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民國時期俗稱"大黃魚"的金條,特別特別值錢嗎?

在很多民國戲中,臺詞“黃魚”屢屢出現,每當發生戰爭,那些大門大戶的有錢人不是帶大量鈔票出逃,而是帶上足量的“黃魚”,這個黃魚基本意思大家都懂,就是金條嘛,在任何朝代任何年景那都是硬通貨,畢竟鈔票真的是紙,一旦發生戰爭,是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唯有這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才是值錢貨。

民國時期俗稱"大黃魚"的金條,特別特別值錢嗎?

接下來咱們聊聊題主所說的這個“黃魚”的價值,首先需要澄清的是黃魚的規格並不是統一的,由重量劃分的話,其實什麼規格都有,但基本上市面上有2種是常見的,一個是所謂的大黃魚(重量為10兩一條)一個所謂的小黃魚(重量為1兩一條),但這裡有一個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大家請拿出小本做好記錄,民國度量衡和建國後的現在可不一樣,那陣子一斤為十六兩,也就說一兩比現在小,(現在一斤等於10兩,一兩呢就是50克。那陣子需要除以16,一兩核算為31克),所以大黃魚合算成克數的話,大黃魚為312克左右,小黃魚為31克左右~

民國時期俗稱"大黃魚"的金條,特別特別值錢嗎?

以民國北平(現在的北京)房地產為例,1924年,咱們熟知的魯迅先生在北平看中一個四合院,從房東手中以大洋800塊成交,當時的兌換大概是一兩黃金能兌30塊銀元,也就是說,3條大黃魚包重新裝修足足夠了,黃金不要太值錢哦!家裡有個10條大黃魚就是如今的千萬富翁了。

民國時期俗稱"大黃魚"的金條,特別特別值錢嗎?