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大明李元霸:學成武藝下山救父王,第一次上戰場,錘震陳友諒三將

由於我國的歷史演義小說眾多,所以很多故事和人物設定,在所難免會有相互借鑑的雷同情況,最明顯的就是在絕大多數書中,都會有一個福大命大造化大,就是本事不夠大的“福將”,更不可缺少的就是要有一個神力無比,手使大錘的超一流猛將,為主角陣營攻必克戰必取。就像隋唐中有個程咬金,岳飛傳中有個牛皋,大明演義裡頭還有個胡大海,這都是福將的典型人物,而李元霸、岳雲、沐英就是這三部書中的超級猛將。特別是在已故評書大師單田芳先生的作品中,他的“隋唐”和“大明”,幾乎就像是朝代背景不一樣,但人物設定非常雷同的兩部書。就拿《明英烈》中的沐英來說,單老稱其為朱沐英,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義子幹殿下,形象是瘦小枯乾,但一身“乾巴勁”,力大無窮,俗稱就是“雷公崽子”下凡,這些跟單老介紹的李元霸的外形和實力幾乎都是一樣的。不僅如此,細節方面,二人也沒什麼區別,比如他們都是口吃,都手使擂鼓甕金錘,胯下戰馬都叫板肋墨麒麟。

大明李元霸:學成武藝下山救父王,第一次上戰場,錘震陳友諒三將

從這個角度上,我們可以理解為,《大明演義》中的沐英,就是元末明初的李元霸。當然了,兩個人的“軟硬體”,雖然可以看成是一個系統裡復刻出來的,但他們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故事自然也不可能一樣。李元霸的首戰是戰勝宇文成都,搶來天下第一的榮譽;沐英的第一戰,則是在亂石山救了義父,西吳王朱元璋,打破陳友諒的重兵包圍,從而揚名天下。

大明李元霸:學成武藝下山救父王,第一次上戰場,錘震陳友諒三將

故事是說陳友諒以宴請朱元璋為名義,實際是要在宴會上暗害西吳王,最終靠著老英雄通臂猿吳禎,以及伏虎將軍江忠的舍死保護,才殺出了百梁樓,在逃亡的途中,君臣三人失散,江忠不幸遇害,朱元璋則被陳友諒手下大將李德才包圍,眼看朱元璋陷入了被亂箭射死,無處閃躲的危急時刻,救星出現了。此人就是剛剛學藝下山的沐英,朱元璋是他父母的好友,早在朱元璋落魄的時候,就收下這個孩子做乾兒子,等到朱元璋得勢之後,再去看沐英的時候,才知道沐英的父親亡故,沐英的母親將孩子託付給了朱元璋。在朱元璋帶孩子回城的路上,路過了一座萬全寺,結識了萬全寺的老方丈,朱元璋跟老方丈相處的非常好,經過交流得知,這位老方丈俗名叫張忠,出家前是個武林高手,而後遁世成為了隱逸高人。而張忠老英雄也非常喜歡沐英,便提出要收沐英為徒,朱元璋自然同意,從此沐英在萬全寺學武,幾年後功夫練成,下山去找義父,巧的是,在亂石山相逢了。

大明李元霸:學成武藝下山救父王,第一次上戰場,錘震陳友諒三將

沐英剛剛下山的時候,沒有趁手的兵器,只有一條大棍,更沒有盔甲馬匹,本來他也沒想到會這麼巧,碰上父王遇險,但為救朱元璋,也考慮不了更多。於是,他輪棍打退了李德才和他的軍卒,而後父子相認,不過形勢緊迫,並沒有時間敘舊,他們找到了江忠的屍首,哀痛一番之後,沐英拿到了江忠的大錘,這樣一來,武器就有了。父子二人且戰且走,找到了老英雄吳禎,君臣三人重聚後,開始研究如何突圍。

大明李元霸:學成武藝下山救父王,第一次上戰場,錘震陳友諒三將

就在這時,陳友諒率大軍趕到了,一看朱元璋身邊多了一個拿大錘的黑小子,陳友諒並不在意,立刻命令手下大將左君弼出戰,左君弼手使三股託天叉,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勇將,可是在沐英面前,不到三個回合,就被沐英的雙錘磕飛了武器,左君弼嚇得魂飛魄散,敗回本陣。一看大將敗回,陳友諒又派出了自己的左軍大帥毛二虎,沐英一看毛二虎,樂了,因為他看中了毛二虎胯下的寶馬,板肋墨麒麟,因此二話不說,輪錘就砸,毛二虎力量不足,直接被震倒在馬下,沐英到沒有繼續追打敵將,反而直奔戰馬而去,這樣一來,除了盔甲,沐英的裝備就齊全了。陳友諒的右軍大帥丁波浪看不下去了,催馬輪槍來戰沐英,得到馬匹的沐英如虎添翼,人借馬勢,馬借人威,一錘砸向丁波浪,丁波浪雖然舉槍招架,但也被震的兩臂發麻,虎口發燒,兩眼發黑,自知不敵,狼狽敗走。就這樣,在沐英的神威之下,陳友諒的軍隊士氣大衰,又趕上了徐達率大軍救援朱元璋,西吳王才平安脫險。

大明李元霸:學成武藝下山救父王,第一次上戰場,錘震陳友諒三將

當然,“大明李元霸”沐英,學成武藝下山救父王朱元璋,第一次上戰場,就錘震陳友諒三將的神勇故事,不可能是元末明初的歷史真實發生過的,而且老樂一開始也說了,由於歷史演義小說雷同之處頗多,所以這個精彩的故事,只是為了給沐英“變成”李元霸,做出的必要情節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