。而公孫瓚,做建設雖然不咋樣,但卻野心勃勃、擴張欲滿滿,他的性格就像極了亂世梟雄。

性格截然相反的兩個人,在這亂世,又湊在一起,那就一定會有人出局。

他們的裂痕在征伐烏桓時就已經出現了:對待外族,劉虞主張走懷柔路線,而公孫瓚玩的卻是“打服他們”和“搶服他們”——打服他們能樹立威望,搶服他們則能為自己擴充實力!

兩人的價值觀如此撕裂,產生裂痕在所難免。

隨後的一件事,則讓“友誼的小船”進一步傾覆:被挾持到長安的漢獻帝,一心想要重回洛陽,就派遣劉虞的兒子劉和去向劉虞求救。可憐的漢獻帝,已經淪落到了要向諸侯求救的地步。而同樣可憐的是劉和,他在經過南陽時,就被袁術扣留了。心懷鬼胎的袁術另派使者去找劉虞,說:救駕這事,我老袁跟你一起幹,拉上你的隊伍跟我走吧?

亂世容不下天真——東漢最後的“人氣王”劉虞

對於袁術伸出的“橄欖枝”,公孫瓚堅決反對:不能去,去了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而劉虞卻堅持己見,派出了數千騎兵。而這數千騎兵果然被袁術扣下、吞併了。這數千騎兵,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啊。

數千騎兵損失也就損失了,但問題是,事後劉虞發現:煽動袁術吞併自己隊伍這事,居然還是公孫瓚攛掇乾的!

這玩笑可開大了!倆人之前的分歧不過是理念問題,現在的問題可涉及對老闆的營救,這可就上升到了道義層面。

公孫瓚陰了劉虞一把,而接下來則是劉虞的報復。

對於公孫瓚背後搞出的各種小動作,劉虞也是膽戰心驚,他決定利用職權限制公孫瓚的用兵:當時公孫瓚已經和袁紹徹底鬧掰了,倆人互相攻伐,互有勝負。可就在公孫瓚用兵的關鍵時刻,劉虞卻在背後“使勁”,要糧——不給,要兵——不派。這可把公孫瓚惹毛了,沒兵沒糧怎麼辦?搶!

亂世容不下天真——東漢最後的“人氣王”劉虞

事情發展至此,劉虞和公孫瓚的樑子可就結深了:在劉虞看來,你公孫瓚當我這個上級是空氣?在公孫瓚看來,你劉虞關鍵時刻使壞,咱們也沒啥好說的!

從此以後,公孫瓚真把劉虞當空氣了,命令不聽,邀請不去,為了防備劉虞,甚至乾脆另外蓋了個城池。這就是公然對著幹的節奏了!

這一下,倆人的“友誼”算是徹底翻船了。

五、戰敗被殺

眼瞅著事情無法挽回,倆人之間必定要動武了。這種情況,通常我們以為公孫瓚會先發難,但不管你信不信——劉虞先動手了:

公元193年,趁著公孫瓚的部下四散行動的機會,“人氣王”劉虞集合了幾萬部眾,雄赳赳氣昂昂,向著公孫瓚——出發!而這時候的公孫瓚手裡只有幾千號人。

必須說,劉虞拿捏的這個時機還是很好的,起碼能打80分,算是在一個正確的時間行動了。但要命的問題卻是,劉虞是真的不會打仗!在這節骨眼上,劉虞同志身上那股道德模範勁又上身了,他下達了這樣一條“死亡”指令:不許放火,不要多殺人,只殺公孫瓚一個!誒,下達不準殺人放火的戰鬥命令,難道讓士兵們用口水淹死公孫瓚?

這道命令一下達,這等於是給公孫瓚一方送去了免死金牌,只要公孫瓚不冒頭,其他士兵對方都是不能殺的!

亂世容不下天真——東漢最後的“人氣王”劉虞

一邊是隻能怒噴口水的幾萬大軍,一邊則是威震北方的白馬騎兵,即便人數不對等,戰爭的結果也可想而知——劉虞敗了。

失敗的劉虞,不久就被公孫瓚追上、抓捕。再不久,一代皇親兼“人氣王”劉虞,被公孫瓚冠以“謀逆”的罪名斬首。

公孫瓚看起來獲勝,但其實也為自己敲響了喪鐘。別的不說,光是劉虞的人頭,他都保不住:公孫瓚將劉虞斬首之後,準備把他的人頭送到長安,可在半路,就被劉虞曾經的部下劫走安葬。

劉虞的身體死了,但他的精神仍在,他死之後,幽州百姓痛哭流涕,他曾經的部眾則暗中積蓄力量,時刻準備為他復仇。不久之後,也正是這些人,與袁紹聯合,一起幹翻了公孫瓚。

說句題外話,劉虞與公孫瓚鬧得你死我活,其他諸侯無動於衷嗎?嘿,還真是無動於衷!誰叫你劉虞是道德模範呢?誰叫你劉虞是一股清流呢?

六、結語

縱觀劉虞的一生,他在亂世之中閃耀著人性的光輝,盡顯一代能臣的風采,如果生在治世,他的人生,將是一片輝煌。

但是,爾虞我詐的亂世,是容不下天真與寬容的。生逢亂世,以劉虞的性格,他註定活不過“三集”。劉虞的人生經歷,似乎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生於曠野之中,就要學會與狼共舞!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