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衍聖公能經久不衰,世代藤黃,靠的到底是什麼?又為何會落下罵名

《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碑》中有載:‘’蓋聞先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儀範百王,師表萬世者也。‘’

衍聖公能經久不衰,世代藤黃,靠的到底是什麼?又為何會落下罵名

此封號始於西漢元始元年,在後代王朝中經多次變化,直到宋仁宗至和二年時,改封為衍聖公。此後便一直沿襲這個封號,直到民國時才劃上句號。

這恰恰印證的便是孔氏家族歷經兩千多年而興盛不衰的歷史,儘管朝代更迭,但衍聖公和孔氏家族的地位和影響力卻從沒有衰落過。那麼衍聖公和孔氏家族是如何時代不衰呢?這樣一個千年望族最後又為何落得“七十六代家奴,二十五朝貳臣”的負面評價呢?

一、孔氏:獨特的政治資源

衍聖公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的封建政治體系中盛寵不衰,最大的依靠便是來自儒家文化的獨特政治資源。

自秦代以來,王朝更迭,故而不同的朝代自然會有不同的制度,朝代、制度雖變,主流文化卻不變。眾所周知,自漢武帝時期,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強力舉措下,儒家文化便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的思想核心。

衍聖公能經久不衰,世代藤黃,靠的到底是什麼?又為何會落下罵名

這正是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所需要的,因而在每個朝代,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新的統治者上任後,得到百姓支援,基本都是繼續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政治理論體系。

縱使是在元朝這樣外來而不認同儒學的王朝中,他們依舊沒有能夠避開這一“鐵律”。並且隨著元朝統治者的更迭,元朝對於儒家文化更是越加重視。

當然,儒家文化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孔子乃是天下讀書人的榜樣,被尊為萬世師表,儘管春秋戰國的時期已然過去,但是孔子的後代還在。

統治者尊崇孔子的後代,便是為了讓天下的讀書人信任這個政權是善待讀書人的,從而得到有才之士的效勞。

衍聖公能經久不衰,世代藤黃,靠的到底是什麼?又為何會落下罵名

在封建王朝中,士族才是統治的基礎,平民百姓顧好自己的生活便已經力不足了,而這些讀書人、士族才是真正難以搞定的,並且他們對於民族的認同感也會比平民百姓多得多。漢族統治者尚且較少會被反對,對於像元朝這樣的外來者,獲得讀書人乃至士族的認同感可謂是重中之重的。

因而,在元朝時,孔子後人的地位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從這來看,足以可見元朝統治者為了穩固其統治所做出的努力。

縱使儒家文化的正統地位難以撼動,但也非能夠完全穩固。所謂百姓皆是臣民,一切的決定權都是掌握在統治者手中的,“衍聖公”的特權和地位來源於帝王,自然也為其所掣肘。

故而,歷代“衍聖公”基本都是本著謹小慎微的處世態度。作為既得利益的特權階層,為了保持其家族繁盛,孔家對於政治的處事法則事實上非常保守的,他們並不會去反對和觸及統治者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衍聖公”和孔家是為了皇帝而代言的,故而才能夠延續千年。

二、如何穩固孔氏的地位?

衍聖公能經久不衰,世代藤黃,靠的到底是什麼?又為何會落下罵名

諸如在南宋的靖康之變後,時任衍聖公的孔端友便以應詔書“拜謁聖天子”為名,帶領孔家倉皇逃離了曲阜,後世居於衢州。

又如被明朝崇禎皇帝尊奉了數十年的衍聖公,卻從不感念恩德,而是在清軍剛入關時便投降,甚者還在清朝的剃髮令釋出時,衍聖公立馬上書《上剃頭奏稿》,以表臣服。

如此種種都可見衍聖公在國家危難關頭的“賣國”以保自身榮耀的行為。那麼孔家為何會如此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想要保住千年的榮寵。

自宋朝時,孔子的嫡系後人就有了正式爵位,併成為華夏第一名門望族之後,衍聖公這個爵位已經在孔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名利和財富容易使人墮落,這句話在衍聖公一派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尊崇的生活已經讓這個最該正直人善的家族卻成為了最容易賣國的家族。

三、欺壓百姓,留下罵名

衍聖公能經久不衰,世代藤黃,靠的到底是什麼?又為何會落下罵名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在於歷代“衍生公”對於普通百姓的欺壓手段。

作為一個有千年底蘊的家族,孔府積攢著上百萬畝的土地,這是透過朝廷的賞賜、土地兼併等途徑,積累的龐大家族財產。

這樣龐大的財產自然不可能只是放著就行的,財產需要保值,因而每任的衍聖公都為了這筆巨大的財產而想盡方法。衍聖公之所以每次都快速向新的朝代統治者所臣服,便是為了保證家族財產的延續。

曲阜的孔家無疑是漢族中最具有特殊地位的貴族。儘管是清代滿人入關後,統治者也依舊承明代之法,封衍聖公,並賜大量土地作為孔家的祭田、林地、廟基地等等,這些土地能夠世襲相傳。此外,孔家為了財產還大量購置百姓的田地。

衍聖公能經久不衰,世代藤黃,靠的到底是什麼?又為何會落下罵名

孔府對於其下屬的佃戶有著高度的統治權力,對佃戶就如同對待奴僕一般,對其進行了極大的壓迫和剝削。欺壓才行的家族,又如何能夠留下什麼好名聲呢?

小結

對於孔家成為名門望族的原因是不難想象的。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派時期各異,每個統治者可以尋找適合自己的文化思想,儒家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但到漢朝時,漢初的統治者為了改造秦朝所留下的剽悍民風,因而選擇了提倡遵紀守禮的儒家文化,並在經過漢武帝時期,儒家文化得以成為社會主流。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同的儒家文化,在歷代的政治體系中作用和地位自然是難以撼動。

故而無論漢族或是少數民族當政,為了能夠天下歸心,便需要透過儒家文化的天命學說和正統思想來為自己的統治所服務。在儒家體系的理論中,統治者有否得到天命的指定是與其德行密切相關的,而德行是需要時間來表現,但穩固統治是必須儘快的。

衍聖公能經久不衰,世代藤黃,靠的到底是什麼?又為何會落下罵名

儘管衍聖公一派和孔家在後世中留下了不少的罵名,但不可否認的是,並非是所有的衍聖公毫無忠貞,孔家後人中也有英傑,他們也曾對歷史做出過貢獻。

這也告訴我們,即便是千古聖人孔子的後代,儘管是被奉為天下讀書人的楷模,一旦有了權力,一旦權力失去了管束,那麼隨之而來的便是腐敗。只有對權力加以束縛,才能夠保持良好的品德。

參考資料:《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碑》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